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粉蝶的外形特征
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其色泽有深有浅,斑纹有大有小,通常在高温下生长的个体,翅面上的黑班色深显著而翅里的黄鳞色泽鲜艳;反之在低温条件下发育成长的个体则黑鳞少而斑型小,或完全消失。
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幼虫共5龄,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体色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背部有3条纵隆线和3个角状突起。头部前端中央有1个短而直的管状突起;腹部两侧也各有1个黄色脊,在第二、三腹节两侧突起成角。体灰黑色,翅白色,鳞粉细密。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黑色;后翅前缘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后翅底面淡粉黄色。
白粉蝶,体长约18mm,展翅宽45-65mm。头小,复眼黑褐色、圆形、突出,口器为虹吸式,下唇须特别发达,触角成棍棒形。胸部黑色,有灰色长毛,并夹有白色长的细毛。雌蝶翅基部有灰黑部分几占翅的一半,翅尖有三角形黑斑。雄蝶灰黑部分局限于翅基处,翅尖灰黑部分较淡。雌蝶的色彩一般比雄蝶深而明显。足细长,腹部细小 ,末端略尖,密被白色鳞片。
如何防治菜粉蝶(菜青虫)?
菜粉蝶又称白粉蝶。菜粉蝶指的是它的成虫阶段,幼虫期叫做菜青虫。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夏季停种十字花科作物,可明显减少秋季菜粉蝶的发生。②生物防治。苏云杆菌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和青虫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克以上,对水 800~1000倍喷雾防治,在气温 20℃以上使用,具有效果高、无公害、不伤天敌等优点。③药剂防治。田间见到虫口即应开始喷药,每隔5~7天一次,连续数次,直至危害程度得到控制。常用的药剂有: 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20%灭幼脲1号乳剂500~1000倍液、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00倍液。
菜粉蝶是什么?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中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
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
菜粉蝶各地普遍发生,各地年生代数不同,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地区1年3~4代,黄淮地区5~6代,长江流域地区7~9代,广州可发生12代左右,华南地区无滞育现象,各个虫态均可越冬。
扩展资料:
越冬蛹的羽化时间在全国各地差异较大,江南各地于第二年早春2~4月份羽化,华北4~5月份,东北5~6月份。
由于越冬蛹所处的环境复杂,温度差异大,因此,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持续很长,羽化期可长达一个月之久,这是导致以后田间发生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也给预测预报和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年中危害盛期也因地而异,在南方以春末夏初(4~6月份)和秋初(9~11月份)两次盛发,华北5~6月份和8~9月份,东北地区则在7、9月盛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