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枯萎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草坪腐霉枯萎病是草坪植物常见的一种病症,实践证明,腐霉枯萎病这种病害会发生在全国范围各地区,而且腐霉枯萎病的发病还非常普遍,能够对所有种类的草坪植物造成损伤。尤其是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细弱翦股颖、多年生黑麦草等冷季型草坪草受害最为严重。
1、腐霉枯萎病发病原因
腐霉枯萎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腐霉菌而出现的,因为腐霉菌是对水分要求很高的霉菌,所以说要是大量积水的情况下,腐霉枯萎病就会出现了。而且腐霉菌也容易感染,这就是腐霉枯萎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2、腐霉枯萎病发病条件和症状
腐霉枯萎病的发病条件对欢迎要求并不是很挑剔,只要是有腐霉菌的存在,腐霉枯萎病就会发生,往往在一些病残枯草、土壤中,只要含有这种菌种,腐霉枯萎病就会发生。腐霉枯萎病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第一个腐霉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就是在植物的苗期,秋播的植物最易发生。另一个就是夏季比较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腐霉枯萎病发病后就会慢慢枯萎,最终枯死。
3、腐霉枯萎病防治措施
可以选择疏松的土壤种植草坪植物,做好排水系统的工作,不要有积水的现象出现,还要掌握合理的灌溉,合理的施肥,避免施用过量施氮肥。及时修剪,但是不能修剪的太低,如果发现有腐霉枯萎病的出现,及时将发病植株铲除掉,避免传染。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腐霉枯萎病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可以用最直接的药物治疗,提前喷洒药物也可以防治腐霉枯萎病的。比如说草病灵、甲霜灵、乙磷铝或甲霜灵锰锌等。
枯萎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1、改土:在施人有机肥氮、磷、钾的基础上,每亩增施0. 5千克重茬剂 或肥力宝10千克然后翻耕,可以杀除大部分土中病菌,并可使土壤中增加透气性,消除 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破除板结,改良盐碱,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枯黄萎病危害。
2、适量施用氮肥。
3、适时浇水,棉花单株平均有两个铃,天气干旱时浇第一次水,提早浇 水会促进病害发生。
4、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定期喷洒2 ~4次枯黄急救,或抗枯黄萎剂、 或恶霉灵等防治枯黄萎病,每种药加用一袋复硝酚钠效果更好。
5、对已发病的植株可以 动手术防治,既定在棉花基部茎秆上5 ~6厘米处用小刀开2 ~3厘米纵口,插入两段用枯 黄急救原液浸泡4小时以上的火柴梗,采取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棉花枯萎病的危害, 也可以防治其他作物的枯萎病。
注意事项:
1、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
2、浇水时,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分开浇。
3、灌药时要将整个作物扎根分为充分灌透。
4、用药后3天内不能浇水,如遇雨或必须浇水,应于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再次使用药物治疗。
枯萎病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1,重茬连作,土传病菌感染,2,土壤有机质匮乏土质黏重透气性差,3,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等原因。
枯萎病,一,轮作换茬,避免病害侵染,二,采取嫁接育苗,克服根部病害,三,采取施用微生物菌肥改善种植环境,四,是提前预防,可以用甲霜恶霉灵加乙蒜素加氨基酸液肥或络氨铜灌根防治。
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在症状上怎么区分?
青枯病和枯萎病均是茄果类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从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均为土壤传染的病害,连作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均表现为地上部萎蔫;开始发病萎蔫的叶片早晚可恢复;低洼地、雨过天晴天气发生严重;病株维管束均变褐色等。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另外,从发病表现看,两种病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发病初期,枯萎病病株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逐渐变褐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而青枯病则无这种水浸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先萎蔫,其次是下部,中间最后萎蔫。
枯萎病病株常常出现植株一侧萎蔫,而另一侧正常,或至少田间一部分植株出现这种现象,但青枯病基本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上,其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但枯萎病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的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具臭味);枯萎病病株的病茎虽然也出现维管束变褐色的现象,但病茎横切面保湿培养也不会出现白色菌液。有时,特别是潮湿天气,枯萎病病部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或产生白色、蓝绿色霉状物,但无臭味。也可以将病茎折断后插于盛有清水的瓶中,几分钟后如果原来的清水变得浑浊,说明该病害是青枯病。
胡麻(亚麻)枯萎病是什么?
胡麻枯萎病又叫镰刀菌萎蔫病,分布于各胡麻产区。枯萎病主要为害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也为害蒴果,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含油量。张家口坝上地区,80年代因枯萎病大流行,发病率在80%~90%,严重威胁着胡麻生产。
症状
幼苗感病后顶部叶片变黄,后萎蔫;茎发病呈灰褐或棕褐色,细缩内缢,基部腐烂、萎凋倒伏而死,似火烧状。成株根部灰褐色,支根坏死,地下部分黄化矮小,叶片自下而上逐个萎蔫,顶梢萎垂,叶片自下而上由绿转黄,以至全株凋枯,呈枯死状直立。茎秆呈棕褐色,病株死亡。基部和根系腐烂,易从土中拔出。剖开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株根部表面常生粉红色霉状物。结实期茎基部半边组织坏死,植株半边萎蔫,茎维管束变褐,根毛、侧根减少,很容易拔起;蒴果结种子小而少,品质差,且种子带菌。
病原
Fusarium lini Bolley[=F.oxysporum f.lini(Bolley Snyder et Hanson)]。为半知菌亚门,亚麻镰刀菌。病菌菌丝发达,蔓延于寄主维管束内,无色。分生孢子座浅褐色、粉红色至红色;生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短小,有分枝,丛生。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和镰刀形,两端尖,略弯,单个孢子无色,多个聚集时淡红色,具3~5个隔膜,3个隔膜者为35微米×4微米,5个隔膜者39微米×4微米大小。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少数双胞,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胞为8.2微米×2.3微米,双胞为17微米×2.9微米。病菌发育适温26~28℃,病菌侵染适温16~32℃。
发病特点
为土传维管束病害。以菌丝、分生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以菌丝潜伏于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病菌从根毛或伤口侵入,先侵、入幼苗,后田间反复侵染,借风雨传播到蒴果上。
防治方法
(1)轮作。重病田应实行与禾本科、马铃薯、甜菜等作物5年以上轮作。
(2)农业措施。加强水肥管理,增施基肥、磷钾肥和复合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和收集地面病残组织集中处理;胡麻收获后,进行深耕翻;严禁施带病粪肥和用病株沤肥等。
(3)种植抗病品种。如陇亚7号、天亚5号、南选24号、雁农1号、228、定亚17、匈三等。
(4)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或25%锈宁粉剂以种子量的0.2%拌种,可控制苗病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