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得了什么病害?
辣椒常见的病害
01、辣椒病毒病
危害特征:常见的有3种类型,花叶型: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皱缩或褐色坏死。条斑型:叶片主脉褐色坏死,后扩展到侧枝主茎,出现系统性坏死条斑,造成早期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叶片踦形和丛枝型:叶脉褪绿,出现斑驳,花叶,叶片增厚,上卷,变窄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有时枝条丛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
发生规律:辣椒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蚜虫传播。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盛发,8月高温干旱后病情加重。定植晚、连作地、重茬、高温、干旱缺水、缺肥、植物生长不良,蚜虫多或防治不及时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増强树势;高种植,雨后注意排水。2、用40ml加法开芯+50g磷钾精叶面喷施,相隔一周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
02、辣椒疫病
危害特征: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暗褐色缢缩,水浸状,造成幼苗折倒和湿腐,而后枯萎死亡。叶发病:出现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软腐脱落。茎部发病:多在茎基部和分又处,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病部凹陷、镒缩,染病上端枝叶由下向上枯菱死亡。果实发病:初期果蒂部有开水烫状、暗绿、边缘不明显病斑,使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成黑褐色僵果。根系发病:出现褐色湿润状病斑,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死亡。潮湿时,病斑表面都可长白色霉状物。
发生规律:该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种子上越冬,次年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到茎基部及近地面果实上发病。露地辣椒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遇到高温高湿或两后暴晴天气发病快而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2、发病初期,嗯酮・霜脲、氟菌・霜霉威、精甲・百菌清、代森锰锌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尤其要注意雨前雨后立即喷药。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具体用药请结合实际情况)
03、辣椒枯黄萎病
危害特征:叶片发病: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茎发病:地面接触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根发病: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发病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经灌溉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仿口、根毛侵入,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致使叶片枯萎。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便有死株出现,潮湿,特别是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此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植株长势
2、预防:用加法土管+加法根在行一套冲施一亩地,连续冲施2遍,能有效改善土壤问题预防枯萎病的发生。
3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或甲硫霉灵对水灌根,之后视病情问题,在具体用药,(具体用药请结合实际情况)
04、辣椒青枯立枯病
危害特征:病苗茎基产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病部镒缩苗稍大时,白天菱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后幼苗多直立凋枯死亡;湿度大时,可见到淡褐色蛛丝状霉。
发生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或菌核残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通过雨水、流水、农具、带菌农家肥等传播侵染。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地温16~20℃适其发病。土壤忽干忽湿、湿度过高、播种过密、幼苗徒长、通风不良、间苗不及时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耐病的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向阳、通风性好、排水方便的无病地块;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②预防:可选用甲霜灵或咯菌腈拌种;可选用恶霉灵或甲霜灵或多菌灵或福美多处理苗床。
③苗床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叶片用奴比加兰+吡唑醚菌酯+周全叶喷,根部用加法土管+根在行冲施。双管齐下。
05、辣椒根腐病
危害特征:常发生在定植后,病部仅局艰于根部和茎基部,植株发育不良,矮小。病株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湿腐状,手触病根皮层脱落或剥离露出暗色木质部,剖开病部维管东变褐;中后期病株白天菱蔫,傍晚至次日清晨尚可恢复,反复十几日后植株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略带粉红的白色菌丝。
发生规律: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甚至更长,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从伤口侵染。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昼暖夜凉的天气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茎节受害虫为害伤口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及时追肥,注意気、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
②种子:可用温汤法对种子消毒,或用咯菌腈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可用加法土管+根在行冲施,连续冲施2遍。
辣椒常见病害有哪些?要如何进行防治呢?
