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氨基酸肥料-EDDHA专卖网!

说起来自己在家捣鼓肥料这事儿,也是挺偶然的。一开始就是觉得阳台上种点小葱小菜啥的,老去买肥料,贵不说,还麻烦。而且每天厨房里扔掉的那些菜叶子、果皮啥的,看着也挺可惜,就琢磨着能不能变废为宝。

刚开始那会儿,真是瞎搞。网上看人家说直接把厨余埋土里就行,我也试过,结果要么是招一堆小黑飞,要么就是埋下去半天没动静,挖出来一看,好家伙,都快发霉,还有点臭味,把我给愁的。

摸索阶段的尝试

后来我就不信邪,继续在网上看、问邻居里那些养花种菜比较厉害的大爷大妈。有人说用桶,密封起来发酵。我就找个以前装水的大塑料桶,把不要的菜叶、果皮、剩饭(这个后来知道不太容易臭)一股脑往里扔。关键问题来,没几天那味儿就出来,尤其夏天,盖子一开,能把人熏个跟头。而且里面湿哒哒的,根本没变成想象中的肥土。

找到靠谱方法的过程

折腾几次失败的,我才慢慢琢磨出点门道。光扔湿垃圾肯定不行,得干湿搭配着来。还有,不能让它完全缺氧,也不能让它太通风。

下面是我现在一直在用的法子,感觉还挺成功:

  • 准备家伙事儿:找个带盖子的塑料桶,最好底下带个龙头能放水的,没有也行,就是麻烦点。我用的是一个大概40升的厚实塑料桶,自己拿烧红的铁棍在靠近底部的侧面烫几个小洞,方便透气和万一太湿能渗出点水。
  • 开始“铺层”: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步骤。桶底先铺一层大概5厘米厚的干东西,比如干树叶、撕碎的硬纸板、或者小区里剪下来的干草。这层是用来吸水的。
  • 加料:然后铺一层厨余垃圾,主要是菜叶、水果皮(太大的切小点)、咖啡渣、茶叶渣这些。注意:肉类、油腻的、奶制品我一般不放,容易发臭招虫。每次铺个几厘米厚就行。
  • 再盖一层干料:铺完湿的厨余,马上再盖一层干料,跟底下的干料一样,干树叶、碎纸板、或者木屑、花生壳都行。这一层能帮助吸收湿料的水分和气味。
  • 撒点“加速剂”:每铺几层,我会撒一把碾碎的鸡蛋壳进去,听说能补钙。有时候也会撒一点点土或者买来的堆肥发酵菌(EM菌),感觉能快一点。
  • 重复操作:就这么一层湿料一层干料地往上加,像做三明治一样。
  • 顶部处理:最上面一层,一定要用厚一点的干料或者园土盖住,大概5厘米厚,这样能有效隔绝气味。
  • 盖盖子和管理:盖子虚掩着,或者盖子上也扎几个小孔,保证有点空气流通但又不会太干。桶放在角落阴凉通风的地方。隔个一两周,我会用个棍子或者小铲子稍微翻动一下,让它发酵得更均匀。如果感觉太干,就稍微洒点水;如果太湿(比如底下有水渗出),就加点干料进去拌一拌。

看到成果

就这么弄,大概一两个月(夏天快点,冬天慢点),桶里的东西就慢慢往下沉,颜色变深,变成黑褐色的松散物质,闻起来是那种雨后泥土的味儿,挺好闻的,一点不臭。这时候基本上就算成功。

我把这些自制的肥料取出来,稍微晒干一点点,然后掺在盆栽土里,或者直接埋在菜根旁边。效果是真不错!阳台上的小番茄、辣椒都长得比以前壮实,叶子也绿油油的。特别是用自己做的肥,感觉种出来的菜吃着都更放心。

在家做肥料这事儿,不难,就是得有点耐心,别怕刚开始失败。关键就是干湿搭配好,还有控制好气味。看着那些本来要扔掉的垃圾变成滋养植物的宝贝,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发表评论

本文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