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中常见的毒蛾类害虫有哪些?
主要为害果树、林木。园林苗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舞毒蛾:又名秋千毛虫。鳞翅目,毒蛾科。食性杂,能取食多种植物,主要为害杨、柳、栎、榆、桦、云杉、柑橘、柿、板栗、核桃、桑等树木,猖撅时能将成片林木叶片吃光。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块在树干、树皮缝、枝丫处、落叶层等处越冬。次年4~5月孵化为幼虫,6~7月老熟幼虫在树干上、树洞内,枝叶间吐丝固定虫体化蛹,成虫羽化不久即交尾产卵。初孵幼虫有群聚性,毛长体轻,遇惊扰吐丝下垂,可借风远距离传播,故称秋千毛虫。2龄以后的幼虫逐渐分散,白天潜藏在树下石块间、杂草丛或树皮缝内,傍晚后则成群上树为害,幼虫迁移能力很强的,饥饿时可远距离转移。雄成虫白天在林内翩翩飞舞,故称舞毒蛾。有趋光性。
杨毒蛾、柳毒蛾:同属鳞翅目,毒蛾科。幼虫为害柳和杨树,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个林木叶片吃光。
生活习性:西北一年发生两代,以1~2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下、树皮裂缝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杨、柳展叶时上树为害。杨毒蛾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夜间过于寒冷时,白天也外出取食。柳毒蛾昼夜均可活动。幼虫为害时常常吐丝拉网隐蔽。6月上旬开始老熟。杨毒蛾幼虫在树洞或土内化蛹,柳毒蛾幼虫在树上卷叶化蛹,不结茧。6月中旬开始羽化,卵产在树叶或枝干上,成块,上被一层雌蛾性腺分泌物。初孵幼虫发育很慢,并能吐丝悬垂被风吹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寻找隐蔽处越冬。成虫有趋光性。杨柳干基萌芽条及覆盖物多,杨毒蛾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幼虫:
利用毒蛾幼虫群集越冬习性,结合冬季修剪集中捕杀。10月间在树干束草诱集幼虫越冬,翌春3月幼虫上树前解下烧毁加以消灭。
2.清洁园圃:
清除枯枝落叶、摘除卵块及消灭初孵群集幼虫。
3.灯光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
越冬幼虫有50%活动时或各代幼虫3龄前群集时喷药。常用化学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1000~12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1200~1500倍液、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等。
请问这种虫子是什么虫,怎么治,把柳树叶都吃了?
尺蠖(chǐ huò),尺蛾的幼虫。
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统称。尺蠖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求 美国白蛾与柳毒蛾的区别
成虫:美国白蛾触角是双齿状的,柳毒蛾是羽毛状的;美国白蛾体型小,柳毒蛾大;美国白蛾足有橙黄色环,柳毒蛾有黑色环。
幼虫:美国白蛾全身黑色或黑绿色,被白色体毛,柳毒蛾全身黑毛,背上有黑色毛瘤。
柳毒蛾的发生规律
东北年生1代,华北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作薄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杨、柳展叶期开始活动,5月中旬幼虫体长10mm左右,白天爬到树洞里或建筑物的缝隙及树下各种物体下面躲藏,夜间上树为害。6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的把卵产在枝干上,进入棉田的柳毒蛾7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9月底二代幼虫作茧越冬。一、二代卵期10天左右,一代幼虫期35天、二代240天,越冬代蛹期8天,一代为10天
如何防治柳毒蛾?
柳毒蛾为害杨、柳、榛、槭等。是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20毫米,翅展33~55毫米,与杨毒蛾外形甚为相似,体、翅均白色。下唇须黑色。复眼外侧和下面黑色。触角主干白色。前翅白色,鳞片较稀,微透明而带光泽,前缘和基部微带黄色。
卵
浅绿色,卵块表面覆盖物银白色,表面较平滑。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41毫米。头黑色。体背有黄白色宽纵带,两侧各具1条黑色纵纹。毛瘤橙黄色或棕黄色。
蛹
体长18~26毫米。体表光滑,棕黑色,有黄白色斑。
【生物学特性】
1年2代。以幼虫在树下越冬。成虫习性与杨毒蛾相似。1~2龄幼虫有群集性,且可借风传播。白天夜间均取食,以白天为主。老熟幼虫化蛹场所与杨毒蛾相仿。
【防治方法】
参考杨毒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