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众所周知,土豆是一种大众化的食物,它在世界各地均有大面积的分布,其实土豆虽然是很普通,但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那么,下面为大家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1
1、种植时间
在土豆种植技术中,土豆的种植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限制,只要条件允许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一般情况在每年的10月左右进行,此时种植到了来年的春季就有收获了,当然具体种植时间要根据当时的气候来决定。
2、提前整土
种植土豆之前必须要整好地,养殖土豆最好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在整地的时候尽量挖深一点,土质越细越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在完成整地之后需要加入适量的有机肥,保证养分充足,这样土豆才有一个更好的生长。
3、催芽切块
接下来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土豆提前拿出来,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催芽即可,待到土豆种子的芽点长出之后即可进行切块。将长出芽点的土豆分成3~4块,保证每块都含有一个健康的芽点即可,接下来将它们粘上灰土后进行播种。
4、种植进行
最后将已经处理好的土豆放入整好的地中,挖出深度为15cm左右的沟壑,将土豆放入其中。土豆的生长需要较大的空间,要保证它们间距在20cm左右。在完成种植之后可以给予其适宜的养分以及水分,保证种子的萌发。
土豆种植技术2
土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段五期。
一、发芽期:
以种豆解除休眠、芽眠处开始萌芽抛出芽条至幼苗出土,这时进行主轴第一段的生长。这是土豆产量形成的基础,这一段的生长发育,取决于种豆是否通过休眠、生理年龄的大小,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是否携带病毒,及发芽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
二、幼苗期:
从出苗至主茎第一叶序环的形成,俗称“团棵”,此时进行主茎轴第二段生长,第三段茎叶继续分化。这一时期各项农艺措施的主要目标,在于促根、壮苗,保证根系、茎叶、块根的协调分化和生长。
三、发棵期。
从团棵到主茎形成第二叶序环的吐片,封顶叶展平,完成主茎第三段生长。这一时期仍以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为中心补拼逐步转向块茎生长,各项农艺措施都要围绕这一生长特点进行。
四、结豆期:
第三段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茎叶和块基的干物质达到平衡时便进人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豆期。产量的 80%左右是在此期形成的。结豆期关键的农艺措施是尽力保持根、茎、叶不衰,有强盛的同化力和加速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和积累。
五、休眠期:
在栽培上从茎叶衰败后收获时看作块茎进入休眠期。此期即使给予块茎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也不能发芽。休眠期的长短困温度和品种而异,在2~4℃的温度条件下,块茎可以长期保持休眠状态。
春季土豆栽培要点
1、选用良种:选用晚熟或中晚熟并抗晚疫病的高产良种。
2、合理轮作:可与玉米、荞麦、豆类、油菜等作物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
3、使用健康种豆:选用正常、无病壮豆作种,种豆大小30~50克左右,以便整薯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脱毒良种。种豆通过休眠期后,见光催芽。
4、精耕细作:播种前一犁二刨三耙,做到深耕、土细、地平。
5、施足底肥:每亩施用 1500~ 2000 千克农家肥普钙 40 千克、碳铵 40 千克、硫酸钾 5~10 千克或用相应肥效的复合肥作底肥。
6、适时播种:3月下旬为适宜播期。
7、合理密植:一般每亩 3500~ 4000 塘,株行距各地习惯不一,如40× 45 厘米、30 ×50 厘米、20 × 70 厘米,各有利弊,原则是肥地宜稀、瘦地宜密。
8、认真种植:播种前,按行距开沟,在沟内下种,然后下农家肥,再下化肥,最后覆土 8 厘米左右,使地面一平。
9、科学管理:出苗后,查塘补缺,苗期除草一次,追施适量氦肥(如尿素5 千克/亩)。现蕾时结合追肥(尿素 10 千克/亩),中耕培土一次,及时防治病虫害。
10、适时收获:以叶黄叶落为成熟标准,做到成熟后收获。收获时要选晴天。收起的块茎要晾干、切忌淋雨。
土豆的.营养价值
土豆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大量食物纤维、优质淀粉、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B1/B2/B6、泛酸等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结构也比较合理,被营养学家认为是蔬菜明星。
据测定,每100g土豆中含脂肪0.2g、蛋白质2g、膳食纤维0.7g、碳水化合物17.2g、维生素A5ug、维生素C27mg、硫胺素0.08mg、核黄素0.04mg、烟酸1.1mg、维生素E0.34mg、钙8mg、铁0.8mg、镁23mg、磷40mg、钾342mg、钠2.7mg、锌0.37mg、铜0.12mg、锰0.14mg、硒1ug、碘1.2ug、胡萝卜素30mg。
经常吃土豆的好处
1、护肠胃
中医认为土豆“性平味甘,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对治疗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肠胃不和等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土豆所含的纤维非常柔软,对肠胃没有刺激作用,还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土豆中含有少量龙葵碱。药理学研究表明,适量的龙葵碱能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胃酸的分泌。所以,适量食用土豆对胃炎、胃溃疡等症亦有缓解作用。
2、抗衰老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纤维素、胡萝卜素、蛋白质、淀粉、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非常高,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倍,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2倍,这些物质都有着很好的抗衰老功效。所以,常吃土豆的人身体都很健康,而且还能延缓衰老。
3、减肥瘦身
土豆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而且脂肪含量仅为0.1%,热量也不高,食用后能产生很强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并让身体把多余脂肪代谢掉,十分适合需要减肥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减肥者应把土豆当主食,而不是做成菜肴来吃。
4、宽肠通便
土豆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便,同时还可以清理肠道内残留的垃圾和毒素,从而起到防止便秘、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5、预防中风
日本一个研究发现,每周吃5~6个土豆,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
因为在二十多种经常食用的果蔬中,土豆的含钾量最高,达到300mg/100g,是典型的高钾低钠食物,经常食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另外,土豆中含有的黏液蛋白不但能保持关节、呼吸道、消化道的润滑,还能预防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6、缓解抑郁
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有时候体内缺少维生素A/C、矿物质或肉类食用太多也会引起紧张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土豆可以帮你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并协助调节饮食造成的酸碱度失调。所以,当你感觉情绪低落时,可以试着吃点土豆。
7、增强免疫力
土豆营养丰富,除了能提供米面同样的营养成分外,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土豆怎么吃最健康?
