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球状肥料,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有点门道。
我就寻思着怎么能让家里的菜长得更化肥是方便,但总觉得少点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自己做球状肥,说是肥效持久,还环保,我就心动。
说干就干,我先是跑到村头的田里,挖点泥巴回来,这泥巴可不能随便挖,得找那种肥沃的,颜色深,抓一把在手里,感觉油油的那种才行。挖回来之后,我把它摊开晾几天,晒干才好用。
光有泥巴还不行,还得有底肥。我翻箱倒柜,找到之前买的鸡粪,这玩意儿味道是大点,但是肥力足!我又找点草木灰,这玩意儿是天然的钾肥,能让菜长得壮实。
有泥巴、鸡粪和草木灰,就开始配比。这个比例我还真是琢磨好久,一开始我是随便放的,结果做出来的球肥不是太散,就是太硬。后来我慢慢摸索,发现泥巴、鸡粪和草木灰的比例大概是5:3:2比较合适。
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之后,就开始搅拌。这搅拌可不是随便搅搅就行,得用点力气,把它们充分混合均匀,最好是戴上手套,不然手上全是泥巴,洗都洗不干净。
搅拌均匀之后,就开始加水。这加水也是个技术活,不能一次加太多,不然就成泥浆。要一点一点地加,一边加一边搅拌,直到泥土变成湿润的状态,能捏成团就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搓球!我把湿润的泥土放在手里,用手掌搓成一个个小球,大小大概像乒乓球那么大。搓的时候要用力,把泥土压实,这样球肥才不容易散开。
搓好之后,我就把这些球肥放在太阳底下晒。这晒的时间也很重要,不能晒太久,不然球肥会裂开;也不能晒太短,不然球肥会太湿。大概晒个两三天,球肥变硬,颜色也变浅,就可以用。
我把做好的球肥埋在菜的根部,每个菜埋个两三个就够。然后浇上水,让球肥慢慢释放肥力。过几天,我发现菜长得确实比之前好多,叶子也更绿。
做球状肥的关键就是:
- 泥巴要选肥沃的
- 底肥要配好
- 搅拌要均匀
- 加水要适量
- 搓球要用力
- 晒干要到位
虽然过程有点麻烦,但是看到菜长得这么就觉得一切都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