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苓长的是什么样子图片
茯苓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茯苓是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食材,它的形态不规则,一般在秋季7~9月时从土壤中挖取,表面有很明显的皱缩纹,而且外表也相对较为坚实,外表粗糙是淡棕色的,而内部是白色的,也有少数的内部是淡红色的。
茯苓的特点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
茯苓对于种植地的湿度要求较高,茯苓原本是一种寄居类的植物,我们也可以在土壤中养殖,只要茯苓有充足的养分,也可以生长得很好,菌体在生长的过程之中,是需要比较湿润的环境的,这样能帮助它的生长。
茯苓是什么样,图片?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扩展资料;
首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中医认为,渗是指把分散的湿邪集中起来排除,利是指直接把湿邪排除。茯苓药性平和,如果出现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等症候,
不论偏于寒湿,还是偏于湿热,均可配合其它中药服用茯苓,比如偏于寒湿者可将茯苓与桂枝、白术等配合服用;偏于湿热者可将茯苓与猪苓、泽泻等配合服用。
其次,茯苓能够健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此时不仅要补虚,而且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湿浊,茯苓就是比较适合的辅助药物,可以配合人参、山药、黄芪、党参等补脾气的药物一起服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茯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两茯苓一两金” 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处?
土茯苓长什么样的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它味甘淡,平,归肝、胃、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能,主要用于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特别提示:此药肝肾阴亏者慎服。
请教高手这是什么植物?听说可以用来做酒曲的。
这是夜交藤
药名:夜交藤
拼 音:YEJIAOTENG
英文名:Tuber Fleeceflower Stem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
别名:棋藤(《南京民间药草》)、首乌藤(《江苏植药志》)、夜交屯(百度相关搜索及民间药方别名)
处方名:夜交藤、首乌藤、何首乌藤、夜交屯
拉丁名:药材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原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
功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
主 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还有一种与之相像的块根植物叫做茯苓,茯苓可以用来做酒曲
药名:茯苓
汉语拼音:fú líng
英文名:Indian Buead,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中草药配料的广泛使用 酒曲
在北魏时代,虽然也使用一些中草药,但是种类少,且大都是天然植物。宋代的酒曲则有了很大的改变。宋代;北山酒经;中的十几种酒曲,几乎每种都加为数不等的中草药,多者十六味,最少的也有一味尤其注重所使用药物的芳香性。用药的种类有:
道人头,蛇麻,杏仁,白术,川芎,白附子,木香,官桂,防风, 天南星,槟榔,丁香,人参,胡椒,桂花,肉豆蔻,生姜,川乌头,甘草,地黄,苍耳,桑叶,★茯苓,赤豆,绿豆,辣蓼等。
用药方式:一种是煮汁法,用药汁拌制曲原料,另一种方法是粉末法,将诸味药物研成粉末,加入到制曲原料中。酒曲中用药的目的,按;北山酒经:”曲用香药,大抵辛香发散而已。”至于明代酒曲中大量地加中成药,并按中医配伍的原则,把药物分成”君臣佐使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古人在酒曲中使用中草药,最初目的是增进酒的香气,但客观上,一些中草药成分对酒曲中的微生物的繁殖还有微妙的作用。
另外一种藤本块根植物叫做土茯苓,跟茯苓一样含大量淀粉多糖,可以做可以用来做酒曲
药名:土茯苓
汉语拼音:TUFULING 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原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土茯苓-原植物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夜交藤/土茯苓图片
野生土茯苓,刚挖回来的,一般价格多少钱一斤呢?有图片
如果能确定是野生的话 也得分地区 地道药材又是野生的 鲜土茯苓是40左右一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