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症状怎样识别?如何防治?
稍后回复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
3、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基肥,抓好田间卫生,增肥改土,注意施用不带病残体的净粪,适当增施磷钾肥。
4、应采用特效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选用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20毫升或50%氯溴异氰脲酸40克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6克+中联化工药肥合剂粒粒宝50ml兑水30~50公斤喷雾,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如果田间有蚜虫、棉铃虫发生,可同时加入10%吡虫啉20-25克、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或1.8%阿维菌素3000倍兼治。
供你参考谢谢
花生出现根系吸肥吸水的能力降低,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花生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沤根现象。特别是夏,的花生种植,由于山东,气候的影响,花生出苗后会进入雨季。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降水频繁而集中,可能会在土壤中积累水分,引起花生根沤。土壤积水后,花生幼苗的根系会被浸湿,毛细根会膨胀,时间长了会腐烂,然后主根会腐烂,花生根系失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首先,它展示了树叶的黄化。植物生长缓慢,死亡和枯萎缓慢。花生沤根通常是大雨后土壤积水造成的。因此,连续暴雨后,要及时检查,及时疏通土壤中的积水。
根沤现象发生后,除了及时排水外,还要等水排干。风干2-3天,微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含气量,使花生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沤根严重,需要对花生进行追肥,以达到保苗和增产的效果。如果是花生苗,微耕时可以施尿素,用磷酸二氢钾喷施。并不是花生幼苗的根系发育,通过补充叶片缺失的养分使花生幼苗重新旺盛生长。花生根腐,表现出与沤根基本相同的症状。而根腐病是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花生幼苗。
花生根腐病是由根腐菌引起的,是一种真菌病害,对花生幼苗有害。对于花生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播种花生之前,土壤应该翻得很深,以清除可能携带细菌的东西,特别是植物、断肢和树叶。花生根腐病可用麻栗灵、甲霜麻栗灵、土菌灵等抗病毒液治疗。一般浇水2-3次,效果明显。根腐和沤制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近期降雨量和土壤中是否有积水。花生沤根和根腐病症状基本相同,但病理原因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不同。古人说: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然后针对性治疗。
花生属于低等作物,不适合与茄科、豆科作物间作,但可以与玉米、小麦间作。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发芽和出苗。如果开花时光照不足,枝叶嫩嫩,但开花较少。花生抗寒性强,小粒种子最低温度在12度以上,一般温度在15~18度,发芽好,发芽快;而拖尾型最低温度需要15度左右,25~27度最合适。一旦高于37度,发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播种时的需水量很重要,土壤不宜过湿或过干。进入花期时,含水量最好保持在60%。过度干燥严重影响开花和果针深入土壤,导致无效针;但水分过多,茎叶开始过度生长,开花数相对减少。防旱抗旱。在适宜的土壤中,根瘤生长迅速,逐渐扩大形成果针。
花生出苗后发黄枯死什么原因?
1、根腐病
花生感染根腐病以后,会导致死苗现象的出现,花生根腐病又被称为“烂根病”,当根部坏死以后,营养物质停止输送,也就形成了死苗。
据观察,花生根腐病在苗期时发生比较多(其他生育期也会发生),患病后,花生植株的叶片发黄、萎蔫、下垂、容易脱落,并且相比正常的植株,长势矮小,扒开土壤观察根部,侧根很少,并且主根主要腐烂的症状。
根腐病的发生,一般遇到高温多湿的天气、低洼的地块(尤其是排水不良的情况)、土壤比较粘(通透性不好的地块)等发病比较严重。
针对花生根腐病,可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多菌灵等药剂提前拌种预防,有不错的效果,发病后,可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等进行喷雾防治。
2、茎腐病
茎腐病又被称为“倒秧病”,从名字可以看出,也会引起花生死苗,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
当花生感染茎腐病以后,在茎基部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颜色为褐色,虽然病害的严重,病斑慢慢扩大,并且褐色的病斑变成黑褐色,最终导致花生枯萎而死亡。
花生苗期时,遇到了连阴雨天气或者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发生会比较严重。
针对茎腐病,建议播前拌种预防为主,比如如用萎锈灵·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药剂,患病后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可上述根腐病差不多。
3、青枯病
青枯病也可造成花生死苗的现象出现,该病害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病,不过以花期时相对比较严重。
花生感染青枯病以后,在根茎部位会出现乳白色的脓液,叶片萎蔫,但是颜色还是保持青绿色,高温高湿的天气比较利于青枯病的发生和传染,常年重茬种植的地块发生会比较严重。
针对青枯病的预防,除了注意轮作倒茬种植以外,还要注意田间水肥的管理,当田间患病后,要及时打药防治,可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噻菌铜、叶枯唑等。
花生生长中有很多死苗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花生根腐会导致死苗。花生根腐病又称“根腐病”。当根部坏死时,养分输送停止,形成死苗。据观察,花生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其他生长期也会发生)。发病后,花生植株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易脱落,与正常植株相比,长得矮。开土观察根系,侧根少,主根以烂根为主。
根腐病的发生通常发生在天气湿热、地势低洼的地块(特别是排水不畅的地块)和土壤粘稠的地块(透气性差的地块)。对于花生根腐病,可采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多菌灵等药剂拌种,提前预防,效果较好。发病后可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喷雾防治。茎腐病又称“落苗病”。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还能引起花死苗,从苗期到成虫期均可发生。花生感染茎腐病时,茎基部会出现水渍斑,颜色为褐色。虽然病情严重,但斑点逐渐扩大,褐色斑点变成深褐色,最终导致花生枯萎死亡。在花生苗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或种植多年的地块,会发生得更严重。针对茎腐病,建议以播前拌种为主,例如:萎蔫、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以及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
可用于防治病后根腐病,但与上述根腐病相似。青枯病还会造成花死苗出的现象。该病在花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但在花期相对严重。花生感染青枯病后,其根部会出现乳白色脓液,叶片萎蔫,但颜色仍保持蓝绿色。高温高湿的天气更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和侵染,常年连作的地块发生会更严重。针对青枯病的预防,除了轮作种植外,还应注意田间的水肥管理。当病害在田间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使用杀虫剂来控制它。可用的农药有农用链霉素、噻虫嗪、子叶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