棉铃虫虫卵潜伏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气温回升后,幼虫爬出土壤侵害蔬菜。 因此,种植辣椒应避免与其他茄类蔬菜轮作种植,种植前将土壤翻深,在太阳下晾晒2-3天,即可杀灭部分棉铃虫虫卵。 在辣椒生长期间,棉铃虫产卵较多的枝条可以在整枝时剪下,将卵带出菜园烧毁。 在棉铃虫成虫产卵高峰期,可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bt乳剂等药物杀灭棉铃虫成虫。
蚜虫不仅是辣椒生育期间最常见的虫害,也是对许多蔬菜影响最大的虫害。 受蚜虫的影响,辣椒叶片和柔软的顶端节间缩短、弯曲、叶片畸形缩短、植株生长减弱、变小,不仅会降低辣椒产量,而且蚜虫还会传播其他病毒,使辣椒辣椒中除了蛋白质、脂肪、糖和矿物质、维生素以外,还含有辣椒素。 这种物质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提高淀粉酶活性,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也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也可以药用,在辣椒生产中,病害和虫害是重要的限制因素,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从播种开始到果实采集,都可能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整个辣椒植株,从地下根部到地上茎蔓、叶片、果实、花器,都可以遭受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在各种辣椒病虫害中,几种主要发生在露地菜中。
如朱砂叶螨、甜菜夜蛾等,一些多发生在温室中,如菌核病、褐黄螨等,辣椒生产中,出现了西花蓟马等新病虫害,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当前生产的重要防治对象。 叶片最先出现水浸状银色小斑点,后形成不规则形状,边缘暗褐色,中心淡褐色,叶片表面粗糙斑点如疮痂,故称疮痂病,沿叶脉发生病斑时,叶片畸形,损害较大的叶片,常由一些病斑相连形成大病斑,叶缘、叶尖黄干、破裂、脱落。
辣椒有哪些病虫害?
辣椒主要的病虫害有青枯病、辣椒疫病、白粉病、软腐病、辣椒茶黄螨等。
1、青枯病
辣椒如果养护不当的话,那么可能会产生青枯病,发病的时候,辣椒顶部叶子白天会枯萎,但是阴天或者早晚时会恢复正常,2-3天后,叶子会保持正常,但是茎会枯萎。
2、辣椒疫病
辣椒主要的病害还有辣椒疫病,植株整个生育期间都有可能会滋生这种病害,发病的时候,辣椒的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时呈黑褐色,如果叶片染病的话,会出现2-3厘米的圆形或者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
3、白粉病
辣椒主要的病害还有白粉病,这种病害是由囊菌亚门真菌鞭靼内丝白菌引起的,发病时植株的叶子上会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斑驳,叶子的背面会有白粉状的物质,严重时植株会出现掉叶光杆的现象。
4、软腐病
软腐病也是辣椒一种主要的病害,发病的时候,辣椒的果实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之后辣椒会出现腐烂脱落的现象,而且有臭味散发出来,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季节中,辣椒最容易产生这种病害。
5、辣椒茶黄螨
茶黄螨喜欢在植株幼嫩部位取食为害,叶片受害后变厚变小发硬,叶背面油渍状茶锈色,嫩茎顶端枯死。果实受害果面黄褐色粗糙,果皮龟裂。
辣椒常见有几种病,分别如何防治
1、辣椒疫病: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时茎基部呈暗褐色缢缩,水浸状,造成幼苗折倒和湿腐,而后枯萎死亡。2、辣椒枯黄萎病:叶片发病时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茎发病时地面接触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3、辣椒青枯立枯病:病苗茎基产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病部镒缩,苗稍大时白天菱蔫,夜间恢复。
一、辣椒常见有几种病
1、辣椒疫病
(1)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辣椒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以发病。
(2)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暗褐色缢缩,水浸状,导致幼苗折倒和湿腐,然后枯萎死亡。
(3)叶发病:叶片上会出现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会很快软腐脱落。
(4)茎部发病:主要在茎基部和分叉处发病,初期会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期会扩大为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病部凹陷、镒缩,染病的上端枝叶会由下向上枯菱死亡。
(5)果实发病:发病初期果蒂部有开水烫状、暗绿、边缘不明显病斑,导致整个果实出现腐烂,逐渐失水变成黑褐色僵果。
(6)根系发病:发病初期会出现褐色湿润状病斑,导致上部茎叶萎蔫死亡,潮湿时,病斑表面会长白色霉状物。
2、辣椒枯黄萎病
(1)叶片发病: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
(2)茎发病:地面接触处的茎基部皮层会出现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开始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会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就会全株枯死,从茎基部纵剖可以看到维管束变为褐色。
(3)根发病: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非常容易剥落,湿度大时,病部会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3、辣椒青枯立枯病
(1)病苗茎基部会产生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病部镒缩。
(2)当苗稍大时,白天会出现菱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1周后幼苗就会开始直立凋枯死亡,湿度大时,可见到淡褐色蛛丝状霉。
4、辣椒根腐病
