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贪夜蛾是怎样的虫害,该如何预防呢?
种植玉米如何做到防止草地贪夜蛾的快速滋生?如果是一茬长期种植玉米大田,不会出现滋生草地贪夜蛾现象。贪夜蛾病虫害现象,大多出现在种植小麦和夏播玉米套种,易出现贪夜蛾病虫害现象。还有夏潮地和涝洼地,也很容易滋生病虫害现象。再者就是芒种到夏至季节雨水多,也容易出现病虫害现象。
贪夜蛾病虫害现象,一般出现土地潮湿或受天气影响达成土地潮湿,和进入芒夏季节的高温天气,导致玉米田病虫害快速滋生。一夜之间,能够吃光玉米叶片。平常看似贪夜蛾爬行速度很慢,一旦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传播速度,一夜之间达到3至5公里。因为贪夜蛾长到成虫会吐丝,充当降落伞用,受风力影响可以飞翔。掌握了病虫害,基本数据,在进行防治或迷杀。
飞蛾化卵成虫贪夜蛾值得注意的是,要在飞蛾繁殖季节来进行防治。可以选择地块安插太阳能紫外线荧光灯灭杀飞蛾。我们都知道,飞蛾扑火的道理。 只要到了飞蛾交配繁殖季节,没有能力安装太阳能紫外线荧光灯的条件,就要做到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迷杀。让病虫害防治及早在萌芽状态。 一旦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现象,只有家家户户联合起来,同时喷洒杀虫剂起到一次性灭虫害现象。需及时处理。
防治建议
1.学习并掌握草地贪夜蛾生物特性及监测相关知识,请各县市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和调查方法,密切做好灯诱、性诱监测,并适时组织开展大田普查,避免因监测不到位而出现防治不适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
2. 通过广播、发放防控宣传材料等灵活多样方式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尤其是对广大农户的培训,使农户了解、认识该虫的危害性、防治方法等。
3. 田间调查如发现有草地贪夜蛾危害,指导好农户立即开展大面积防治工作。
4.防治上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雌穗、雄穗等部位。玉米田虫口密度达10头/百株时,进行应急防治,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及国外登记防控该害虫的化学农药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
草地贪夜蛾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发生草地贪夜蛾危害该怎么防治呢?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域外入侵物种害虫,原产南美洲、北美洲以及美国东北部害虫,传播途径是以迁徙和携带虫源为主要方式。草地贪夜蛾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蛾类害虫,危害植物时在植物叶片顶部产卵100多粒,一只正常雌蛾能产正常有效虫卵1000余粒,在气温25℃左右时,经过3天时间就可出蚁虫,2~10小时后,就能开始危害禾本科等植物的幼嫩叶片或心叶,幼虫大约经过15天化蛹,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需要10~12天转化为成虫,成虫寿命约为12天。草地贪夜蛾整个生理周期从卵到成虫死亡一共为30天。
草地贪夜蛾传播最主要途径是迁徙,一只成虫一夜之间能迁徙100公里,一个世代向周围扩散迁徙500公里,传播速度非常快。草地贪夜蛾危害植物多。幼虫能食性广,能危害75个植物科,350个植物种类,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等最为常见。目前,在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玉米、水稻、甘蔗和大豆等农作物。草地贪夜蛾有同类相食的习惯,当幼虫能开始危害时以后,体形大的幼虫咬食体形小的幼虫,虫口密聚的时候,同类相残非常严重,有很大程度上同类通过互相残杀,减少虫口数量,减轻幼虫危害程度,对农作物保护是一种好处。
目前,防治草地贪夜蛾有三种方式:①生物方法防治。我国有10种寄生蜂,可以遏制草地贪夜蛾的发展,可以采取放养寄生蜂,如赤眼蜂,能有一定的程度上起到防效。②物理方法防治。最为高效的是高频黑光灯,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诱杀成虫,高效无药无污染,绿色环保,非常适用,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方法。
③是化学方法防治。我国已经确定有24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防效作用好,如溴氰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甲酸盐、乙酰甲胺磷、虫螨腈、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等单剂药剂防治,还可以采取以上24种单剂优化组合复配形成更高效的方法防治,都是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总之,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迁徙性强,危害程度大的夜蛾类害虫,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高效的防治方法防治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贪夜蛾是什么?
贪夜蛾(Laphygma exigna Hübner)又称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青岛、太原、西安、宁夏、江浙等地。为害菊花、万寿花、康乃馨、香石竹、山茶、扶郎花、泡桐和侧柏等。
为害状
幼虫取食叶和蛀食花蕾、花冠,造成叶片缺刻及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毫米,灰褐色,前翅锈褐色,有黑色波浪纹,外线为锯齿形黑色双线,环纹黄色有黑边,肾纹黄色中间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灰褐色。卵圆馒头形,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2毫米,体色因地区或寄主不同而异。一般为深褐色、黄褐色、绿色等。胴部背线明显。气门下线为浅黄色,气门后上方有明显白色斑点。蛹黄褐色,有两根弯曲的臀棘。
发生特点
1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片或杂草上。卵几十粒至百粒呈块状重叠。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吐丝拉网,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为害,有的蛀入花蕾、花冠内。幼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耐高温,抗寒力差。所以,7~8月为害严重。9月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越冬。该虫在北方为间歇性发生,广州、海南可全年发生。
防治方法
见银纹夜蛾防治。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发生草地贪夜蛾的时候该怎么防治?
草地探栗蛾是每周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杂食性虫子,寄主植物很多,各种植物特别是玉米受害最严重,草地探栗蛾是完全变态的害虫,经历鸡蛋、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南原区一开始是浅绿色或白色,慢慢变成棕色,一半集中在叶子的正面产卵。幼虫都是6岁腹部末端有四个正方形排列的黑斑,头部有Y形斑点,是草地毒蛾的明显特征。
由于目前全球气温普遍较高,生物向北迁移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因此要及时予以重视。另外,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草地探野蛾也进入文件,明确指出了草地探野蛾等中南大病虫害的预防控制、促进通防治理、耕作大种等。由于国内每年繁殖区冬虫量较大,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西南、华南等玉米种植区不断检测到危害,云南、四川等地可以看到虫子,因此补充来源需要明显提高。广西发现草地探野蛾受害后,广西农业部门通知全地区各市农业农村部门保持高度警惕,充分意识到草地探野蛾入侵危害的严重性,加强地下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防方案,
通常6岁,体长1 ~ 45毫米,身体有浅黄色、浅绿色、棕色等,最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复节背面有4个正方形排列的黑点,3岁后头部可以反过来看到Y形。鸡蛋圆顶形状,底部平整,顶部中央有明显的圆形圆点。直径0.4毫米,高度0.3毫米。通常100 ~ 200粒是块状的,大部分被白色鳞片覆盖,初产时为浅绿色或白色,孵化前为棕色。草地毒蛾的适宜温度发生在摄氏11 ~ 30度,28度条件下30天左右就能完成一代。雌性和雄性都可以多次交配,一只雌性可以产卵10个以上,产卵量约为1500粒。
目前广西主要危害玉米。发现对甘蔗、高粱、花生等作物有危害,1 ~ 3年幼虫通常藏在作物心叶、叶鞘等处,形成半透明膜“长工”。4 ~ 6岁幼虫对玉米的伤害更大,吃叶子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孔,可以对整个玉米叶片进行食用,严重时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做好监测调查,明确当地害虫发生时间,调整作物播种时间,错开敏感生育期,减轻危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