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微孢子虫病?
【病原】寄生在对虾上的孢子虫,在国外文献上报告的有3属4种。
【症状】主要是感染横、纵肌,使肌肉变白混浊,不透明,失去弹性,所以此病也称之为乳白病或棉花虾。
【防治方法】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预防。虾池在放养前,应彻底清淤和消毒。养殖过程发现受感染的病虾或已病死的虾时,立即捞出并销毁,防止被健康的虾吞食或腐败后微孢子虫的孢子散落在水中,扩大传播,进而感染健康的对虾。
兔子脑囊炎疾病
一、兔子脑囊炎的病因
兔子患上脑囊炎大多是在母胎时母体感染胚胎导致,这种疾病微孢子虫通过肠道移动至全身,如心肺、肝脏和脾脏等。兔子在感染初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即便是脑孢子虫扩散到兔子的大脑和脊髓等部位,它都有可能不会有明显症状表现,依旧可以很正常的生活,但是当感染严重摧毁它的免疫系统,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死亡是常有的情况。
二、、兔子脑囊炎的症状
有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兔子体内携带着脑孢子虫,只是幸运的是,大多数携带这种寄生虫的兔子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影响,一直都能保持正常转态,不过一些不够幸运的兔子就可能发展成或轻或重的疾病。目前尚未弄清为什么有的兔子会出现临床症状,而有些不会,很有可能是基因问题的影响。当然了,免疫力低下的兔子感染后病发的风险会更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大的兔子。
兔子脑囊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肾、脑或脊髓疾病。出现严重肾病的兔子,一般会表现出全身性虚弱的现象,初期可能会误判为是神经系统问题。而除了表现虚弱和抑郁之外,病兔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尿频、呼吸中有氨气味和突然死亡等情况。
如果是危害到兔子的大脑或脊髓,症状会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兔可能经历下列任何一种或多种情况:身体单侧或双侧瘫痪、单肢无力、后肢瘫痪、四肢无力或瘫痪、头部歪斜、食欲不振、行为异常、抑郁、癫痫和突然死亡等。
三、诊断和治疗兔子脑囊炎
本病的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
兔子脑囊炎是否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该病的感染是不可逆的。一般认为,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在兔子确诊感染后完全消除病兔的脑孢子,不过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减少出现临床症状。对于出现神经症状的兔子,主要的治疗方针是控制神经症状,减轻炎症,提高免疫力并配合使用治疗感染药物等。部分病兔就因为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而从脑孢子感染中自发恢复。
以上即爪爪博士对兔子脑囊炎疾病的介绍,这种疾病难以预防,因为很多兔子都是在母体时具遭受感染,为此,主人能帮助到兔子的就是平时多注意饲养管理,保持兔子拥有强免疫力,减少患病或病发。
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及虫体的形态结构如何?疾病的流行情况怎样?
【病原】微孢子虫,孢子呈梨形、卵圆形、椭圆形或茄形,孢子小,长度一般为2~10微米。孢子外面有3层组成的孢膜,前端有一极帽;极泡的前部呈松散的薄片状,易染色,极泡的后部呈颗粒状,不易着色,极泡的功能可能是在膨胀时将极丝和孢质挤出孢子外;极丝呈管状,基部附着在极帽上,极丝斜行穿过极泡,然后呈螺旋状盘绕在孢质和极泡后部的周围,末端膨大成杯状或囊状,有1个核。危害较大及常见的种类有大眼鲷匹里虫(Plistophora priacanthicola)、img class=”scrollLoading” src=”小孢子虫(Microsporidium seriolae)、微粒子虫(Nosema)、格留虫(Glugea)、特汉虫(Thelohania)和匹里虫(Pleistophora)。【流行情况】赫氏格留虫寄生于草鱼、鲢、鳙、鲤、鳊、鲫等鱼类的肾、肠、生殖腺、脂肪组织、鳃及皮肤;肠格留虫主要寄生于青鱼肠黏膜组织等处。大眼鲷匹里虫病发生在南海北部湾、广东和广西沿岸水域中的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和短尾大眼鲷(P. macracanthus),以前者受害最大,感染率在全年各月中都很高,8 月份最低,也达67.9%,11 月、2 月、3 月高达100%。
河蟹水瘪子怎么预防啊?