(1)辣椒根腐病经常发生在植株定植后,病部仅局限于根部和茎基部,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矮小。
(2)病株茎基部及根部皮层会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湿腐状,手触病根皮层可以脱落或剥离露出暗色木质部。
(3)中后期病株白天会出现菱蔫,傍晚至次日清晨就可以恢复,反复十几天后植株就会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以看到略带粉红的白色菌丝。
5、辣椒炭疽病
(1)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期呈边缘褐色,中央为灰白圆形病斑,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
(2)果实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圆形、褐色、水渍状,后期会扩大、凹陷,有不规则形隆起、轮纹状排列的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湿度大时,边缘会有湿润状变色圈,干燥时病斑会干缩呈膜状,易破裂。
6、辣椒叶斑病
(1)辣椒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会出现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后期扩大为褐色至铁锈色、不规则、膜质病斑。
(2)病斑的扩展速度很快,交界处非常明显,但不隆起,严重时植株大部分叶片就会出现脱落。
二、辣椒常见有几种病分别如何防治
1、辣椒疫病
(1)可以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然后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
(2)定植以后一定要注意中耕松土,这样能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进行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增强树势。
(3)进行高垄种植,雨后一定要注意排水。
(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嗯酮・霜脲、氟菌・霜霉威、精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均匀喷雾,可以根据病情每隔5-7天喷1次。
(5)雨前雨后一定要马上喷药,可以将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具体用药请结合实际情况)
2、辣椒枯黄萎病
(1)实行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一定要注意排水。
(2)及时摘除残花病果,将其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及时进行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这样能增强植株长势。
(3)预防:用加法土管+加法根在行一套冲施一亩地,连续冲施2遍,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问题,预防枯萎病发生。
(4)发病初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或甲硫・霉灵对水灌根,再根据病情问题,具体用药。
3、辣椒青枯立枯病
(1)可以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然后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
(2)苗床一定要选择地势高、向阳、通风性好、排水方便的无病地块,然后给其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预防:可选用甲霜灵或咯菌腈拌种,还可以选用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福美多处理苗床。
(4)苗床发现病株后,一定要及时拔除,然后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叶片可以使用奴比加兰+吡唑醚菌酯+周全叶喷,根部可以使用加法土管+根在行冲施。
4、辣椒根腐病
(1)可以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结合深耕,高垄种植,雨后一定要注意排水。
(2)一定要及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树势。
(3)种子可以使用温汤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或用咯菌腈拌种。
(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下列药剂防治,比如可用加法土管+根在行进行冲施,连续冲施2遍。
5、辣椒炭疽病
(1)可以选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种,然后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结合深耕。
(2)定植以后一定要注意中耕松士,这样能促进根系发育,及时进行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增强树势,高垄种植,雨后注意排水。
(3)预防:可以使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然后用少量草木灰或生石灰中和,催芽播种。
(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以下药剂:叶面喷施使用吡唑醚菌酯+奴比加兰+周全,根部:使用加法根即可。
6、辣椒叶斑病
(1)可以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采用高垄种植覆盖地膜,雨后一定要注意进行排水。
(2)收获后一定要及时清除残留物,结合深耕,及时追肥,一定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增强植株长势。
(3)种子可以使用以下药剂处理,琥胶肥酸铜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中生菌素。
(4)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47%春雷·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0-1000倍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