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主要指什么,和普通稻谷有什么区别
超级稻指的是超级杂交水稻,从广义上来说,超级稻在主要性状方面超过了现有的品种,而从狭义上来说,超级稻和对照品种在抗性和米质方面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所提高。人们常用狭义的概念来形容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
一、超级稻主要指什么
1、超级稻指的是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提出。
2、超级稻从广义来说,指水稻在各个主要性状(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有显著的提升,并超过了现有品种(组合)。而从狭义来说,超级稻指的是在抗性和米质方面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大幅度提高。
3、通常超级稻指的是狭义的概念,即超高产水稻,品种有籼稻型、粳稻型,有杂交稻组合,也有常规品种。
4、超级稻的品种都具有分蘖适中、剑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杆坚韧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的形态特征,以及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源库流协调的生理机能。
二、超级稻和普通稻谷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1)把两个在遗传性上有差异,但彼此之间却可互补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行杂交,所产出的品种就是超级稻。
(2)普通稻谷属于谷类作物。
2、种子形状不同
(1)超级稻种子的腹部呈凹形。
(2)普通稻谷种子的腹部呈直线。
3、谷壳厚度不同
(1)超级稻的谷壳较轻薄。
(2)普通稻谷的谷壳较厚。
4、外稃痕迹不同
(1)超级稻的外稃和内稃交界处有一个小黑圆点。
(2)普通稻谷的外稃和内稃交界处没有黑点。
什么是超级稻?我国为什么要研究超级稻?
什么是超级稻?我国为什么要研究超级稻?超级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培育出株型理想、单位面积产量高、品质优良、抗性强的水稻品种。据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 “中国超级稻育种 “重大科技项目。经过20多年的研究,超级稻的产量记录不断刷新。从第一阶段的亩产1400斤到2018年10月,超优千创下了2407斤的高产纪录。因此,超级稻比普通水稻品种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
由于反应强烈,我们知道,杂交水稻品种留下了我们需要的基因。例如,在一些降雨量低的地区,我们可以选择耐旱的水稻品种,与高产水稻品种杂交,这样就可以得到耐旱高产的水稻品种。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超级稻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的杂交品种。从种植面积上可以看出,杂交水稻已经在全国广泛推广。只是各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因此选择的品种也不同,像北方和南方高海拔地区是粳稻,粳稻耐寒、耐弱光,这也带来了粳稻其米质相对较好,口感好,只是粳稻的杂交优势不明显,这些特点也带来了其种植和分布。但是,籼稻在杂交、耐湿热、耐高温、耐强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增产方面有很大潜力。因此,杂交水稻主要应用于籼稻。
现在杂交水稻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种植。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提高了,他们需要吃更优质的大米。在大米市场上,只有质量好的大米才有竞争力,而泰国大米就很有竞争力。中国的杂交水稻的优点是产量高,缺点是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足。杂交水稻在中国人饥饿的时候是很有用的,但现在却越来越没用了。日本有一亿多人口,其土地面积只比云南省大,而且山地多,耕地少。但是,他们不喜欢杂交水稻,而是种植优质水稻。
如果中国的大米要像泰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大米一样好吃,就应该根据质量和口味来种植更多的大米。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你认为好的,别人也可能认为好,别人也可能认为不好,它有一个大数据。当统计数据显示只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超级大米,自然就没人种了,也就没有必要推广了。
什么是超级稻
超级稻是指超级杂交水稻。
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提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计划。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2004年超级杂交水稻达到第二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宣布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攻关的圆满实现。
扩展资料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再创纪录: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测产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表示,该品种水稻之前在中国南方种植较多,这次在北方取得最高产量证明了该品种在南北方种植都可以获得成功。
河北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徐成表示,硅谷农科院高产示范田2016年就创造了亩产1082.1公斤的高纬度地区世界最高纪录,这次亩产再创世界最高纪录并不是偶然的,这是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级杂交水稻
什么是超级稻?
超级稻亦称水稻超高产育种,1981年由日本率先提出并开展大规模全国性协作攻关。日本确定的超级稻指标为每公顷生产10吨糙米。继日本之后,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开展超级稻育种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确定的目标是比现有高产品种增产20%,或绝对生产潜力13~15吨/公顷。我国超级稻研究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先生提出建议,在“九五”期间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产量指标为每公顷每日产稻谷100千克。若以生长期120天计算,也是12吨/公顷。这个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立项,进入“863”计划,并成立了“中国超级稻”协作攻关组,确定了攻关目标。即第一阶段:到2000年,育成大面积产10500千克/公顷,抗两种主要病虫害,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小面积生产潜力达到11250千克的超级稻;第二阶段:到2005年,育成大面积产量达11250千克/公顷,小面积生产潜力12000千克,抗两种以上病虫害,主要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的超级稻。目前,中国在超级稻育种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居国际领先水平。全国已选育成功一批达到生产应用水平的超级稻品种,并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包括: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三系法亚种间籼型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福建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三系法亚种间籼型杂交稻优明86等,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农业科学院合作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籼型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等。这些超级稻的大面积产量潜力达12000~15000千克/公顷,在高产的同时米质也达到了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