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先羌族群已经涵盖整个黄河流域甚至进入巴蜀,不同区域,比如秦岭、比如六盘山,比如古昆仑山以及王屋山都有先羌其他祭司把持。
为了宣扬新宗教,伏羲自称天皇氏,接着任命了许多新祭司去整合各地旧教,于是诞生了天穹部天阳部天极部天齐部天乙部,天阴部,加上古昆仑的合雄部,还有他赐姓的候鸟部,候虫部,以及东夷老爹的雷雨部和老婆的女娲部,都赐姓风。
这种教义宣扬,必然伴随争议和战争,对手是族中的老氏族以及各地世袭的祭司,比如盘瓠部。
有些地方宣讲教义很快,比如女娲部,山西一带直接将祭坛所在的山定位王母山,有些地方就不那么顺畅了,比如在秦岭终南山一带的盘瓠部。
于是伏羲创立了少典和少昊,专门负责东西两边的文教传播。
因为伏羲本来就是东夷的女婿,于是暂代少昊之位,而少典由姬姓的男子(姬公孙)负责。
文化传播进展顺利,但是盘瓠部祭司认为伏羲的新教义触怒天神,率族人反抗,伏羲设立有熊方面军加以征讨,盘瓠氏被赶出秦岭,往巴蜀迁徙,而指挥得当的姬姓得到伏羲赏识,伏羲想赐姓他为风姓,但是长老会担心风氏实力越来越强而否决。
伏羲干脆让姬姓将军率有熊军驻扎在新郑,逼迫长老会就范。
最后伏羲也不想完全撕破脸皮,让姬姓将军改姓公孙。
此次征战,渭水边的姜姓部落反抗剧烈,伏羲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接任少典之职去镇守,也就是男性姜姓的始祖。
原来的姬公孙卸任少典之后,被封到有熊,此地北上可以去磁山震慑族中长老,向东可以接应雷雨部。(本人认为姬公孙镇守陕北可能性更大,匈奴前身獯鬻是黄帝旁支,应该跟姬姓部落在陕北发展有关。)
当时的黄河古道应该跟禹贡古道差不多,在开封一带向北,沿着太行山、燕山,从海河入海,整个华北地区地区平坦,水泽、泥沼丛生,海浸时有发生,华胥的裔族或裔支族有的迁徙,分路进入黄河北岸,少不得跟当地氏族发生冲突。
当时在燕山一带的先民,生活条件很差,见磁山一带物产丰饶,少不得顺着太行山南下,来抢东西。
伏羲又设立的另一个军事执政官有易氏,负责北面的征战。
有易氏占领燕山南麓在之后,伏羲遴选当地土著为有易氏首领,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由于黄河下游河道泛滥,女娲疏通河道,教当地人制作五彩陶器,农耕,被奉为女神,而且当地人也捏了石像加以祭拜。(有些牵强,但是燕山南麓和磁山文化确实有不少交流。以当时的生产力,可能是一部分华夏先民北迁,结合当地土著,干涸沼泽,开始了农耕。)
因为燕山南北一带,有受到北方兴隆洼文化文化的影响,伏羲对当地族徽文化,很是感兴趣,于是开始制作族徽。
族徽和原始崇拜的图腾不同,至于有些人认为红山文化发现的C型龙,玉猪龙,认为是华夏龙文化的源头,笔者认为远古时期,因为地域相隔,文化交流肯定有,但也不会全国是通途。
每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都有熊、狼、蛇、凤、鸟、太阳的图腾,侧重点不同而已。
而且在大汶口发现了大量扬子鳄骨骸,而辽东一带甚至华北的墓葬都没有太多鳄鱼的骨头,况且中原的龙文化,从西水大墓的龙虎天宫图就可以看出,龙的造型明显有角有爪,已经完全脱离了蛇的雏形。
相互影响是有,但是各地先民给图腾赋予的意义各不相同,谈不上一定是谁征服了谁。
红山文化玉猪龙
另外红山文化也好,兴隆洼文化也罢,都是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不是游牧文化,基因图谱不是N1就是O系,两者比C系要多的多,尽管他们的后人在汉族的比例少的很,但从某种意义上,这个文化还是来自古羌族,说是古羌人在北方发展出来的分支也不为过。
不过也得承认,七八千年前,甚至五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确有它独到之处,甚至跟良渚文化一样,不输甚至比早期华夏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只是表示中华大地文化多中心起源。最终融合到了华夏文化之中。
而红山文化消失之后,才是C系的游牧文化崛起,一直被红山文化压制的富河文化,也就是东胡族群才再度兴起。
而那个时候,华夏也才建立中的概念,将周边称之为四夷。
七八千年前,都是各文化争雄的时候,用不着以现代人情感代入,毕竟那时候只有小规模冲突,大家几乎井水不犯河水。
汉族说到底60%上是O3系,若是以O系看,更恐怖,比小日本和小棒子这种所谓单一民族的血统还纯,所以若以结果论,也没啥可说的。
经过伏羲、女娲的共同努力,一套新的行政体系建成了,虽然不能完全剥离母系社会,但华夏先民开始了一套新的纪元,伏羲和女娲被奉为人文始祖,后三皇实至名归。
伏羲又扶持有蟜氏攻略临近三苗的伏牛山一带野人。
前文说过,伏羲尝试给男子姓氏,早期的姓氏多以动植物为名,有蟜氏应该是以蜜蜂为姓氏的男性首领,在伏羲的挚友,赐姓蟜,后来更是统领一个方面军,而且还是儿女亲家,有蟜氏的女儿附宝嫁给了伏羲当少典的儿子风姜,或者是风少典,至于是不是生下炎帝、黄帝,暂不深究,以后有机会,本人像卡申银矿的折毛大神学习,按照编年史写一下伏羲的人生历程。
伏羲晚年,醉心修书,研究天文,编纂天干地支的历法,创造文字,封禅泰山太山。于是东夷人尊他为太皞。
封禅之后,伏羲也就将少昊职位让给他人,继续统领东方各族,于是少皞氏为东夷部落尊号。
伏羲算是以木德而王天下的第一人,一直到5000年前,不知经历多少代。中华大地的文化层也有所变化。
写在最后,伏羲建立的伏羲古国,传世多年,两千年间,可能有多个氏族强大,迁都频繁,河南巩义的河洛古国,以及神农古国,都算是这个古国的朝代,也是华夏先民逐渐成型的很重要的时期。
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
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的北斗九星。
北斗和银河
晚唐徐铉《步虚词》中有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七星中所无的两星,见于《黄老经》:第八洞明星,则辅星之魂精阳明也;第九隐元星,则弼星之魂空灵也。据民间传说,凡见到左辅右弼者,都是上上之相,命理极佳。但较科学的解释是,这两颗星本为暗星,后来越来越暗淡,直至隐去,再难观测到。
这意思很简单,就是黄帝治理时期,天空有超新星爆发,因为亮度高,所以那个时候的古人能够看到北斗七星旁边的辅、弼两颗暗星。
河洛古国应该是伏羲朝的一部分,只不过距今5300年前后,很有可能是炎帝时期的都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