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什么?
稻曲病又称青粉病、伪黑穗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随着一些矮秆紧凑型品种的推广,此病发生愈来愈突出。病穗空秕粒显著增加,发病后一般可减产5%~10%。
症状
稻曲病仅发生在穗部的单个谷粒,少则1~2粒,多则每穗可有10多粒。受害粒菌丝在谷粒内形成块状,逐渐膨大,使颖壳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逐步增大,包裹全颖,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菌块,表面平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彩版六,32)。
病原
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绿核菌属。病菌在24~32℃发育良好,厚垣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以28℃最适,当气温低于12℃或高于36℃则不能生长。
发病特点
该病菌以菌核落入土内或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7—8月菌核开始抽生子座,上生子囊壳,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
一般大穗型、密穗型品种、晚熟品种发病重;偏施氮肥,穗肥施用过晚,造成贪青晚熟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抽穗扬花期时遇多雨、低温,特别是连阴雨,发生重。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建无病种子田。
(2)清除病粒。及时摘除田间病粒,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关键,应掌握在水稻破口前3~5天喷雾。可选用50%DT杀菌剂每667平方米100~150克,或5%井冈霉素每667平方米200~250毫升或18%多菌铜乳粉每667平方米500克对水30千克。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稻曲病的发生规律: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稻绿核菌。病菌以菌核在土中或厚垣孢子在种子上越冬。来年春天,随种子萌动,其上的厚垣孢子也随之萌动并随植株生长而系统扩展;至夏秋季水稻抽穗开花期,土中的菌核也萌发抽生出子座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至花上侵入其中,与早期厚垣孢子侵染都可在谷粒上发病形成稻曲。稻曲病在抽穗扬花期适温(26~28摄氏度)、多雨、偏施氮肥及深水灌溉下发病重;另外,连作地块发病重。
什么是稻曲病?症状有哪些?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乌米”或“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膨大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时外包一层薄膜,破裂后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后易脱落。该病全国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
稻曲病菌的主要侵染源是落在田间的稻曲球和稻曲球厚垣孢子。稻曲球和厚垣孢子在稻田土中越冬,存活期可达5年以上。翌年,在水稻孕穗初期至齐穗期萌发,侵染稻穗造成发病。
怎样防治水稻稻曲病?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合理密植,适时移栽。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少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增施硅肥,慎用穗肥。适时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及时摘除病粒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发病稻田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2)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天,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选用硫酸铜200倍液,或福尔马林50倍液或3%~5%生石灰水浸种3~5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药液要盖种,勿动。
(3)田间喷药。
第一次施药在破口前8天至破口抽穗20%时,可选用1:1:5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瘟曲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乳油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第二次在始穗期,可喷洒15.5%保穗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5%敌力康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600倍液。
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有哪些?你有哪些了解?
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的常发病害之一,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在生产中有效预防、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降低成本,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水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沿江地区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和常发病害之一,去年我市水稻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三山、两江两地部分旱田发病较快程度较重,产量和产值损失均较大,一般较轻的损失率为5-10%。少数严重的损失率可以达到30%。那么,水稻稻曲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气候因素
梅雨有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到穗爆裂为止,连阴雨都会引发病害流行。调查结果显示,病情轻重与雨天数呈正相关,两天以下时病情轻微。
稻曲病菌入侵造成危害,低温或低温有利,高温不利。日平均温度低于25,极低温低于23,持续时间超过2天,最低极端温度低于20时病情严重。相反,温度升高,病情就会减少。低温不仅会导致水稻本身抵抗力的降低,导致有利的发病,而且会延长迎角的器官时间,有利于病菌的入侵。
2、品种因素
大面积推广栽培鉴定病品种与伊孤山稻曲病逐年加重密切相关。据观察,绝对抗稻曲病品种很少。我们越提倡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稻曲病),稻曲病在这个品种中就越严重。比如AFG系列等。
3、肥料因素
过量施用氮肥,强行施用氮肥加重了病情。
过量施氮肥,不施磷钾肥,贪图粮食绿的田地,病情最重。氮肥适宜,没有施用磷钾肥的田地病情次要,但仍然很重。氮磷钾适宜,禾苗是正常生长的田地,病情轻微。过量施用氮肥和过量施用氮肥加重病情,同时施用氮磷钾对病害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4、防治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相邻的两个秋红莲优6号在同一个4月24日播种、施肥和幼苗生长相似,一座小山在破裂期、齐穗期分别应用了一次杀菌剂,疾病是1.2。另一不用药的情况下预防和治疗,疾病是37.8。在破口穗期给药对病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没有给药则导致病菌直接流入,加快流行。
据调查,大多数种植者在该病发生前没有进行针对性预防,第一次发生时农户不重视,没有及时对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虽然进来了。虽然接受了预防治疗,但由于药物误入歧途,这种病迅速发展,防治不力是防止稻曲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水稻抽穗期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这些因素,严防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