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谷壳、锯木、菌渣等,该如何制作有机肥?
做有机肥,原则上越细越好,木屑(锯末)和谷壳都不建议使用,主要是纤维越高,发酵需要的时间越长。秸杆和菌渣是很好的材料。
作物秸秆(如玉米秆)用碾磨机或切割机,一般长度为1~ 3cm比较合适(麦秸、谷壳、锯末、木屑、木屑、秸秆、秸秆、叶子、杂草、花生幼苗、豆秸秆可以直接发酵,但研磨后发酵效果更好)。碾碎或切断秸秆后浇水、渗透,秸秆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0%。2公斤玉米粉(或麦麸或米糠)和400克优曲卡种子,均匀地将优曲卡种子撒在用水浇灌过的秸秆表面。用铲子等工具再翻拌,堆成2.5米宽,1.5-2米高,长度不小于2米长,下雨时需盖上塑料布挡雨。
秸秆肥一般用作基肥,可湿施。追肥应覆盖土壤。生长周期长的作物应施用i型肥,生长周期短的瓜类、果蔬等作物应施用秸秆肥,沙地应施用半腐肥,粘性土地应施用高腐肥。秸秆肥料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平衡,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它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的常用肥料,对提高作物品质和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发酵温度为15℃以上。冬季温度过低时操作非常困难,容易出现故障。建议在温度升高时操作,禁止用1吨以下的秸秆物质进行实验。建议添加20-30%的动物粪便或其他有机物进行堆肥,以获得更好、更综合的施肥效果。
从常温上升到50℃一般只需1-2天。当桩身温度达到65℃以上时,应翻桩,15-20天可达到基本成熟状态。这种肥料可以直接施。秸秆变棕色或深棕色,湿时柔软有弹性,干时易碎易碎,堆内温度不上升。
秸秆做肥料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很多的收割后的秸秆堆在一起,这些秸秆看起来没有太大的用处,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有机天然肥料,只看你会不会使用操作,像我们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果树,种植花卉都可以用这样的秸秆来发酵做有机肥使用,秸秆肥料还是很好的碳肥,大部分的农户由于操作麻烦,却都把这些原料给荒废丢弃了。如何把他们变废为宝呢!下面就是大家介绍一些发酵腐熟秸秆来做生物有机肥的操作方法,希望都能帮助到你们。
一、场地的选择。
制肥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背风向阳处,一年四季均可露天制作。
二、材料的准备(以1吨干秸秆为例)。
①作物秸秆1000公斤。
②饼粉20公斤。花生饼、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等均可,无饼粉可用10公斤尿素代替。
③好旺农秸秆发酵剂1公斤。
三、制作方法。
①把作物秸秆(如玉米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草机切断,一般长度以1~3厘米为宜(麦秸、稻草、树叶、杂草、花生秧、豆秸等可直接使用发酵,但粉碎后发酵效果更佳)。
②把粉碎或切断后的秸秆用水浇湿、渗透,秸秆含水量一般掌握在70%左右。
③用20公斤饼粉同1公斤好旺农有机肥发酵剂菌液拌匀,用手均匀地把拌有好旺农有机肥发酵剂的饼粉撒在用水浇过的秸秆表面。用铁锹等工具翻拌一遍,堆成宽2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长条,用塑料布盖严即可。
四、腐化过程。
①升温阶段:从常温升到50℃,一般只需一天。
②高温阶段:从50~70℃一般只需2天。
③降温阶段:从高温度降到50℃以下,一般10天左右,此时秸秆制肥过程基本完成,肥料可直接施用。
五、腐熟标志。
⑴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
⑵腐熟后堆体比刚堆时塌陷1/3或1/2。
六、施用方法。
⑴秸秆肥一般用作基肥,可潮湿施用。做追肥应覆土。半腐熟的肥料施用于生长期较长的作物,腐熟度高的秸秆肥施用于生长期较短的瓜果蔬菜等作物,沙性地用半腐熟的肥料,黏土地最好施用腐熟度高的肥料。
⑵秸秆肥中有机质十分丰富,氮、磷、钾养分较为均衡,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是各种作物、各种土壤都适宜的常用肥料,具有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
腐熟好的秸秆肥料,肥效非常好,而且还是纯生物有机肥料,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而且越使用的多,土壤会越来越肥,这就是自然循环利用,有机种植的方式。秸秆随处可见,成本并不高,只是大多数的农户都不愿意去发酵腐熟操作,感觉很麻烦,使用复合肥简单,其实我们农耕文明几千年,老祖宗教给我们的自然种植方法都是有机绿色的,有效省钱才是秸秆有机肥的特点。
秸秆能发酵有机肥料吗怎么发酵秸秆做有机肥料效果
秸秆粉碎后可以做成有机肥料。
方法如下:
1.
将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草机切断,长度小于3-5厘米为宜(麦秸、稻草、树叶、杂草、花生秧、豆秸等可直接用于发酵,但粉碎后发酵效果更佳)。
2.
把粉碎或切断后的秸秆用水浇湿、渗透,浇水时加入2~5%的磷酸二铵(以秸秆干重计,不同材料加入量不同)与秸秆混合均匀,秸秆含水量掌握在60—70%左右。也可用10~15%的粪便代替磷酸二铵。
3.
按1:4000的比例将BM秸秆腐熟剂加入秸秆中,采用逐级混合法(先将500克秸秆腐熟剂与5千克玉米面、麸皮、统糠、油枯等其中任意一种混合均匀,再与秸秆堆料混合)。
4.