土豆中的淀粉含量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应该把土豆当作主食来吃,而不是当成菜来吃。
烹饪土豆时一定不能忘记“少油、少盐”的原则。把健康的土豆加工成炸薯片或薯条,过多摄入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长期吃也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风险。最理想的烹调方式是蒸土豆,营养损失最小,还能保留土豆的天然清香,并且能使其中的淀粉充分糊化,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不会给胃肠带来负担。
土豆种植方法步骤
土豆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1、土壤选择
种植土豆,要选择光照条件好、排水性好、灌溉方便地块地,可以往块地中施加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土
2、种子处理
土豆种植前,将其放在散射光的环境中等待发芽,接着把发芽后的土豆切成块状,每一个块状上确保有一两个芽点,伤口处要用草木灰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避免感染病菌。
3、入土栽种
把处理好的土豆块放在土壤中,放置间距为15厘米左右,再覆盖上10-15厘米左右厚度的土壤,种植完成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处在湿润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发芽生长。
4、后期养护
土豆长出小苗后,需要施加一次薄肥,加快生长速度,且植株怕强光照射,在生长期间要避免太阳直射,以免叶片干枯,最后影响果实的质量,一般在春季播种,夏季就能采收。
土豆怎么种植方法
土豆可以通过块茎种植,首先挑选个头适中、表面光滑、带有芽眼的土豆,并将其晾晒一天,消除土豆表面的细菌,再将其种植在疏松透气的土壤即可,栽种后要为土豆每月提供一次氮肥、钾肥,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
土豆如何种植
1、块茎种植
土豆可以利用块茎繁殖,挑选个头中等、体型完整、没有腐烂受损的土豆,并将其放入温暖通风的环境中,等待土豆长出幼芽后,再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天,然后播种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如果温度较低,可以覆盖地膜保暖。
2、提供养分
土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氮元素、钾元素的需求较大,养殖时要每月为其提供一次氮肥、尿素或者钾肥,维持植株的生长,但施肥不宜在午后、光照过强的时期进行,以免土豆出现肥害。
3、补充水分
土豆在生长的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应该每隔一周为其喷洒一次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时,应该每天浇灌一次水分,以免土豆缺水干枯,但收获前一周,不宜为土豆浇水,以免果实腐烂。
土豆怎么种植
土豆种植方法:
1、选地:要选择利于排水和阳光充足的地块,然后施些底肥,用钾肥或者是草木灰。注意不要在已经种植了两年土豆的地中接着种,这样它易生命。
2、催芽:在十二月底或一月份时将要种植的土豆放在温度处进行催芽,这样大概2月份的时候就能种植。
3、切开:将发芽的土豆切块,切开后要保证每块上面都有2到 3个芽眼。切开后及时在伤口上抹些草木灰。
4、栽种:将土豆处理好之后就可进行栽种,栽种时在土地中挖条浅沟将切块放入就可以,两块的距离大概间隔15厘米左右。种后不用浇水,也可不施肥,若是施肥的话可以适量施些钾肥,切忌不能用尿素或者人畜粪肥,否则会影响口感。
5、收获:土豆的生长几乎不用刻意去施肥浇水,非常容易种植,2月份种下后大概5月或6月就可以收获。
扩展资料:
马铃薯晚疫病俗称“火风”,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4成减产。
1、症状
晚疫病可发生在叶、叶柄、茎和块茎上。叶部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暗绿或暗褐色大斑,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
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薯块感病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色,病薯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软腐。
2、防治方法
应采用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结合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晚疫病效果较好,但不能持久。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合理灌溉;马铃薯生长后期进行培土;在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
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锰锌·氟吗林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杀毒矾400~500倍液喷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