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异常有哪几种
白带异常有以下几种:(1)脓性白带增多,色黄或黄绿、粘稠、有臭味,见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阴道异物感染等。如为黄绿色、稀薄有泡沫伴外阴瘙痒多为滴虫性阴道炎。(2)乳酪样白带增多:为真菌性阴道炎。(3)血性白带增多: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瘤,老年性阴道炎、宫内节育环等。(4)水样白带增多: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等。
常见的白带有哪些种类?
(1)蛋清状白带:有些女孩在月经刚结束后,会觉得下体似乎比较清爽,但是到了月经周期的第16天左右(月经周期长达36天的女性可能在第20天左右),会发现内裤上面有呈胶黏状的分泌物,而且黏性较强,有点类似蛋清。这是因为女性荷尔蒙(雌性素)增加,刺激了子宫颈黏膜细胞,使分泌物大量增加所致,不必过分担心。
接近排卵期时,分泌物特别清澈富弹性,一旦排卵完成则变得混浊。这些情形会随着女性荷尔蒙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正常现象。
(2)豆腐渣状白带:一旦发现白带呈豆腐渣样,就表示有问题了。一般而言,当分泌物中已看得见像豆腐渣的样子,霉菌感染往往已经相当严重,需要积极去医院检查治疗。
出现这种症状时,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在饮食上也要特别留意,禁忌淀粉含量过高和糖类含量较多的食物,以免由于糖质代谢的关系,使霉菌在阴道中孳生增快。
(3)黄泡沫状白带:往往阴道滴虫感染,就会出现黄色泡沫状的白带。一般而言,阴道滴虫的感染属于性传染疾病,但目前大家在公共场所进出的机会增加,经常使用公共的浴室或厕所,有时难免会发生感染,因此出现阴道滴虫性感染不一定都是性交所致。
一旦发现分泌物呈黄绿色且有泡沫状及刺鼻的鱼腥味,应该积极接受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应用沸水消毒自己的内裤,以免本身治疗好了,又藉内衣裤再度感染。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性伴侣,一定要双方一同治疗,否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又会相互感染。
(4)乳状白带:当阴道出现带有鱼腥味的乳状分泌物时,应注意是否患有细菌性阴道炎。正常状态下,女性阴道中的PH值约为35,但是如果身体的免疫系统减弱或在服用药物,造成正常菌种减少就会导致一些致病性的细菌逐渐在阴道中孳生,从而发生细菌性阴道炎。
此时的分泌物有如浓稠的牛奶,伴随刺鼻的鱼腥味,发生此种情况最好立刻就医。只要服药5~7天就可痊愈,不要讳疾忌医。
(5)赤带:分泌物中伴随着一些血迹的现象,即为赤带。年轻女孩若发现带有血丝的阴道分泌物,要注意月经周期是否规则、是否有子宫外孕,或是子宫颈长息肉、糜烂或子宫颈癌。一旦发现赤带,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切不可大意。
(6)黑带:黑带常代表少量、不正常的阴道出血,这些出血经过吸收之后,血液分解、浓缩成较黑的分泌物,跟白带一起流出;有时吸收不甚完整,便呈现褐色分泌物,所以黑带、褐带都是不正常的出血所引起的。
不过这种不正常的出血量比赤带和缓、少量。除了在排卵期后l~2天出现暗褐色分泌物属于正常之外,其他时间如有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必须找医生检查。
(7)黄带:如果白带量分泌过多,就会形成所谓的黄带。黄带若不是霉菌感染、阴道滴虫感染或细菌性感染,很可能是由于阴道、子宫颈,甚至整个女性的生殖腔有感染或发炎所引起的。
一般最常见的就是子宫颈发炎,对子宫颈分泌细胞造成刺激,使分泌物增多。生产次数较多的妇女,因为子宫位置较下垂,子宫颈较易暴露在外界的空气中,此时受空气刺激,比较容易形成大量的分泌物,白带也会增加而形成黄带。这种黄带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反应,不代表感染现象,而是子宫位置不正常所引起的。
各种白带的症状和颜色
1、肝火型白带─白带量多、颜色黄、有臭味、舌苔黄腻、月经量增多或延长。
2、脾虚型白带─白带量多、色白如蛋清、无味道,蒹有全身容易怕冷,尿频。
3、湿热型白带─白带颜色黄稠,甚至夹有血丝,味道恶臭,大便秘结,小腹疼痛。
4、肾虚型白带─白带长期量多、色白清冷如水,兼有腰膝痠软、头晕耳鸣,需用补肾中药。
【图】女性白带不正常图片6种白带异常很危险(3)
1、正常白带
正常白带是白色或灰白色的,透明、粘滑,像鸡蛋清或奶汁一样。量不多,不会一阵阵地流向外阴,不会引起外阴发痒,没有什么气味。
2、黄色泡沫状白带
白带呈黄色、灰黄色或黄绿色,像米汤样混有泡沫,带腥臭味,有刺激性,量很多,常常流湿裤档,可使阴道或外阴发痒或有烧灼感。这种白带多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有时也见于子宫内膜炎或阴道异物。
3、白色豆腐渣样白带
白带为乳白色凝状小碎块,像豆腐渣,量较多,有时外阴也附有白色的膜状物,不易擦掉。常伴有外阴瘙痒和灼痛。常见于霉菌性外阴阴道炎,有时也可见于患有糖尿病的女人和孕妇。
4、血性白带
白带内混有血液,血量多少不定,在房事后或大便后出血增多,常见于良性或恶性肿瘤,也可见于宫颈息肉,宫颈结核,重度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翻出,阴道炎和宫内节育器(一种避孕工具)的携带者。
5、汤水样白带
这种白带像黄色水样或洗肉水样,也有的像米汤,有恶臭味。常见于子宫颈癌、子宫体癌、输卵管癌,有时也见于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合并感染。
6、脓性白带
像脓液一样,黄色或黄绿色,粘稠如鼻涕,有臭味。多见于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结核、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翻出、阴道异物,有时也见于慢性宫颈炎。
白带异常有哪些分类?
