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如下:
一、概念区别。
硝态氮: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
硝态氮的特点: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水流失。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铵态氮: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等。
铵态氮的特点:
1、铵态氮为正电荷,而土壤是负电荷,容易被土壤胶体易被吸附,从而不易流失(比如雨水多、漫灌等)。
2、植物吸收铵态氮的途径分为2种: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肥效、持效期、安全性比较:
铵态氮、硝态氮各有特点及优势,就肥效(作物吸收速度)来说,硝态氮>铵态氮;排除氨化挥发外,肥效持续(土壤吸附性)时间:铵态氮>硝态氮;安全性:硝态氮>铵态氮。
铵氮和氨氮有什么区别呢?
一、存在形式不同:
1、铵态氮: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
2、氨氮: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二、影响不同:
1、铵态氮可以与其他形式的氮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其溶解度大,能够被植物快速吸收,在化肥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铵根离子具有酸性,因此会与碱性土壤中和导致氮元素挥发。
2、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扩展资料: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铵态氮
铵态氮肥化学式是什么?
铵态氮肥化学式是NH4NO3 。硝酸铵,铵态氮肥,铵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液氨液氨的密0.617g/cm3,沸点—33.3℃,约含氮82%。氨在700MPa才能在常温下凝成液态。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气化后遇水生成氨水,所以是碱性氮肥。
使用铵态氮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铵态氮肥使用时要避免强光,以免受热分解。
2.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共同施用。
3.不能同人粪尿,腐熟的有机肥同施,因为有氨气逸出,会造成氮元素损失,降低肥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铵态氮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