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1)肥效相同时,尿素与硝酸
(1)肥效相同,即含N元素质量相同,m(尿素)×
2N
CO(NH2)2
=m(硝酸铵)×
2N
NH4NO3
,即m(尿素)×
28
60
=m(硝酸铵)×
28
80
,所以,
m(尿素)
m(硝酸铵)
=
3
4
,
尿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铵,据原子守恒写出方程式为:CO(NH2)2+2H2O═(NH4)2CO3,故答案为:
3
4
;CO(NH2)2+2H2O═(NH4)2CO3;
(2)①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反应吸热,故答案为:吸热;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
②由图示可知,两步反应的完成的热效应与一步完成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将两个反应相加可得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
故答案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
(3)据题意可知,氯气氧化了尿素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氯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NH2)2+3Cl2+H2O═N2+CO2+6H++6Cl-,
故答案为:CO(NH2)2+3Cl2+H2O═N2+CO2+6H++6Cl-;
(4)2分子尿素失氨气缩合,结合乙醇脱水成醚,由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NH3↑,故答案为:++NH3↑.
氮肥的合成办法?哪个办法更简单?
选1
1 不用消耗大量的电,也不用高温消耗大量的能量
2 吸收太阳能电解海水的成本高,步骤又多
3 高温对设备要求高,消耗能量也高。
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作氮肥”怎么就能析出
侯德榜制碱法高温析出什么晶体
(联合制碱法)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他的溶解度很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一) 尿素又称碳酰胺,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其反应分
(一)①由图象可知在15分钟左右,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后不再变化,发生的是第一步反应,氨基甲酸铵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达到平衡,发生的是第二部反应,从曲线斜率不难看出第二部反应速率慢,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故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决定,
故答案为:二;
②依据图象分析,二氧化碳再进行到10min时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此时的反应速率为=
1mol?0.25mol
500L
10min
1.5×10-4mol/L?min,
故答案为:1.5×10-4mol/L?min;
③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气体He,对平衡不产生影响,故CO(NH2)2(l)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二)a mol/L的氨水与b mol/L的硫酸以3:2体积比混合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设硫酸的体积为2V,则氨水的体积为3V,n(SO42-)=bmol/L×2V=2bVmol,电荷守恒:n(NH4+)+n(H+)=2n(SO42-)+n(OH-),溶液呈中性,即n(H+)=n(OH-),即n(NH4+)=2n(SO42-)=4bVmol;c(OH-)=10-7mol/L,c(NH4+)=
4bVmol
3V
=
4b
3
mol/L,氨水中的电离常数为=
c(NH4+)?c(OH?)
c(NH3?H2O)
=
4b
3
×10?7
a?
4b
3
=
4b
3a?4b
×10?7mol/L,
故答案为:
4b
3a?4b
×10?7mol/L;
(三)(1)氢气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已知在25℃,101KPa条件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Q=2×142.9kJ=285.8kJ,故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
故答案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
(2)①C(s)+H2O(g)?CO(g)+H2(g),
A.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内的压强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正确;
B.消耗水蒸气是正反应,生成CO也是正反应,故消耗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
C.密度=
总质量
体积
,总质量在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的密度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正确;
D.单位时间有n个H-O键断裂是正反应,同时有n个H-H键断裂是逆反应,但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单位时间有n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n个H-H键断裂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C(s)+H2O(g)?CO(g)+H2(g),
开始(mol):6 0 0
转化(mol):a a a
平衡(mol):6-a a a
K=
a×a
6?a
=1,a=2,故x应满足的条件是:x>2,
故答案为:x>2;
(四)(1)根据图2可知:上述生产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上述电解反应在温度小于900℃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0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钠,则阳极的电极反应是碳酸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的过程,电极反应为:2CO32–4e-═2CO2↑+O2↑,阴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碳,依据电子守恒和传导离子配平书写电极反应为:3CO2+4e-═C+2CO32-;
故答案为:2CO32–4e-═2CO2↑+O2↑;3CO2+4e-═C+2CO3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