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搞这个人体粪便肥料,一开始纯粹是没办法,家里后院那几分菜地,总觉得缺点儿劲,买外面的肥,又贵又不放心。琢磨来琢磨去,就想到老法子。
第一步:收集
这步最关键,也最让人有点心理障碍。我专门找个带盖子的大塑料桶,就是那种装涂料或者其他东西剩下的,洗干净。放在院子角落一个比较偏、不碍事的地方。家里人上厕所,如果是“大的”,就想办法弄到这个桶里去。听起来有点那但习惯也就那样。关键是盖子要盖严实,不然味道大,还招苍蝇。
第二步:处理和发酵
光收集起来不行,直接用肯定烧苗,而且里面细菌、虫卵啥的也多。得让它发酵、腐熟。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 加料混合:光有粪便不行,太湿,氮也太高。我往桶里加不少东西,比如锯末(附近木材厂要的)、碎草、落叶、还有厨房里的一些菜叶子(不能带油盐的)。大概比例就是粪便占一小部分,其他的占大部分,让整个混合物看起来是湿润但不泥泞的状态。
- 搅拌:每次加新料,都用个结实的长棍子搅拌均匀。这是个力气活,也得捏着鼻子干。
- 堆积发酵:桶装得差不多满,我就把它倒在一个事先挖好的浅坑里,或者直接在地面上堆起来,上面盖点草或者旧麻袋片,保湿,也稍微挡挡味道。
- 翻堆:这一步很重要。大概隔个十天半个月,就得用铁锹或者叉子把这堆东西彻底翻一遍。目的是让里面的东西都能接触到空气,发酵更均匀。翻堆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里面发热,有时候甚至冒热气,这说明微生物在好好工作。
整个过程得耐心等着。夏天快一些,可能两三个月;冬天就慢,得大半年甚至更久。
第三步:判断是否腐熟
怎么知道这肥好没?主要看几点:
- 颜色: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
- 质地:松散、均匀,看不到原始加进去的那些东西。
- 气味:没有粪便的臭味,闻起来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
达到这几点,基本上就算腐熟好,可以用。
第四步:使用
腐熟好的粪肥,劲儿还是挺足的。我一般是这么用:
- 做底肥:在种菜之前,翻地的时候,把粪肥撒在地里,然后跟土混合均匀。这样肥力能缓慢释放。
- 追肥:菜长到一定时候,需要加点营养,就在离根远一点的地方,挖个小沟或者小坑,把粪肥埋进去,再盖上土。千万不能直接撒在根旁边,容易烧根,我吃过这个亏。
用自己做的这个肥,感觉地里的菜,长得是壮实不少,叶子也绿油油的。虽然过程麻烦点,前期心理建设也得做足,但看着亲手种出来的菜,吃着也放心,觉得这折腾还是挺值的。就是得注意卫生,操作的时候戴手套,完好好洗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