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瓜病毒病?
黄瓜病毒病又叫黄瓜花叶病,在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常见性病害,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危害。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
1、发病原因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颗粒状的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和杆状RNA类的烟草花叶病毒等三种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1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甜瓜花叶病毒的钝化温度为 61℃左右,稀释限点2500~3000倍,是西北瓜类病毒病的重要毒源。烟草花叶病毒在93℃左右经10分钟可钝化,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之久,在干燥病组织内也可存活30年以上。
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黄瓜经过种子可带毒和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以及汁液接触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等都可引起发病。
2、危害症状
黄瓜病毒病发病之后,主要表现出花叶型、蕨叶型、皱缩型和绿斑型、黄化型等几种常用见类型。
花叶型主要表现为在新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变小、皱缩、边缘卷曲。花叶型在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染病后瓜条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茎节间缩短,使植株萎蔫。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产生暗绿色斑驳隆起,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引起植株矮化。黄瓜植株生长点新叶无法正常开展,而后变细皱缩成蕨叶状,叶缘向内卷曲,多变成鸡爪状,植株生长点受到严重抑制,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绿斑型黄瓜病毒病会在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瘤状隆起,严重时植株的新叶白天会发生萎蔫,果实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多有畸形瓜。黄化型叶色变为黄绿色至黄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也有发病初期叶脉间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叶硬化,向叶背面卷曲。定植后,棚内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即发生并蔓延,叶片的外观开始表现典型的症状。以后染病面积逐渐扩大,显现黄化,类似缺素的症状,最后形成黄色干枯的坏死斑,从而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同时瓜秧有矮化,瘦弱、叶片变小等诸多现象。采收期瓜条生长缓慢,畸形果增加。
3、发生流行特点
黄瓜病毒病的发病潜育期20天左右,成株结果期为最适病症表现期,在23℃左右的最适发病温度和80%左右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会迅速流行。年度间高温少雨,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大发生的年份,加之防治媒介害虫不及时、肥水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黄瓜病毒病发病相对较重,并且可以经过多次再侵染进行传染,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产。
4、防治技术
针对黄瓜病毒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及时防治传毒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媒介昆虫,在其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在病毒病发病初期施药或发病前开始预防会有较好的效果,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1200倍液,或0.5%的香菇多糖水剂300倍液等防治病毒药剂,每隔一周轮换药剂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如果加上促生长调节剂防效可能会更佳。
黄瓜的花叶病毒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1)病原。
黄瓜花叶病为病毒病。
(2)侵染循环。
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生根植物或菠菜、芹菜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蚜虫开始活动迁飞,将病毒从寄主植物上传到黄瓜上,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此外,汁液接触和农事操作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发病条件。
瓜田及邻近田杂草多(由于鸭跖草、反枝苋、刺儿菜、酸浆等是传毒蚜虫的越冬寄主),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易发病较重。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与迁飞,同时也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黄瓜病毒病如何防治
对于黄瓜病毒病的防治,第一遍是防加治,让长势起来,第二遍,巩固不复发,不外传,第三遍痊愈,增强抵抗力,避免小疫情的再感染。有问题了随时问,问题早解决,丰收在眼前。
图片
一、注意:
1、这个没特殊标注是15公斤水的配方,用这些产品前把药壶洗干净,有虫的先灭虫;
2、用药时间下午1-5点钟趁气温高温度小时连续晴天情况用药;
3、用药间隔:通常情况下,趁连续晴天前两遍是间隔七天,第三遍是间隔八到十天,之后看情况,如果已恢复差不多了,但还有外界传染,间隔十天左右用一瓶药兑这些配方就可以,无传染源就不在用药了。
4、若用药后正好遇到下雨晴天后需要补喷一下,如若赶上连阴天,须加75克硝酸钾混入以达到最佳效果。
5、某些作物对温度很敏感,一定要确保昼夜温度在16度以上,才能正常生长,要么生长速度会变慢;也不要为了卖苗,一直浇水施肥,植物不是动物用激素和抗生素就能一直催长的,往往是事得其反。
6、近年来有些商家为了打开市场,用激素和抗生素做药,部分产品用过之后,效果也会明显的好转,但是不结或显有结的几个瓜果,减产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已经损失惨重了,种地瓜的农户因绝收起诉卖苗的企业或个人要求赔偿的事儿年年发生。一定甄别自己所用药的成分和性质,切不要因小失大。
严格按这方法用药通常一遍抑制病毒病发生,可能两个极端情况,有一种的叶子马上展开恢复的正常了,会有发黄现象;还有一种是看起来突然更严重了,这情况是药物作用直接把植株病毒完全激发出来了,这情况都没问题,七天后用第二遍药就可以了,轻的两遍就治好了,如果没有传染源三遍巩固之后就不用管它了。
图片
黄瓜病毒病症状与防治方法 黄瓜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1、黄瓜病毒病的症状
(1)花叶病毒病:幼苗期感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2)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叶形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病株引起枯死。
(3)绿斑型病毒病: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以后变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果实上生浓绿斑和隆起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4)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
2、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黄瓜病毒病的发作与种类关系密切,广阔菜农朋友在栽培时应尽量选用抗病毒性比较强的黄瓜种类。耕种前种子消毒可以必定程度消除种子内的病毒,下降发病率。试验表明,种子消毒均匀下降发病率7%。种子消毒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热处理。将干种子置于70℃的条件下,处理1~3小时,但种子有必要是干籽,不然影响发芽;二是药剂处理。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种子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刷数次,可下降发病率。
(2)主意设法改动棚室里面的环境条件。黄瓜病毒病的发作与高温、干旱、强光照有紧密的关联性,在黄瓜成长期间应该通过铺挂遮阳网遮阴下降温度、浇小水勤洒水、坚持土壤湿润,并对黄瓜及时喷水等方法给黄瓜成长发明有利于黄瓜成长,不利于病毒病发作的环境条件。
(3)杀灭棚内害虫。病毒病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毒,如棚内的这些昆虫是带病毒病的,搞好刺吸式害虫防治可有用堵截病毒病的传达媒介。
(4)加强植株办理,合理进行田间操作。适期耕种,培养壮苗,定植时防止伤根,加强肥水办理,促使植株成长强健,增强植株抗病及耐病能力;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采种要留意清洁,防止种子带毒;采收等农事操作留意削减植株磕碰,中耕时削减伤根,洒水要当令适量,防止土壤过干。在整枝、打插、采收时要先进行健株,后进行病株,触摸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净,防止或减轻机械传达的机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