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氨基酸肥料-EDDHA专卖网!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事儿,关于“毫菲肥料”的。也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我自个儿琢磨着怎么能更精准地用肥,别浪费,也别烧着苗,就尝试着搞点小剂量、精细化的施肥实践。

为啥想搞这个?

主要还是觉得以前撒复合肥,有时候心里没底。你看那包装上写的,一亩地用多少多少,但咱自家小菜园或者那几盆花,哪有那么大地儿?凭感觉撒,撒少怕没效果,撒多又怕烧根,特别是有些肥料,像含钾高的那种,听说还不便宜,浪费怪心疼的。我就琢磨着,能不能像打针吃药一样,每次用一点点,但是次数多一些,精准地喂给植物?所以就有这个“毫菲”的想法,就是按毫升或者更小的单位来控制。

准备和摸索

我也没啥专业工具。就找家里不用的那种带刻度的小量杯,还有以前孩子喝药剩下的小滴管、小针筒,洗干净备用。肥料,我没买啥特别的,还是以前用剩下的那些氮肥、磷酸二铵、还有点硫酸钾,都是大包装买的,感觉能用好久。

关键是剂量怎么定? 这可把我难住。没啥参考,我就想着,先少量多次。比如,我估摸着一小盆花,正常可能一个月撒一小把复合肥。我就把这“一小把”想象成总量,然后除以比如说30天,再稀释一下。具体操作就是,先用厨房秤称个几克肥料,比如尿素,然后溶解在一大瓶水里,比如1升(1000毫升)水。这样我就知道,这一大瓶水里大概有多少肥。然后每次浇水的时候,就用小量杯或者针筒,取个几十毫升这个肥液,兑到要浇的水里去。

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一开始真是手忙脚乱。特别是不同肥料溶解度不一样,有时候还得分开溶解,挺麻烦。

实际操作过程

就拿给我那几盆番茄用肥来说:

  • 溶解: 我会先拿个大塑料瓶,比如2升的,先装大半瓶水。然后用小勺子舀一点尿素,比如5克(用厨房秤称的),再加点磷酸二铵,也是几克,倒进去,盖上盖子使劲摇,让它尽量溶解。有时候还得分开溶,怕它们起反应。
  • 取用: 等用的时候,我会根据番茄大小和长势,决定这回用多少“浓缩液”。比如,苗小的时候,我就用针筒抽个10毫升,兑到大概500毫升的清水里,然后正常浇水。等开花结果,可能会增加到20毫升或者30毫升,兑的水也多点。
  • 频率: 基本上是跟着浇水走,夏天天热,水浇得勤,可能两三天就兑一点点肥液。冬天就少很多。

这个过程,比以前随手撒一把要费事多。每次都得兑水、量取,还得记着上次用多少,用哪种肥。

效果和观察

搞大概一两个月,感觉还是有点效果的。

  • 长势: 感觉植物长得比较“稳”,没有突然猛长或者叶子发黄烧边的情况。可能就是营养比较均衡,吸收得也比较
  • 浪费: 肥料确实用得省。以前一大袋肥,感觉用几次就少很多,现在感觉用很久还有一大半。心理上觉得挺划算的。
  • 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麻烦!需要耐心。还有就是,不同植物对肥的需求不一样,我这瞎琢磨的比例,肯定不是最优的,只能说是个大概。有时候忙起来,就又回到老方法,随手撒点。

经验和教训

最大的体会就是,精细化施肥这想法是好的,但对咱普通人来说,工具和知识还是有点门槛。 没有专业的仪器,光靠估算和简单的量具,误差肯定不小。而且得解不同肥料的特性,啥时候该补氮,啥时候该补磷钾,这都需要经验积累。

还有就是,这个方法可能更适合盆栽或者小范围种植。真要是大田,这么搞估计得累死人。除非有那种智能水肥一体化的设备,那另说。

这回“毫菲肥料”的实践,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尝试。虽然麻烦,但也确实让我对施肥这件事有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粗暴地撒一把就完事。至少,我知道可以更“抠门”地用肥,也更关注植物的细微变化。以后会不会坚持?看情况,至少对那些宝贝点的花花草草,我可能会继续这么小心伺候着。

发表评论

本文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