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期打什么农药
在小麦拔节后至幼穗分化期施药,更应注意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目前,小麦除草剂种类
较多,大多数品种都要求在小麦拔节前使用,而在小麦拔节后不宜用药,否则极易造成不同
程度的药害。
例如,甲苯合剂可防多种阔叶杂草,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25
毫升加40%苯达松
水剂100
毫升,对水30
公斤喷施,喷药时间以小麦分蘖后拔节前为宜,而且该合剂只宜在
后茬为水稻的作物施用。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幼苗期对二甲四氯很敏感,3-4
叶期后抗
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因此,一般要求在作物4
叶期至
拔节前施药。40%百草敌和
2,4-D
丁酯,在小麦拔节后不能使用,否则极易对小麦造成药
害,如果用得太晚,就会导致小麦不结粒。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施药,这时正是小麦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时期,抗药力差且敏感,极易产生药害,抑制小麦生长,造成分蘖死亡,
麦穗畸形,生长缓慢,所以应在拔节前施药,如小麦拔节孕穗期对骠马、二甲四氯、麦草畏
等多种除草剂较为敏感,用药后极易造成麦叶卷曲、麦苗发黄、生长受抑、破坏穗分化,不
能正常抽穗或麦穗畸形。春季麦田施用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易导致棉苗、大豆等后茬作
物受害,应在冬前施用,与下茬作物的播种期间隔不应少于60
天,以保证后茬作物的安全。
春季麦田防除看麦娘等禾坪科杂草,宜选用骠马等除草剂。异丙隆对叶龄小的杂草防
除效果好,小麦拔节期杂草草龄较大,施用异丙隆除草效果差。
如何做好小麦一喷三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是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但在这一时期,也是小麦病害如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高发的时期,另外在这一阶段,倒伏和干热风也是盛发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下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所谓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的是将微肥、抗旱剂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虫剂及杀菌剂通过混配,一次施药即可达到防治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等增加粒重的目的。
小麦“一喷三防”有哪些优点?
1、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中,我们要用到磷酸二氢钾等小麦能快速吸收的叶面肥直接进行根外喷施,小麦植株吸收比较快,而且养分的损失较少,在促进小麦健壮生长的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以快速高效地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
2、提高小麦植株的抗逆能力
通过喷施“一喷三防”混配液,可以改善小麦田间的小气候,如增加植株间的空气湿度、增加植株组织的含水率、降低叶片对水分的蒸腾强度、提高植株保水能力、抵抗干热风的危害,能够有效预防植株后期早衰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小麦的抗逆能力。
3、防治病虫害
由于“一喷三防”混配液中含有杀菌剂和杀虫剂,杀菌剂能促使小麦植株产生对病害具有抑制性和抗性的物质,阻止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叶面喷施杀虫剂能使农药迅速进入植株体内,在蚜虫、吸浆虫等虫害吸食小麦植株或籽粒的时候毒死害虫,部分农药有触杀和熏蒸的作用,通过喷药可以直接杀死。
4、延长灌浆期,提高粒重
通过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延迟根系衰老,保持小麦在灌浆期根系吸收能力的旺盛;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避免干热风造成植株大量失水而形成青枯早衰;促进叶片光合产物的生成,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
如何做小麦“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一般用药两次。
1、第一次用药
第一次用药主要是针对赤霉病、锈病等进行防治,用药配方如下:用 12%~13%烯唑醇 40mL+2%~5% 高效氯氟氰酯20mL+98%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 500g/亩 。不仅可有效兼治病害,对赤霉病毒素污染的控制也有着很好地作用,对提高小麦植株抗性水平、提高小麦产量效果明显。
2、第二次用药
此次喷药主要是对小麦锈病、叶枯病、干热风等进行预防及防治,具体用量:12%~13%烯唑醇40mL+2%~5%高 效 氯 氟 氰 酯20mL+98%磷酸二氢钾200g/亩 。
小麦“一喷三防”注意事项
准确用药:药剂用量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用药,不能擅自加大用药量。
科学选择农药类型:禁止选择国家明令不准使用的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及其复配药剂,结合病害的类型及实际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农药,科学防治。
配药时选择合适的方法:不同的药剂特点各异,配制药液时要注意方法,如对于可湿性粉剂来说,需要先用少量水将粉剂充分化开后再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以使粉剂在药液中均匀分布。
科学选择喷药时间:如果在小麦处于扬花期时进行喷药,一定要与授粉的时间错开,早晨有露水时不可喷药,一般在10:00后进行,如果药后6小时内发生降雨,则雨后要及时补喷1次。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当前已经在各大小麦产区进行普及和应用,在避免病害造成大幅减产的同时,为实现小麦的高产稳收有较好的效果,农民朋友在开展“一喷三防”时,一定要根据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天气预报及小麦长势情况, 统筹兼顾,合理用药。
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芭芭农场
当出现干热风时,植物的芒、穗、叶、茎都会受到损害,这首先体现在植物的顶部。
1.轻度干热风:一般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穗温达到31℃,叶面温度超过32℃,饱和亏超过3200Pa,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此时,小麦植株的叶片开始枯萎,出现了天幕现象。如果干热风强度不再增加,上述症状持续5~6小时后,小麦植株即可恢复正常,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
2.严重干热风:一般上述情况发生在中午11点。下午14时,株间温度比早晨6时高14~16℃,饱和亏达2,800~3,500Pa。空气相对湿度急剧下降27%~30%,于是小麦植株叶片卷曲,芒和顶小穗干枯,整个麦田变成灰黄色。
应对干热风的关键
1.喷施叶面肥,把握干热风来临前的短暂时间,在叶片上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腐植酸等叶面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强小麦抵御干热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干热风和高温催熟天气的影响,增加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二是有条件的田间适量喷水的经营主体,可以使用微喷带对叶片进行微喷,提高株间空气湿度,改善麦田小气候,维持叶片的光合能力。然而,应避免漫灌,以防止根系早衰、青绿和倒伏。
小麦一喷三防都用哪些药剂?
小麦一喷三防是植保上主推的一项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和抗倒伏等技术措施,对小麦生产上防灾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上一般根据小麦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生长状况、天气情况选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一次性喷施,起到防治病虫害,抗倒伏或防干热风等作用。常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防蚜、飞虱的农药,或者是溴氢菊酯、氟啶脲等防治粘虫的农药;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甲基硫菌灵等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药剂;以及芸苔素内酯、有机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
请概述一下小麦在春天几月几打缩节药最好
小麦开春后的一喷三防或者多防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主要是打一些杀虫剂和杀菌剂,还有成长调节剂,以及叶面肥。
能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是确保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
小麦虫害主要是蚜虫、金纹细蛾、潜叶蛾和红蜘蛛,杀虫可用吡虫啉复配氯氟氰菊酯或苦参碱;杀螨药可用阿维菌素复配哒螨灵或三唑赐、加叶面肥磷酸二氢钾。
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可用三唑酮或已唑醇等,要以预防为主。
打药的时候还可以配上芸苔素加戊唑醇。不仅杀虫,还能减小戊唑醇的抑制生长作用。
市面上有很多农资平台实力都比较不错,产品种类也都能满足种地的基本需要。比如芸苔素 磷酸二氢钾 氨基酸水溶肥,都比较有保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