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政协”,可关注我们
编者按
金秋时节,三湘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过去的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乡村振兴新征途。十年间,一批批政协人肩负责任与使命,深耕乡村沃土,与村民们一道,以实干作笔,描绘出一幅幅脱贫致富的生动画卷。
近日,政协融媒记者采访了一批曾在脱贫攻坚或正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担任村第一书记的政协机关干部、政协委员,记录下他们喜迎党的二十大,建功新乡村的故事和感受。
口述人:刘忠诚
长沙市政协办公厅四级调研员,长沙市政协派驻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
刘忠诚(右)在槎梓桥村村民家中走访。
深秋的槎梓桥村,银杏金黄,白鹭群聚,花果飘香,书声朗朗,与农家小院相映成景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从2022年5月驻村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一直脚步不停歇,持续发挥政协驻村工作队独特优势,与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这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描绘更多绚丽的“政协色彩”。
这一年多来,我每月住村均在22天以上。作为一名“60后”政协机关干部,出生于农村,几十年后再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我也因此成为了山乡巨变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我很有成就感,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槎梓桥村位于宁乡市双江口镇,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7800余人,是全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建设任务最具挑战性的行政村。从以前的贫困山村到2022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槎梓桥村经历了一场华丽蜕变。
这些年来,长沙市政协、宁乡市政协、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和双江口镇党委、政府,携手助力槎梓桥村发展,实行挂图作战,推进“一村两品”产村融合和9个美丽屋场等项目建设,三天一调度推进,每周一观摩评比,形成“一班人、一幅图、一张网、一个表”的系统化统筹推进模式,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通过产业融合、产村融合,打造美丽村庄集群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进湖南优卓牧业有限公司,建成生态养殖基地、牧草种植基地、休闲旅游奶牛主题农庄,年产鲜奶7300吨,辐射带动农户560户;落地宁乡花猪示范养殖场项目,10个月快速完成养殖场建设并投入运营,跑出“槎梓桥速度”,目前年出栏花猪5万头;180户美丽庭院、5个美丽屋场连点成片成线,形成美丽宜居村庄集群,一批村民住上了别墅和洋房
槎梓桥村的丰收美景。陈飞摄
2022年6月,驻村工作队组织湖南高校来自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国外留学师生来村里考察,体验山乡巨变。临别时,留学生们在村留言簿上写道:“美哉!槎梓桥村,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幅美丽剪影!愿世界有更多的槎梓桥村。”
既聚焦村里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也紧盯乡亲们衣食住行小事,尽己所能,发挥政协特色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政协之力”——这是工作队驻村一年多来,始终坚守并为之践行的初心使命。
今年3月,针对槎梓桥村部分核酸检测点面临防疫人员短缺、防疫物资不足等问题,在非常之时,驻村工作队当即连夜紧急联系调度抗疫物资,及时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今年夏天,驻村工作队深度调研、积极奔走对接,促推长沙市政协搭建协商平台,市直相关单位现场办公,推动S321省道经过村里的3.8公里严重破损路基拓宽并柏油化列入长沙市项目计划,目前相关建设正在进行。村里有一户人家有2名残疾人,房屋远离村组道路,进出家门的路荆棘丛生,驻村工作队组织人员为其清障开路,并定期上门帮忙打扫卫生。上半年以来,我们共走访群众580人次,采纳群众建议31条,及时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
关于乡村振兴,在槎梓桥村工作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要以党建工作统一思想、激发干劲、汇聚合力;必须下好规划“先手棋”,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谋篇布局,明确边界红线;做好平台搭建工作,吸引各方发展力量与资源,方能促使乡村振兴工作更好、更快推进。
来源|政协云
记者 |李 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