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高吸收肥料,真是让我折腾好一阵子。家里的那几盆花花草草,总感觉没啥精神,叶子有点蔫儿唧的,甚至发黄。买市面上那种普通的复合肥,撒,也浇水,感觉效果就是不明显,该啥样还啥样,你说气人不。
我就琢磨,是不是这肥料太“硬”,植物它吃不进去?就像人一样,消化不吃再多山珍海味也白搭。得想办法让它们好吸收才行。这念头一起,我就开始瞎鼓捣。
我的折腾过程
第一步: 我先是去网上扒拉扒拉,看人家都咋说的。有人说用啥营养液,直接兑水浇,方便。我也买过一两种,号称“快速吸收”的,用几次,感觉是比颗粒肥快点,但也没到惊艳的地步,而且那玩意儿,用起来老费,钱包有点顶不住。
第二步: 后来我就想,能不能自己搞点老一辈不都说淘米水、豆渣啥的能当肥料嘛我就试试。淘米水,我没直接浇,听人说得发酵一下,不然容易烧根。我就找个大塑料瓶,把淘米水攒起来,盖子没拧紧,放阳台角落里让它自个儿发酵。那味道,啧啧,确实有点上头。发酵个一两个礼拜,兑上好多好多的清水,才敢拿去浇花。效果嘛感觉是有点,但好像得长期坚持。
第三步: 然后是豆渣。家里偶尔打豆浆,剩下的豆渣以前都扔,觉得可惜。我就把它也收集起来,找个桶,掺点土,加点水,也让它沤着。这个过程更漫长,味道也更…一言难尽。沤好之后,感觉像是有机肥,埋到花盆边上,离根远一点。这个感觉对土的改善有点帮助,土变得松快点。
第四步: 我还试过厨余堆肥。就是把菜叶子、果皮啥的(油盐重的不行),找个带盖的桶,一层厨余一层土,慢慢堆。这个周期最长,得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但是弄出来的那个土,是真黑真肥,拌在花盆土里,感觉植物根扎得都欢实多。
找到点门道
折腾来折腾去,我发现几点:
- 光图快,用那些速效液肥,治标不治本。植物的根要是长不或者土太板结,你给啥好东西它也吸收不多少。
- 自己沤肥虽然麻烦、味儿大、时间长,但是弄出来的东西,对改良土壤是真有好处。土好,根就壮,吸收能力自然就强。
- 发酵后的淘米水、稀释得很淡的厨余肥水,这种“液体”形态的,感觉确实比干巴巴的颗粒肥更容易被吸收。关键是一定要充分腐熟并且稀释,不然容易烧苗。
我现在的做法是,先想办法把盆土弄比如掺点自己沤的有机肥或者买点好点的腐殖土,让土变得疏松透气。然后,追肥就用那些发酵好、稀释过的肥水,薄肥勤施。比如发酵淘米水兑水20倍以上,或者沤好的厨余肥液兑水更多,隔个十天半个月浇一次。
最终效果嘛 这么搞一段时间,感觉家里的植物状态确实稳定多,叶子绿油油的,长得也比以前快点。虽然过程麻烦点,还有点“味道”,但看着它们长得心里那叫一个舒坦。这可能就是我实践下来的所谓“高吸收”肥料的窍门——先养好根,再喂好吸收的“软饭”。纯属个人经验,不一定对所有人都管用,但分享出来,给大家看个乐呵,或者可以参考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