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是什么动物
金龟子类是无脊椎动物。
金龟子类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金龟子俗称铜壳螂、瞎撞子。种类很多。
金龟子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为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成虫咬食叶片呈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金龟子成虫食性各异,有的以植物根茎叶为食,有的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有以粪便为食者。
危害
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可食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常造成幼苗枯死,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其成虫有些能食害作物和果树林木的叶片和嫩芽,严重时仅留下枝干。金龟子类是重要的农林地下害虫,其幼虫统称蛴螬。
我国约有50余种,遍布全国各地,最重要的种类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云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四种重要的金龟子除西藏和新疆以外,全国各省、区均广泛分布。金龟子类食性很杂,能为害多种植物,几乎能食害所有农作物、蔬菜、果林和苗木的地下部分。
金龟子是什么动物?
金龟子是一种昆虫,属于鞘翅目金龟总科。
金龟子是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的通称。其幼虫(蛴螬)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严重,常将植物的幼苗咬断,导致枯黄死亡。
简介
成虫:体长12mm左右,暗绿色。头部黑色,触角和复眼黑褐色,前翅鞘上有黄白色斑纹,腹部两侧各有黄白色斑纹6个,尾部有4个。卵:球状,白色。幼虫:老熟幼虫头部较小,褐色,胴部乳白色,各体节多皱褶,密生绒毛。蛹:裸蛹,白色,尾端为橙黄色。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果树开花时,成虫大量出现。成虫白天活动,群集食害花絮。成虫喜食葱花,严重时在1个花絮上可达20多头,下午活动最盛。成虫喜将卵产在荒草土地中。
“金龟子”的俗名叫什么,是“屎壳郎”吗?
金龟子的俗名就是金龟子,不是屎壳郎。屎壳郎是蜣螂的俗称。
一、金龟子
金龟子类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
形体特征:
长椭圆形,背翅坚硬,体长约20mm,宽约10mm。羽化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深成红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蓝灰色闪光薄层粉,前胸背板侧缘中间呈锐角状外突,前缘密生黄褐色体毛。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
二、屎壳郎
是蜣螂的俗称,属于金龟科蜣螂亚科。
形体特征:
全体黑色或深褐色,雄性头部前方呈扇面状,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的角突,角突长约0.5~0.7cm,并稍向后弯曲,复眼间有一光滑的狭带,触角末节呈长梳齿状。前胸背板中部有一横行隆脊,隆脊中断微向前屈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一枚长0.3~0.4cm的齿状角突,角突的前下方有浅凹陷,浅凹陷外侧有一较深凹。
雌虫外形与雄虫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头部中央无角状突,后面平,前面呈扁圆形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部呈齿状角突,且只有外侧深凹明显可见。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一)、金龟子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出土,5月初~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6月为产卵盛期,卵成块产在被害植物根际表土中,6月中下旬孵出幼虫,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钻入地下20~30cm处,做土室化蛹。成虫出现后即准备过冬。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二)、屎壳郎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龟子类
百度百科-金龟子
百度百科-屎壳郎
百度百科-蜣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