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氨基酸态氮时,加入甲醛的作用是什么
当加入甲醛溶液时,一NH。基与甲醛结合,从而使其碱性消失。这样就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来滴定一COOH基,并用间接的方法测定氨基酸总量。
蛋白、多肽或氨基酸中游离氨基-NH3+上的H+会被甲醛取代,生成—NH—CH2OH、—N(CH2—OH)2 等羟甲基衍生物,从而游离出H+。所以可以通过NaOH滴定来测定生成的H+从而测定游离氨基含量。
扩展资料:
鉴别方法
氨基酸态氮是判定发酵产品发酵程度的特性指标。该指标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配方缺陷或者是产品与已制定指标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
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最低含量不得小于0.4g/100ml。
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可知其原料档次的高低。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
如果是酿造酱油应看清标注的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酱油。
电位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实验中,为什么要先滴定至ph8.2,再加甲醛滴定至p
PH=7.0是溶液中游离氢离子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值,即有效酸度。
PH=8.2是溶液中除有效酸度以外的物质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值,即总酸度。
PH=9.2是溶液中氨基态氮中的羧基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值。
本实验用的是PH为8.2和9.2数据。由于酱油还含有总酸度,为了测定有效酸度,需要先获取总酸度。用PH=8.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对应总酸度)与PH=9.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的差,可计算出样品中氨基态氮含量。
扩展资料:
氨基态氮的测定是通过测定氨基酸羧基的酸度来测定样品中氨基态氮的含量。而氨甚酸在一般情况下呈中性,故需加入甲醛与氨基结合,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
氨基酸有氨基及羧基两性基团,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中性内盐,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来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根据酸度计指示PH值,控制终点
电位滴定法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什么要用pH6.18的标准缓冲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到PH8.2
所谓的标准缓冲溶液的意思是此溶液的稳定性好,在受到其它物质的轻度污染或浊化时,一般其标准数值不会变或变的很小,因此很多酸度计等仪器用此溶液来校准,一般厂家对仪器的校正方向是有规定,比如6.86,4.0,9.18.顺寻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校准值就准确甚至不正确了!谢谢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