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搞的“肥料古诗”这个事儿,别嫌弃我这题目土,是真的土里刨食儿折腾出来的。
就是看着家里的菜园子,那菜长的,蔫不拉几的,心里着急。寻思着得给它上点肥,但又不想直接用化肥,总觉得差点意思。 琢磨着咱老祖宗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肯定有啥好法子,于是就想到古诗词。
你说古诗词里头,跟农业相关的可不少。我就开始搜集,那会儿真是大海捞针,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种太常见的就不说,得找那种直接或者间接提到肥料的。
- 找找,找到《诗经》里的“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虽然没直接说啥肥,但是想想,那时候能让庄稼“活”起来,肯定得有东西滋养着。
- 然后又翻到一些资料,说古代有用草木灰做肥料的,我就又把那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过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找是找到,但是古代的说法跟现在不一样,我得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些“古董”变成现在能用的“肥料”。
我开始琢磨,草木灰,这玩意儿好弄,烧点柴火啥的就有。然后我还想起以前看过一些资料,说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固氮,也是天然的肥料。我就决定把这俩结合起来试试。
说干就干,我先把菜园子里的土翻一遍,把草木灰掺进去。这草木灰碱性比较大,我掺的也不多,怕烧着菜苗。然后,我就开始种豆子,绿豆、黄豆啥的都种点,想着等豆子长大,把根埋在土里,也算是一种肥料。
这期间,我还找一些关于沤肥的资料。沤肥这玩意儿,说白就是把一些烂菜叶、果皮啥的堆在一起,让它发酵腐烂,变成肥料。 我找个大缸,把家里吃剩的菜叶、果皮、还有一些淘米水啥的,都扔进去。然后加点土,盖上盖子,让它慢慢沤着。
沤肥这玩意儿,味道不太好闻,我把它放在菜园子角落里,离房子远点。隔一段时间,我就去翻一翻,看看沤的怎么样。
等豆子长到一定程度,我就把它们割,把根埋在土里。然后把沤好的肥,也掺进土里。 这时候,我发现菜园子里的土,比以前松软多,而且颜色也更深。
我把菜苗移栽到新的土里,浇上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多高兴。 果然,用这些“土法子”,种出来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吃起来更香甜。
后来我还把这个方法分享给邻居们,他们也觉得挺 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改进,把这个“肥料古诗”越做越 虽然过程有点折腾,但是看着菜园子里的绿色,就觉得一切都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