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_莱菔子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图片 莱菔子的与 莱菔子的药用附方 莱菔子的 莱菔子的食用方法
莱菔子简介
莱菔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乾,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莱菔子图片
莱菔子的与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用于饮食停滞,脘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2、《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3、《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4、《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5、《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7、《随息居饮》: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莱菔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用于饮食停滞,脘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5~12g。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莱菔子的药用附方
1、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
3、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4、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5、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6、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7、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8、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9、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10、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每服1.5g,乳香汤送下。方中莱菔子消食去胀,祛痰降气,为君药。(《仁斋直指方》)
莱菔子的
1、原发性高血压
对179例2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每片0.4g(相当原生药5g)每次4~6片,每日2次,2~5周,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94%。
2、高血脂
炒莱菔子口服治疗高血脂38例,经30天(1疗程)治疗后,血胆固醇下降率为38%,甘油三醋下降率为50%,服药期间除4例出现大便偏稀外,无不良反应。
3、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总有效率90.6%。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盐开水送服,每次10g,每日2次,连服3日治气滞便秘
4、崩漏症
莱菔子每日120~150g,水煎分3次服用,治崩漏症11例,痊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
5、治疗黄揭斑
莱菔子文火炒至微鼓,略见焦斑,闻有香气取出略冷,去皮取仁碾碎,饭前冲服,每日2~3次,每次6~9g,1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治疗黄褐斑83例,痊愈28例(33.7%),显效42例(50.6%),好转13例(15.6%),总有效率为。
6、治疗湿疹
莱菔子60g,放置于热沙锅中炒,取出研末。若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损处,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改以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搽,一日多次。治疗湿疹24例,均有效,未复发[19]。
7、偏头痛
莱菔子、白芷、菊花、钩籐、地龙、生姜、细辛、蔓荆子、决明子、粉葛、川芎水煎服,治疗偏头痛。
8、散瘀血
跌打损伤,皮下瘀血而无破皮者,莱菔子研末,用萝卜或萝卜叶、橘汁调敷患处。
9、降气祛痰
单用莱菔子研末,每次3g,水冲服,1日3次,或配苏子、白芥子、橘红、蝉蜕水煎服,治疗咳嗽气喘,痰多胸闷,食欲不振。
10、对肠麻痹的作用
大剂莱菔子,另合以郁李仁、火麻仁、瓜萎、炒莱菔子、枳壳、厚朴等治愈肠麻痹;单用莱菔子研末外用,用于治疗术后腹胀,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明显疗效。
莱菔子的食用方法
1、莱菔子粥
材料:莱菔子(萝卜子)10——15克、大米30——50克
做法:先把莱菔子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细末;把大米淘洗后,如常法煎粥,待粥将煮成时,每次调入炒莱菔子末5——7克,稍煮即可。
用法:趁热吃粥约1碗,每日2次,连用2天。
:行气,消积。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也可用于小儿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多痰。
2、大黄莱菔子茶
材料:莱菔子,大黄,木香。
做法:取炒莱菔子10克,大黄、木香各6克,捣碎,共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毫升泡闷15分钟,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消滞,除胀,通结。
禁忌:腹痛、腹胀而大便正常,无积滞者忌用。
莱菔子的副作用
气虚弱者应谨慎服用。此外,莱菔子最好经过炒、煎两道工序处理,这样可避免引起恶心等症。
以上就是一些莱菔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莱菔子的药用价值】、【】、【】、【莱菔子的副作用】
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核心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抑菌
功效作用
1、消食除胀:莱菔子性质平和,具有促进消化、健脾养胃的功效,莱菔子炒制过后,性质更加温和,很适合脾胃虚寒的患者服用,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还可以缓解虚寒的情况。
2、降气化痰:炒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入脾、胃、肺经,具有非常好的破气功效,有助于袪痰下气。
3、抑菌:炒莱菔子含有莱菔素,对于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于链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的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
食用方法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有爆裂声,外表色泽加深,内部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1、能够加速肠胃的蠕动,使便秘的现象得到缓解,尤其是由于运动量太少以及肠胃功能比较弱的患者来说,它的效果非常明显。
2、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还体现在能够促进消化,对于积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在于能够去除身体内的寒气。身体寒气太重的话,会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变得更高。
4、而炒莱菔子的禁忌表现在,特殊人群不可以服用,比如说孕妇就不可以服用这种物质,而且正常体质的人群,每次服用的量也不可以太多。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分别是什么?
莱菔子的功效主要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作用是治疗食积、食物停滞引起的腹胀,以及大便出现秘结,还有肺部出现非常多的痰,比较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
不能跟人参一起用,莱菔子和人参是相克的,可以破坏人参的相关效能,而对于药物本身和人体没有任何好处。莱菔子不适合身体虚弱的人吃,因为莱菔子会使气血消散,对于体质弱的人,会引起病情的加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对莱菔子来说,实际上莱菔子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过量服用会出现胃痛或者说对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对肠胃健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若兼脾虚者,宜酌加健脾补虚药物。本品又能降气化痰,用于治疗痰壅气喘咳嗽,兼食积者尤宜,单用有效,临床常与紫苏子、白芥子等共用。另外莱菔子能吐风痰,消肿毒。近年用以治高血压病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菔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白术莱菔子缓解老人便秘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什么是莱菔子
1、莱菔子具有消食、理气化痰的作用,对长期胃涨痛、不排气有独特功效,与蜂蜜调好一起饮用,还能治疗胃气、胃胀及消化不良,健脾养胃。还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等症,有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功效。虽然它不大,可治起病来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
2、莱菔子可降气行滞消食,能耗气伤正。凡正气虚损、气虚下陷、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3、莱菔子祛痰作用较好,但只宜用于痰湿盛或寒痰内停者,不可用于感冒痰多咳嗽、肺炎痰多色黄等有明显感染症状者。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属脾虚痰湿型或肺寒痰喘型效果较好。
4、莱菔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