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是什么意思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黄柏原名黄檗,檗意通襞,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黄檗树皮厚实,纵向沟裂明显,故名檗,其色黄,故称黄檗,现在简化为黄柏。
黄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辽宁等地,因此又叫关黄柏。黄皮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地,因此又叫川黄柏。目前临床上用的黄柏,以关黄柏为主。
黄柏要生长15-20年才可取皮入药,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药材来之不易。多年大树,取皮则伤之,故皮类药材,我都少用,不得已需用时,也尽量少用,以从天地好生之德。
黄柏味极苦色鲜黄,善入中土。其苦寒敛藏之力,善于清解湿热,其通达微润之气,善于流通水湿。湿气郁滞,在上宜汗以发之,在中宜斡旋运之,在下宜流通泻之。黄柏流通之力,善泻下焦湿热,故常用于下焦湿热为病。
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1 清热燥湿的作用
黄柏苦寒沉降,善于清泻下焦湿热。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湿热黄疸尿赤,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阴痒,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短赤热痛以及湿热下注所导致的脚气水肿等症。
2 清退虚热、除骨蒸
黄柏主如肾经,善于清泻肾脏虚火,具有清退骨蒸之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
3 泻火解毒的作用
黄柏机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毒,内容外用均可。此外,黄柏外用还可以用来治疗皮肤湿疹瘙痒不适等症。
4 黄柏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黄柏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尤强。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多种真菌、滴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柏还有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对细菌呼吸和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还能明显减少金葡菌毒素的生成并促进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柏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介质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黄柏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抗溃疡活性比小檗碱为强。黄柏、小檗碱、黄柏酮能兴奋肠平滑肌,促进肠管收缩;黄柏内酯能使肠管弛缓。本品对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功效,此作用与小檗碱无关。
保肝利胆作用
黄柏这种所含有的柴胡檗有降脂、利胆的作用,能促进胆汁和胰液分泌,促进胆红素排出。黄柏煎剂6.25-100%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黄柏虽然味道有些苦,但是对于一些疾病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好。那么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黄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黄柏的功效和作用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乾,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溼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纲目》:”敷小儿头疮。”
《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黄柏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
黄柏的食用方法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易黄散
《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溼热,白浊带下。
滋肾丸
《兰室秘藏》:黄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三妙散
《医学正宗》:黄柏9g、苍术9g、牛膝9g,研末内服,或入汤剂配合其它药。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黄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龟板18g,水煎服***如能加用猪脊髓更好***。
黄柏绿豆汤
原料: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
做法: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
功能:清利溼热,泻火解毒。
三黄咖啡
原料:黄连10克,黄柏12克,黄芩15克,咖啡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前三味水煎,去渣取汁,兑入咖啡,加糖,每次服20毫升, 1日4次。
功能:清热解毒。
黄柏(中药)详细资料大全
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黄柏 别称 :川黄柏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芸香目 科 :芸香科 种 :黄皮树 分布区域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时间 :7月份 用量 :3~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生理特性,产 地,入药部位,炮制方法,性 味,归 经,功 能,主 治,相关配伍,用法用量,禁 忌,相关论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树皮。 炮制方法 1、黄柏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 2、盐黄柏 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3、黄柏炭 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 味 味苦,性寒。 归 经 肾、膀胱经。 功 能 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主 治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相关配伍 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3~12g。外用适量。 禁 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相关论述 《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