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意思是什么
焚膏继晷是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出自《进学解》。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膏:油脂,指点灯用的油。晷:日光。点上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
成语故事: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
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
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亦作“继晷焚膏”、“ 燃膏继晷”。
焚膏继晷意思是什么 焚膏继晷的释义
1、焚膏继晷拼音是fén gāo jì guǐ,意思是夜里点了油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其中的膏: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
2、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焚膏继晷的意思
焚膏继晷的意思是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一、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焚膏继晷”。
二、成语典故
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3岁时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和嫂嫂郑氏抚养。他从小立志刻苦自学。每天熟读几千字的书,还挤时间练习作文。7岁就知道努力学问,能出口成章。
11岁时,哥哥因为受到牵连,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徙到南方。15岁时,哥哥去世,嫂嫂郑氏待他情若所生,辛勤提挈,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荒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
韩愈治学,以“勤”著称。虽然他命途坎坷,历尽艰苦。但是,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勤奋好学的勇气。他在《进学解》一文中,借学生的口气说出他在治学方面所下的功夫。
嘴里不停覆诵六经之文,手里不住地翻阅诸子百家的书籍,记事的书一定得抓住纲要,言论的书则需探求深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是说他无满足地追求,而又力图有所收获,重大和细微的皆不放过,焚膏继晷,积年累月,坚持不懈。
到了壮年,韩愈已精通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都很熟悉。在写作上,他一扫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创出了一种风格朴实,语言流畅,气势雄健的散文新形式。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焚膏继晷的意思是什么
焚膏继晷释义: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