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花的花语是什么?
打碗花,别名面根藤、狗儿蔓、葍秧、斧子苗、喇叭花,习称“旋花”,亦称“小旋花”、“常春藤打碗花”,有红紫、蓝、白多色。分布在衣索比亚、亚洲、马来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农田、平原、荒地及路旁,生命力顽强,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打碗花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小时候父母常常和自己说不要去摘打碗花,摘了它,就会摔碗。听起来好像它有很不好的寓意,但是相反的,它的花语却是很吉祥的。现在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打碗花花语:恩赐
旋花又叫打碗花,是喇叭花的一种,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已无从考究,不过在民间都俗称旋花为喇叭花,在中国古代建筑上到处都可以见到旋花的影子,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之一。
打碗花喜欢温和溼润气候,也耐恶劣环境,适应沙质土壤。打碗花总是作为沙质、沙砾质、砾石质土地的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在海滨地带,在靠近海岸的花岗岩、片麻岩或片岩组成的砾石土上,特别是海水浪花经常可以到达的山坡上,有时以单一群落出现。是中国温和气候区沿海地带盐碱土的指示植物。
相传旋花是神仙赐给凡间的具有驱邪效果的花卉,但是它的花期只有6月到7月,而人们为了希望长期拥有旋花的驱邪保佑作用,于是把旋花刻在一些建筑上,这样就能365日都能受到旋花的保佑了。所以,它的花语为恩赐,因为它是神仙赐给凡间的。
开花类似喇叭花的植物
开花类似喇叭花的植物有 牵牛花 、凌霄花、茑萝花、打碗花、舞春花等,其中牵牛花的花形近似喇叭,且颜色丰富,凌霄花的花冠呈现漏斗形,茑萝花会在每年的7-10月份开放花朵,而打碗花较为耐寒和耐热,其花朵类似喇叭花。
开花类似喇叭花的植物有哪些
1、牵牛花
牵牛花的花朵酷似喇叭,是一生年的草本植物,而且牵牛花的花朵丰富,有白色、粉红色、紫色等,盛花期在每年夏季的6-8月份,养殖牵牛花时,需要每隔一周浇一次水,为植株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促进牵牛花旺盛生长。
2、凌霄花
凌霄花的花朵多为橙红色,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其花冠为漏斗形,适宜生长在排水性较为良好的土壤中,养殖凌霄花时,需要使用沙土、腐叶土以及珍珠岩混合配制成的土壤作为栽培基质,维持凌霄花正常生长。
3、茑萝花
茑萝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呈现鲜红色,其花期在每年的7-10月份,而且茑萝花的花朵在太阳下山后会向内卷起,养殖茑萝花时,需要将其放置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让植株接受每日至少5个小时的光照。
4、打碗花
打碗花又名小旋花,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东部等地区,而且打碗花的花朵呈现淡紫色或者淡红色,养殖打碗花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进行浇水,可以使用棉签插入土壤中,如果棉签抽出来后是干的,就可以对打碗花浇灌水分。
打网花的学名叫什么
打网花的学名是:打碗花,别名小旋花,面根藤、狗儿蔓、葍秧、斧子苗、喇叭花,拉丁文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习称“旋花”,亦称“小旋花”、“常春藤打碗花”,有红紫、蓝、白多色。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亚洲、马来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农田、平原、荒地及路旁,生命力顽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打碗花,打破碗花,打破碗碗花都是些什么植物
打碗花,又名打碗碗花,小旋花,面根藤、狗儿蔓、葍秧、斧子苗,是旋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牵牛花相似
打破碗花就是指的打碗花。
打破碗碗花,也叫野棉花、湖北秋牡丹等。是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基生叶多为三出复叶,少有单叶,长12–40厘米,有长柄;小叶卵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不分裂或不明显3或5浅裂,边缘具牙齿,下面疏生短毛。花茎长20–80厘米,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花多数,有时仅有3朵;总苞片2–3厘米,有柄,叶状;萼片5,花瓣状,红紫色,长2–3厘米,外面密生柔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淡黄色;心皮多数,有绵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多数,长约3.5毫米,密生绵毛。花期7–10月,果期11月。
谁可以告诉我这是什么花?
打碗花(学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Roxb.),又名“小旋花”“燕覆子”等,是旋花科,打碗花属草本植物。全体不被毛,植株通常矮小,常自基部分枝,具细长白色的根;茎细,有细棱;叶片基部心形或戟形;花腋生,花梗长于叶柄,苞片宽卵形;蒴果卵球形,种子黑褐色,表面有小疣。
打碗花分布于东非埃塞俄比亚,亚洲南部、东部,常见于农田、荒地、路旁。喜湿润的环境,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苛。可作园林植物,其根药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1] )
中文学名
打碗花
拉丁学名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Roxb.
别 称
燕覆子、兔耳草、富苗秧、傅斯劳草、兔儿苗、扶七秧子、小旋花等
小旋花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小旋花
2.1 小旋花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小旋花的用法用量 2.6 化学成分
3 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小旋花
3.1 拼音名 3.2 小旋花的别名 3.3 来源 3.4 原形态 3.5 生境分布 3.6 性状 3.7 性味 3.8 功能主治 3.9 小旋花的用法用量 3.10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小旋花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小旋花
1 拼音
xiǎo xuán huā
2 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小旋花
小旋花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学大辞典》,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面根藤之别名[1]。
2.1 小旋花的别名
兔耳苗、兔耳草、狗儿蔓、小旋花[2]
2.2 来源及产地
旋花科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的全草或根茎。分布全国各地。[2]
2.3 性味
甘、淡,平[2]。
2.4 功能主治
补虚益气,活血调经,强筋健骨。治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淋病,咯血,衄血,尿血,骨折,跌打损伤。[2]
2.5 小旋花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2.6 化学成分
块根含防己内酯(Columbin)、掌叶防己堿。花含山柰酚3半乳糖苷。[2]
3 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小旋花 3.1 拼音名
Xiǎo Xuán Huā
3.2 小旋花的别名
彩木
3.3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3.4 原形态
银灰旋花 多年生草本,高215cm。根茎短,木质化;茎少数或多数,平卧或上升,枝和叶密被贴生的银灰色绢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宽15mm,先端锐尖,基部狭窄。花单生枝端,具细花梗;萼片5,长47mm,外要片长圆形,内萼片较宽,椭圆形,密被贴生的银色毛;花冠小,漏斗状,淡玫瑰色或白色带紫色条纹,有毛,5浅裂;雄蕊5,较花冠短,花丝基部稍扩大;雌蕊无毛,较雄蕊稍长;子房2室,花柱2裂,柱头乙线形。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光滑,具喙,淡褐红色。
3.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3.6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长212cm,地上部分被银灰色丝状毛。根茎短,木质化。茎多分枝,细弱而弯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先端尖,基部狭;无柄。花小,单生于枝端,具细花梗;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或白色。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淡褐红色,光滑。气微,味辛。
3.7 性味
辛;温
3.8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3.9 小旋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3.10 摘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