最近江苏地区很多河蟹养殖朋友都发现自家养殖池塘出现了“水瘪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肝胰腺的病变(萎缩、发黑、发白等等)。马上就要到河蟹的四壳,各位养殖朋友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河蟹减产、质量下降。所以今天就分享一下,发生这种现象常见的原因,给各位蟹农参考讨论。
1、使用菊酯类农药清塘
我们养殖朋友一定要对菊酯类农药有正确的认识。菊酯类农药是高毒性的杀虫剂对河蟹也会有很大的毒性,一般不会直接致死河蟹,而是慢性“毒”蟹。
很多养殖朋友在投苗不久或者第一次脱壳之后,出现很多损苗。就怀疑是不是苗种的问题,但是很有可能就是菊酯残留导致的。
很多养殖朋友说自己把水排干净不就行了吗?但是菊酯会被土壤吸附,残留在底泥中,河蟹又是底栖生活,就会导致毒素蓄积,造成危害。
很多养殖朋友自家池塘水草很好,水质也调控的不错,投喂也营养均衡,但是就是出现水瘪子,很有可能就是毒素蓄积。所以建议养殖户用毒性小的产品清塘,避免损失。
2、缺乏营养
养殖朋友们都知道,不吃“荤”的河蟹是长不大的。有很多劣质河蟹饲料,饲料中的蛋白都是植物性蛋白,缺乏动物性蛋白。长期吃植物性蛋白会让河蟹营养失衡,导致河蟹肝胰腺发育不良,成为“水瘪子”的诱因。
所以河蟹作为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饲料就不要选择太廉价的饲料,影响河蟹品质。
3、水草问题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好坏对河蟹养殖起到重要作用。河蟹能够代替部分饵料,而且还能给河蟹提供隐蔽脱壳的场所,避免相互厮杀。
水草腐烂不仅会败坏水质,有些甚至吸附到河蟹的鳃,影响呼吸,严重时导致黑鳃,成为“水瘪子”的诱因。
我们平时不光要保草护草,如果水草腐烂不多可以使用调水产品,如果烂草太多就建议及时换水,打捞水草,改善水质。
4、病菌的问题
随着水温升高,病菌繁殖迅速,很多病菌也会导致“水瘪子”。而且由于是病菌导致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我们养殖朋友,到了高温期一定要定时消毒,培养有益菌。温度升高出了问题一般都很难控制,还是建议提前预防。
微孢子虫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原生动物,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经昆虫取食进入虫体并寄生在昆虫体内,通过不同个体之间互相感染以及由当代传播给后代,引起昆虫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自然界中控制昆虫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它能持续控制害虫,并对环境安全。目前,经室内鉴定并显示有较大生物防治潜能的昆虫微孢子虫有按蚊微孢子虫、枞色卷蛾微孢子虫、棉铃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玉米螟微孢子虫、黏虫变态微孢子虫等。在我国已经商品化并大面积应用的是蝗虫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杀虫剂具有如下特点:
(1)寄主范围广泛微孢子虫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它的寄主范围广,包括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蜉蝣目的多种昆虫。常用的有蝗虫微孢子虫、行军微孢子虫和云杉卷叶蛾微孢子虫等。近几年来在我国多采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防治东亚飞蝗、亚洲小车蝗等优势种蝗虫。(2)选择性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不易产生残留,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3)长期应用可作为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并可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的目的第1年施药后,第2~3年应连续用药,造成害虫的全面感染,发挥持效作用,有利于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受害。
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微孢子虫杀虫剂的缺点:①防虫速效性差,害虫死亡速度慢;②对紫外线敏感,怕光;③有效储存期短,且需要低温保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