白带最常见的原因是阴道和子宫颈遭受到感染。以下按照病菌分为:(1)滤过性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单纯性疱疹的第二型以及尖型疣2种。
①单纯性疱疹第二型:单纯性疱疹在目前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病症。单纯性疱疹是由双股去氧核糖核酸所组成,主要侵犯生殖器官以及新生儿疱疹感染,可分为原发性和续发性2种。原发性感染在临床方面比较严重,所产生的抗体量比较低。续发性的感染在临床上比较温和,产生的抗体量比较高。原发性感染后,病毒可能继续潜伏在寄主身上待寄主身体情况较差时再产生续发性的感染。
第二型单纯性疱疹主要是由于性接触而传染给别人。在医学文献报告中指出第二型的单纯性疱疹与子宫颈癌有关。另外第二型的疱疹时常伴有淋病发生。疱疹病毒的潜伏期为3~7天,整个发病的过程约7~10天,若有续发性的细菌或霉菌感染可能变成4~6个星期,刚开始发作的时候外阴部会产生剧痛并且有大量刺激性的水液或臭脓状的阴道分泌物。早期首先的病变是清澈的水泡,稍后水泡破裂而形成溃疡,多发生在大阴唇内侧或小阴唇上壁,很少发生在阴道壁内。这种溃疡是小而浅,直径大约3~10毫米,深度大约1毫米,有时候许多小溃疡会合成一个大病变。溃疡的表面有黄色的渗出液覆盖着,边缘平整化一,无硬块或突起,周围基底呈红色,触摸溃疡会发生强烈剧痛,鼠蹊淋巴腺肿大,最严重是侵犯到泌尿系统,小便疼痛引起小便滞留。有时尿液会刺激到附近组织溃疡产生剧痛,除了局部不舒服外尚有全身病变,如发烧、头痛、肌肉神经痛、全身不适。诊断方面需要靠抹片及培养来鉴定疱疹病毒的存在。可服用一些止痛药以减轻症状,尚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有人认为使用干扰素诱导剂、光力去活化剂、热水坐浴、疫苗可以治疗病毒感染,但是这些方法仍在争论中。
②尖型疣:主要由于性交所传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好发的部位在阴唇皱壁内侧,然后会很快扩散到阴唇、阴道、会阴、子宫颈及肛门。被感染的表皮或黏膜呈红色、突起,形成一个菜花状的肿瘤,可以达到8厘米左右,怀孕会增加病菌的生长,有时会容易引起续发性病变,包括淋病、梅毒、鞭毛虫等感染。关于治疗方面,可以局部使用25%Podophijllin,会造成动脉血管痉挛产生腐蚀性,它会影响细胞的复制,但会造成细胞核变大及细胞异型,不会产生细胞结构不良。还可以使用三氯醋酸、冰醋酸、重金属,以及秋水仙素,或用手术治疗都可达到治疗的效果。
(2)细菌性感染:淋病细菌会产生大量脓液并伴有恶臭味。一般侵犯的途径是由阴道黏膜表面往上侵犯,使整个骨盆腔都会受到感染,严重时也会感染到泌尿系统,发生频尿或小便困难。阴道黏膜受侵犯会有灼热与疼痛感,阴道上皮会发红和浮肿,脓液盖满了整个阴道皱裂,脓液会流到外阴部来,给行走带来很大的不便。急性期大约2~3周会消失。诊断需要靠阴道抹片及培养。治疗首先要控制病菌的散播,再行局部治疗或是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3)霉菌感染:主要指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形类似酵母菌,但缺乏菌丝体。白色念珠菌到处都有,多存在土壤、饮水和食物中。在阴道分泌物中发现此霉菌,并不表示被感染,但当营养不良、糖尿病、怀孕、免疫机能缺乏、使用大量广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素、抗癌药物情况下即有可能会被感染。症状有痒、烧灼感、局部酸痛、频尿、小便疼痛、阴道痉挛,有时会刺激到阴道上皮产生发炎与充血现象。阴道上皮有白色干酪或乳状分泌物,与阴道上皮紧密沾粘不易分离。诊断方面要靠分泌物做抹片或培养。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停用抗生素、肾皮质素、避孕药……症状治疗可使用冷敷或抗组织胺止痒。使用抗霉菌的药物,可由阴道给予或静脉、肌肉注射。
(4)原虫感染:阴道鞭毛虫,是一梨形原虫,大约5~30微米,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虫体一端有4条鞭毛,可由直接接触传染,其中以滥性的人发生率最高。婴儿也可由产道分娩时感染。感染后,有些人可毫无症状,有些则瘙痒到无法安眠甚至影响到正常坐息。
此虫感染局限于阴道,从不侵犯子宫颈以上的组织,主要的症状是呈泡沫状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并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造成局部厉害的瘙痒和压痛,偶而会扩散到外阴部,并有恶臭味。在急性期会阴周围呈现发炎的现象、尿道口发红和浮肿。发炎的反应可延伸到子宫颈以及阴道上穹窿,子宫颈可看到许多典型的局部红色粒状区,很像草霉。诊断方法很简单,将分泌物滴入生理食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可发现阴道鞭毛虫。治疗应尽量淋浴,不要坐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及干净。使用Flagyl口服225毫克,男性1天2次,女性1天3次,连续服用3天,一定要夫妻双方同时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