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天车肥料厂,我当初也是一头热,琢磨过一阵子。
那会儿大概是几年前,我刚从外面回来,待在老家闲着没事干。看着村里那几亩薄田,每年就靠着撒点化肥撑着,产量也就那样,地力还一年不如一年。我就寻思,得搞点新名堂,弄点好东西改善改善土质。
到处打听新路子
那时候正好在网上看到啥“天车式堆肥”,听着就挺高级,说是能自动翻堆,把农家肥、秸秆啥的变成高级有机肥,效率高,肥效还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要是弄到村里,肯定能行!
说干就干。我先是去找村里的老会计,他人脉广。跟他一说这想法,他嘬着牙花子,说:“小伙子,想法是但这玩意儿金贵,怕是搞不起。” 我不信邪,觉得事在人为嘛
接着我就开始跑。先是在网上查资料,打印一堆看着像那么回事的文件。然后揣着这些东西,先去趟镇上的农技站。人家听我讲半天,挺客气,说这技术听过,是好东西,但他们也没实际操作过,建议我去县里问问。
现实泼盆冷水
到县农业局,找到负责技术的科室。接待我的是个看着挺有经验的大哥,听我把“天车肥料厂”的宏伟蓝图描绘一番,他笑笑,给我倒杯水。
他没直接说行不行,而是问我几个问题:
- 启动资金大概要多少?(我当时估摸着报个数字,他听直摇头)
- 原料从哪里来?全村的秸秆和粪污够不够持续生产?收集和运输成本算过没?
- 操作和维护谁来负责?这可不是拖拉机,得专门培训?坏找谁修?
- 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成本多少?比化肥便宜还是贵?村民愿意买账吗?
这一连串问题下来,我当时就有点蒙。之前光想着技术先进、效果这些实际问题压根没细想。
那位大哥看我愣住,才慢慢跟我说:“那个天车设备,我知道,有些大型农场或者专门的有机肥厂在用。优点确实有,自动化程度高。但缺点也明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对原料的要求也比较稳定。咱们这种小规模的农户,或者一个村子自己搞,基本不现实。”
他还提到,之前邻县有个示范点,也是搞类似的堆肥发酵设备,没两年就因为维护跟不上、成本收不回,基本荒废在那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