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棕肥料,我算是折腾明白。一开始也是瞎搞,看网上别人说这玩意儿能改良土,就寻思着自己也弄点。
咱家后院不是有块小空地嘛平时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还有厨房里一些烂菜叶子啥的,以前都是直接扔垃圾桶,怪可惜的。后来知道能堆肥,就把这些玩意儿都攒起来。
攒料阶段
这棕肥料,顾名思义,主要就是那些“棕色”的东西。对我来说,最容易弄到的就是:
- 秋天的落叶: 这玩意儿最多,扫起来一大堆。
- 干草枯枝: 平时修剪花园剩下的,太粗的弄不断就算,细的都留下。
- 纸箱纸板: 家里收快递剩下的,把胶带撕掉,撕成小块块。报纸也行,不过现在看报纸少。
光有这些“棕”的还不行,发酵得慢。还得掺和点“绿”的,就是湿垃圾:
- 菜叶果皮: 厨房里天天有,不带油盐的都行。
- 咖啡渣、茶渣: 也算好东西。
- 鲜草: 剪下来的新鲜草屑。
注意,肉、骨头、奶制品、带油的厨余垃圾可别往里扔,容易发臭招虫子,还可能带病菌。
堆肥过程
我一开始没买专门的堆肥桶,那玩意儿死贵。我就在墙角找个地方,用几块捡来的木板简单围一下,防止弄得到处都是。
堆的时候就一层一层来。先铺一层厚的棕料,比如落叶枯枝,大概铺个十几二十厘米厚。然后铺一层薄点的绿料,菜叶果皮啥的。就这么一层棕一层绿地往上堆。
关键一步是浇水。 每铺几层就得浇点水,让料都湿润,但又不能水汪汪的往下滴答水。那个湿度大概就是,你用手抓一把料,使劲攥,能感觉湿润,但水不会顺着指缝流出来,那就差不多。
堆到差不多一米高,太矮不容易发热,太高底下不透气。上面最好再盖点东西,比如一块旧苫布或者直接盖一层厚落叶,保湿保温。
翻堆和等待
这活儿急不来。堆好不是就完事,得让它自个儿发酵。里面温度会慢慢升高,这就是微生物在干活。
为让它烂得均匀、透气,隔段时间就得翻一次堆。 我大概是隔一两个星期,用叉子或者铁锹,把底下和边上的料翻到中间,把中间的翻到外面来。翻堆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热气,甚至会冒烟,那就说明发酵得挺
翻堆的时候顺便检查湿度,要是感觉有点干,就再补点水。
这个过程挺漫长的,快的话两三个月,慢的话得小半年甚至更久,看你堆的料、天气、翻堆勤快不勤快都有关系。等到整个堆都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闻起来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看不出原来的菜叶、树叶是啥样,摸起来松松软软的,那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
使用
弄好的棕肥料,我是直接掺到花盆土里,或者在种菜前混进菜地里当底肥。感觉用自己做的肥,土确实疏松不少,保水保肥能力也强。看着那些花花草草长得精神,心里也挺得劲儿。
比起去外面买那些不知道加啥的肥料,自己动手弄这个,虽然费点功夫,但心里踏实,知道自己给地里用的是还省钱,废物利用不是?反正我是觉得挺值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