起堆,用塑料薄膜封严,以防止水分蒸发、堆温扩散和养分损失
。秸秆腐熟剂由能够强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嗜热、耐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生物酶组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同时,消除了秸秆堆料中的病虫害、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本品无污染,其中所含的一些功能微生物兼有生物菌肥的作用,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秸秆怎样操作才能变成有机肥?
秸秆怎样操作才能变成有机肥?
一、制肥地址的挑选
制肥场所应挑选地势平坦、挨近水资源的下风向阳处,一年四季均可室外制做。
二、制肥原材料的提前准备(以一吨干秸秆为例子)。
(1)作物秸秆1000kg。(2)饼粉20公斤(豆饼、豆饼、棉饼、菜籽饼等均可)。(3)“肯德绿”2号迅速发酵菌剂1kg。
三、做法:
(1)把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用破碎机破碎或用铡草机断开,一般长短1-3公分成宜(秸秆、麦草、落叶、野草、豆秸、豆秸等可立即应用发醇,但破碎后发醇实际效果更好)。(2)把破碎断开后的秸秆自来水打湿、渗入,秸秆水分含量一般把握在70%上下。(3)用20kg饼粉同1公斤菌和翻拌,拿手匀称的把饼粉撒在自来水浇过的秸秆表层。用铁锹等专用工具倾翻一遍,排列成宽2米、高1.5米长短不分的条形,用塑料薄膜盖严就可以。
四、秸秆腐烂全过程
(1)提温环节:从常温下到50℃一般只需1天。(2)高温环节:从50℃-70℃一般只需2天。(3)减温环节:从高温度降至50℃下列,一般10天上下,这时秸秆制肥全过程基本上进行,肥料可立即使用。
五、秸秆肥沤肥标示
(1)秸秆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湿叶用手握着之绵软有延展性。干时太脆,非常容易粉碎。(2)沤肥后堆体比刚堆时坍塌1/3或1/2。
六、秸秆肥的使用方式:
(1)秸秆肥一般用以做底肥,可湿冷施用。做施肥应填土。半发酵的肥料应施用在生长期较长的作物,沤肥质高的秸秆肥应施用在生长期较短的瓜果蔬菜菜等作物,砂类用半发酵的肥料,黏土地最好是施用沤肥度提高的肥料。(2)秸秆肥中土壤有机质十分丰富多彩,氮、磷、钾养分比较平衡。还带有各种各样营养元素,是各种各样作物,各种土壤层都适合的普遍肥料。都是有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量的明显实际效果。
用玉米秸秆做有机肥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
秋收季节,秸秆处理每年都是头疼的事。特别是我国东部三省收玉米后到处可见秸秆堆积。除了粉碎还田焚烧,没有有效的利用方法。焚烧秸秆不仅污染了大气,而且浪费了秸秆的使用。粉碎还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地里自然分解,严重的堆积会影响来年的播种。其实玉米秸秆应用广泛,比如粉碎后可作为青贮和黄贮饲料,粉碎后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经金宝贝肥料曲玉米秸秆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分解迅速彻底,秸秆十五天左右可转化为高效有机肥。
玉米秸秆发酵有机肥的操作步骤
1.准备原料,玉米秸秆1000kg,金宝贝肥料曲1 kg,麦麸或米糠5 kg,尿素3 kg。米糠和麦麸的作用是稀释菌种的使用,增加发酵菌种的肥料用量,用尿素稀释3%的水溶液,增加料堆中的含氮量。
2.粉碎物料,用粉碎机或铡草机粉碎和切碎玉米秸秆以提高分解速度。如果玉米秸秆不粉碎,发酵速度会降低,增加微生物的分解难度。一般材料尺寸应保持在2-3厘米以下。
3.调整含水率,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加入到预先准备好的水和尿素水溶液中,将料堆的含水率调整到60-65%,判断方法是用手抓住料的手指,然后料就掉在地上不滴水。
4.撒菌筑堆,将稀释后的金宝贝肥料曲菌种与物料混合,翻料时摊菌种,或摊一层料摊一层菌种,将物料建成高1.5米,宽2米的发酵堆。
5.升温时翻转,在建成的发酵堆周围覆盖玉米秸秆或草帘,保持通风和阴凉。发酵堆的温度一般三天左右就能升到65度以上,24小时就能翻车一次。相反,外围的物料会内翻,内翻外翻,达到均匀发酵的目的。
6.翻车补水。由于秸秆吸水率低,一次翻转后检查物料含水量。如果含水量太低,适当补水,使物料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如果第二次翻转的物料温度达到65度以上,保持再次翻转24小时。
7.发酵完成后,翻三次左右玉米秸秆,即可完成发酵,温度保持恒温,可直接田间使用,陈酿后可不急着堆放存放,使用效果更佳。
发酵玉米秸秆有机肥生产可随时随地操作,不受季节影响。发酵场地灵活,可在现场操作。利用发酵秸秆有机肥降低肥料消耗,提高作物产量。
干性皮肤灰棕色,有光滑或不规则的纵向裂纹。小枝粗壮,托叶覆芽。托叶脱落后,枝条上有明显的环状托叶痕迹。单叶互生,长10-20厘米,掌状,有3-5个缺刻,很少完整,叶缘有波状齿,叶片粗糙,背面有短毛。果实柄短,有花和果实,成熟时呈梨形、深紫色或浅棕黄色,单独生长在叶腋中。6月中旬到10月份可以开花结果。无花果喜欢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洪,不抗旱。在华北内陆地区,新梢若遇-12℃低温,易发生冻害,地上部分在-20℃时冻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