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着没事,就琢磨起肥料里的门道。外面买的那些肥料,有的黑乎乎的,说是营养劲儿大。我就好奇,这黑乎乎的玩意儿到底是个能不能自个儿测测看?于是就有这回瞎折腾——测测肥料里的“黑素”。
准备家伙事儿
咱也不是啥专业人士,没那高级仪器。一开始想着弄个啥土壤检测仪,网上瞅瞅,花里胡哨的,感觉不太靠谱,还死贵。后来想,不就看个颜色深浅,代表点有机质啥的嘛咱就土法上马。
我就找几个透明的玻璃瓶子,洗干净晾干。然后把我手头上的几种肥料,都分别取点样。有之前买的颗粒肥,还有朋友自家沤的农家肥,也抓一把看着特别黑的“营养土”。
主要就是这几样:
- 透明玻璃瓶若干
- 不同种类的肥料样品
- 清水(就用自来水)
- 一个用来搅拌的小棍子
- 手机(用来拍照对比)
动手搞起来
过程挺简单的,没啥技术含量。
第一步,装样。
我把每种肥料都取差不多一样的量,比如一小勺,分别放进不同的玻璃瓶里。尽量让量看起来一致,这样好比较嘛
第二步,加水。
往每个瓶子里加同样多的清水。我当时大概是加到瓶子一半的位置,水太多怕颜色冲淡,太少又怕肥料溶不开。
第三步,搅拌溶解。
用小棍子挨个瓶子搅拌,让肥料尽量溶解在水里。有的颗粒肥溶解得慢,我就多搅一会儿。农家肥和营养土倒是挺快就混开,水一下子就变浑浊。
第四步,静置观察。
搅匀之后,我就把瓶子排成一排,放在光线好的窗台上,让它们静静待一会儿。主要是等那些没溶解的渣子沉下去,好看清水溶液的颜色。
看看结果咋样
等大概半个多小时,瓶子里的东西都沉淀得差不多。
这时候就挺明显的:
- 那款号称“黑又亮”的市售颗粒肥,溶解后的水确实颜色挺深的,是那种深褐色。
- 朋友自家的农家肥,颜色也深,但是是那种带点黄的褐色,感觉更自然点。
- 那把“营养土”,水的颜色最黑,几乎像墨汁一样,但是底下沉淀的渣子也最多,感觉不全是溶解的。
- 还有一种普通复合肥,溶解后水色就比较浅,淡黄色。
我就用手机把这几个瓶子拍照片,放在一起对比,哪个“黑”哪个“不黑”,基本上是一目然。
一点想法
搞完这回感觉也就那样。说白,这“黑素”测得挺粗糙的,就是看个水色深浅。颜色深,可能有机质含量确实高点,但也保不齐是人家加点啥染色剂,像有些商家说的加点炭黑啥的,让它看起来“肥”。
那个最黑的营养土,底下那么多沉淀,我估摸着里面掺不少泥炭或者别的东西,不完全是肥料本身的“黑”。
光看“黑不黑”来判断肥料好坏,还是有点片面。 真正要看肥效,还得是用才知道,看作物长得咋样。这种土方法,也就图一乐,满足下好奇心,做个大概的参考。真要较真,还得是正规检测,但咱普通人也没那条件不是?
下次再有啥新想法,再来跟大家分享我的折腾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