什么原因导致小麦黄叶枯死?
1、品种对缺钾敏感:出现黄化的小麦品种比较多,但最先出现黄化和黄化面积比较大的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这些品种可能对缺钾比较敏感。
2、早播徒长:凡出现黄化枯死的麦田,大多在寒露前后播种,比往年提前15天左右。因播期偏早,加之雨水充足,普遍呈徒长现象,接着便黄化枯死。而同一块地补种的小麦,既没徒长,也很少出现黄化。
3、土壤严重缺钾:多年不施农家肥和钾肥或施钾很少。连年来夏秋两季持续高产,地力消耗大,特别是土壤中的钾元素已到了不补不行的地步,但又未能及时补上。
4、冬播偏施氮肥:偏施氮肥造成氮钾比例严重失调。由于今年钾肥昂贵,加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从秋作物施肥开始,农民有意无意地大幅度减少了钾肥用量。不少农民在施足氮肥的情况下,又盲目增加氮肥,用以弥补未施钾肥的不足,从而导致氮过剩、钾缺乏,氮钾比例严重失调,最终造成小麦大面积黄化枯死。调查中发现,只要不偏施氮肥,凡施用名优钾肥和名优复合肥的小麦,无论播期早晚,无论哪个品种,都很少出现黄化症状。
小麦发黄干叶是什么原因?
1、倒春寒造成小麦叶片发黄:
冬季降水太少,小麦受旱严重,就大大降低了小麦的抗逆性。越冬后小麦把自身储存的养分供给心叶生长,由于干旱,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尤其暴露在空间的叶片中糖分等营养缺乏,遇倒寒流自然受冻害。同一品种,由于栽培条件和环境不同,导致小麦发育进程不同,也造成地块间受冻程度的差异。
2、肥水不足导致的叶片发黄:
底肥不足,尤其氮肥缺乏。主要表现为麦苗瘦小、黄化。缺肥水导致的麦苗发黄不象冻害那样突然发黄,且由于田间地力差异,发黄程度不均匀,有的部分发黄重、有的地方轻。
3、病虫害造成的小麦干叶死苗:
近年来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等发展很快,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病虫害导致的小麦干叶死苗,一般呈点片状。建议拔取样本到当地农技植保部门咨询一下,对症治理。
扩展资料: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
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麦
我家小麦打完农药以后,最近都出现发黄、枯萎现象,请专家解答是怎么回事
能够引起早春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三类:(1)缺肥或温湿度失调;(2)伤根,而根部损伤又可能是虫害和有毒物质污染:(3)根部、茎基部以及叶鞘部病害,如根腐病、全蚀病和纹枯病。
由于他们所表现出的症状不同,形成的机理不同,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逐步区分他们。首先要挖出根部观察,如有断根、伤根一般是由地下害虫引起,烂根(变黑、变褐)可能是受到根腐病、全蚀病菌的侵染或土壤通透性差,渍害;如果根系基本正常,只是根短,数量少,颜色暗褐,根毛稀疏,地上部生长也缓慢,植株瘦弱,就可以怀疑缺少氮、磷肥;如果同时发现土壤板结,干旱或渍涝,就可以怀疑是土壤和降雨(雪)的问题。而诊断为小麦纹枯病的特征性表现应该在地上部,是叶鞘上的云纹状的斑点;变黄叶片多发生于老叶,容易与下部叶片的自然衰老相混淆;病菌侵染到茎部则形成边缘褐色的梭形斑,最终导致倒伏和枯白穗;遇到潮湿天气或植株密度过大的田块,可以在叶鞘内甚至植株间观察到一些白色菌丝和浅黄褐色菌核。
下面我们讲讲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如果发生了小麦纹枯病,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所谓及时就是要赶在小麦拔节前或拔节初期喷药。可以选择5%井冈霉素水(粉)剂100克对水75~100千克、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克、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每亩20~30毫升对水喷雾。重病田须隔15天再防治一次。
另外,要合理用药时,打药一定要到位,一定要把药水喷到小麦茎基部的叶鞘上,并要尽早用药和兑对水量,如果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每亩用水不能少于60公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