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的结构
菌体呈梨形。根瘤菌是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营养的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在根瘤中生活的菌体呈梨形、棍棒形或“T”“X”“Y”等形状,这种变形的菌体称类菌体。
根瘤菌有哪些作用?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氮元素。然而,占大气78%的氮却以分子态存在,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不能直接利用。工业合成氮肥,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且严重污染环境。能否让植物直接利用大气中广泛存在的氮源呢?
神奇的微生物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们把豆类植物连根拔起时,除了看到像胡子一样的根毛之外,根毛上还长有许许多多的小圆疙瘩。这些球状结构是由于一种微生物侵入植物根部后形成的“肿瘤”。植物身上的这种“肿瘤”不但不会使植物生病,反而成了专门供给植物营养的小“氮肥厂”。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根瘤中住着一种叫根瘤菌的细菌。它们侵入植物根部后,分泌出一些物质,刺激根毛的薄壁细胞,增殖而形成“肿瘤”。
根瘤菌依赖植物提供营养来生活,同时把空气中游离的氮气固定下来供给植物利用。一个小小的根瘤就像一个微型化肥厂,源源不断地把氮气变成氨提供给植物吸收。
生物固氮由两类微生物来实现。一类是能独立生存的非共生微生物,主要有三种:好气性细菌、嫌气性细菌和蓝藻(蓝细菌);另一类是与其他植物共生的共生微生物,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以及与水生蕨类红萍共生的蓝藻等,其中以根瘤菌最为重要。
什么是根瘤菌?
如果我们把大豆植株连根拔起,把它根部的泥土抖掉洗净后,就可以看见在它的根上长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瘤状物。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土壤中有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一种叫根瘤菌。豆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会不断地向外分泌一些有机物,根瘤菌吸收这些物质后便会侵入根的内部,刺激根内的细胞加速分裂,结果便在根上长出这些根瘤。
根瘤内的细胞受根瘤菌侵入后,便停止分裂,而细胞内的根瘤菌则大量繁殖并形成固氮酶。这种酶在常温常压下能把空气中80%的氮气制造成氮肥供植物利用。因此,根瘤就像一个小化肥厂那样,源源不断地为豆类植物提供氮肥。这就是为什么豆类植物不需要施氮肥照样能长得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得到好收成的原因所在。
豆类植物则通过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断地供给根瘤菌。这种双方各得其所的关系称作“共生”。只有到豆类植物结荚成熟后根瘤破裂,根瘤菌又重新回到土壤中。
根瘤菌是细菌还是真菌
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一般指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两属都属于根瘤菌目。根瘤菌细胞呈杆状,有鞭毛和荚膜,鞭毛为正常的活动器官,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属需氧型。
根瘤菌是细菌。在根瘤中生活的菌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梨形、棍棒型或T、X、Y等型,这种变形的菌体成为类菌体;类菌体在豆科植物体内不生长繁殖,却能与豆科植物共同固氮,对豆科植物有良好作用。
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根瘤菌的作用是什么
根瘤菌(rootnodulebacteria)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
根瘤菌是什么
根瘤菌 [gēn liú jūn]
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能促使植物异常增生的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杆菌。
正常细胞以鞭毛运动,无芽孢。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并产生相当量的胞外粘液。如根瘤菌属和慢性根瘤菌属都能从豆科植物根毛侵入根内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内成为分枝的多态细胞,称为类菌体。
还有土壤杆菌属,能够通过外伤入侵多种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致使植物细胞转化为异常增生的肿瘤细胞,产生根癌、毛根或杆瘿等。
中文学名
根瘤菌
拉丁学名
Rhizobium
界
细菌界
目
根瘤菌目
科
根瘤菌科
属
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
种
根瘤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