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是什么
问题一:胡瓜是什么? 胡瓜又名刺瓜、黄瓜或王瓜,原产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胡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甚多,依其生态特性可区分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叶系统胡瓜和温室系统胡瓜等。
一、大胡瓜品种
1、万绿(杂交种)
植株生长势强,侧蔓较短也较少,早生,果形粗大端直,果色浓绿,果刺白色稀少,果面平滑具果粉,肉厚,子室小,耐病毒病和露菌病。
2、彩绿(杂交种)
植株生长旺盛,茎叶粗大,分枝多,果实较长,果色青绿色,果面有皱沟和白粉,白刺,耐贮运,对露菌病和病毒病的抗病性较强。
3、中市九号(杂交种)
植株生长旺盛,侧蔓多,结果早,果形中等,果色绿色,白刺,果粉少,耐热性较差,对露菌病和病毒病的抗病性较弱。
4、绿丰(杂交种)
植株生育强健,茎叶较少,侧蔓亦少,中晚生,果形较 瘦,果色浓绿,白刺,有果粉,耐贮运,耐露菌病。
5、台农一号(杂交种)
植株生长旺盛,早期产量高,产量稳定,果实端正,果色浓绿,具果粉,果刺白色稀少,果肉较厚,子室小,贮运性强,抗胡瓜嵌纹病毒和木瓜轮点病毒-西瓜系统,耐矮南瓜黄化嵌纹病毒、露菌病和白粉病。
二、小胡瓜(花瓜)品种
1、喜燕(杂交种)
植株生长旺盛,茎蔓粗壮,雌花着生节位较低,结果性强,果色淡绿色,果形直正美观,白刺,肉质脆嫩,且有甜味,不空心,品质优良,抗露菌病,耐病毒病。适于各地春夏秋三季栽培,早生。
2、凤燕(杂交种)
植株生长势强,茎蔓粗壮,分枝性强,节间较短,早生,雌花发生多,主蔓和侧蔓都能结果,着果力强,产量高,果实端直,果色淡绿,白刺,抗露菌病,耐病毒病。
3、中市252号(杂交种)
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中等,着果节位较低,结果力强,果长中等,果色绿色,白刺,耐露菌病和病毒病。
4、群燕(杂交种)
植株生长中等,分枝性强,高雌性品种,雌花形成对日照钝感,着果力佳,可连续着果,单株结果数多,果色淡绿色,果刺黑色而细,果面平滑,果长10-12cm,果重约200g,抗病性弱。
三、四叶系统品
南燕(杂交种)
植株生育强健,侧蔓多,节间长,早生,主蔓和侧蔓都可结果,果长40-45cm,宽3.5cm,果皮绿色,果面有皱沟,果刺特别多,果肉青脆,果心特小,种子少且发育慢,耐露菌病和病毒病。
还有个答案。。
台湾一综艺节目主持人
问题二:胡瓜是什么啊?什么时候种? 胡瓜又名刺瓜、黄瓜或王瓜,原产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胡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甚多,依其生态特性可区分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叶系统胡瓜和温室系统胡瓜等
问题三:胡瓜是什么蔬菜 胡瓜是水果还是蔬菜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一说隋炀帝所改)。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
现代生活,黄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的健康食品。生吃黄瓜可以美容养颜,也可以用作减肥的食材
问题四:台湾人说的小胡瓜是什么意思 胡瓜,触芦科胡瓜属蔓性植物,台湾地区的栽培面积约三千公顷以上,分成大胡瓜与小胡瓜三大类。小胡瓜又称小黄瓜或花胡瓜,在宜兰及花莲二县栽培面积皆在一百公顷以上,为辖区内大宗之瓜果类蔬菜。
问题五:据说黄瓜原名叫胡瓜・・・又与外形不符・・为什么叫胡瓜? 黄瓜名字的由来是: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个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现在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而闻名全国的品种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宁阳刺瓜。
问题六:胡瓜的儿子叫什么 胡子
问题七:最近人们都说生胡瓜,什么意思 嗯 是 胡巴吧,搜妖记里面的。
问题八:古时候的西域为什么把黄瓜叫胡瓜 中国古代习惯吧少数民族的东西都叫做“胡X”例如“胡床”,“胡琴”等等,都是指从胡人(少数民族)传进来的东西,黄瓜也是其中之一。
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当时称为胡瓜,后来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出于匈奴别部)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也有说隋炀帝所改。
问题九:胡瓜的学名是什么啊?知道的告诉一声 胡自雄
问题十:胡瓜是什么啊?什么时候种? 胡瓜又名刺瓜、黄瓜或王瓜,原产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胡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甚多,依其生态特性可区分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叶系统胡瓜和温室系统胡瓜等
王瓜种下当年能结果子吗
能。王瓜通常是在每年的8月份到11月份的时候,就会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所以一年之内是能够结果子的。王瓜,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纸质叶片,轮廓阔卵形或圆形。葫芦科栝楼属植物。
什么是玉瓜
玉瓜又称王瓜,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纸质叶片,轮廓阔卵形或圆形,叶基深心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细脉网状;叶柄纵条纹,花雌雄异株。花梗短,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花丝短,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花萼及花冠与雄花相同。果实卵圆形、5-8月开花,8-11月结果。
玉瓜的热量比较低,水分含量又非常高,除了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铁元素,磷元素以外,其他的营养物质含量都是比较低的,而玉瓜籽里面的热量比较高,还有一些磷元素,铁元素以及蛋白质,一般吃玉瓜籽是不吃的。
玉瓜呈长方体十字形,分3室,两端每室外边各有一圆形凹陷或成小孔状,室内中空。中间1室外围有1人宽环,长1-1.2厘米,宽6-8mm。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有时两端略呈亮灰色。全体粗糙,有众我的小突起。体轻,种皮坚硬,破开后,中间室内可见2片长方形的子叶,油性大。气微,味淡。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玉瓜
王瓜的药用价值
味苦,性寒。归心、肾经。
⑴《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⑵《医学入门·本草》:“味酸。”
⑶《医林纂要·药性》:“苦,寒。”
⑷《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⑸《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⑹《湖南药物志》:“有毒。” 清热,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性咽喉炎。
⑴《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
⑵《医学入门》:治噎膈。 孕妇、虚证禁服。
⑴《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⑵《本草从新》:“稍稍挟虚,切勿妄投。” ⑴《本经》: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⑵《别录》:疗诸邪气热结,鼠痿,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
⑶《唐本草》:疗黄疸,破血。
⑷《日华子本草》:通血脉,主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排脓,热劳。治扑损,消瘀血,破症癖,落胎。
⑸《纲目》: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疮。
⑹《本草备要》:泻热,利水,行血。治伤寒发斑。
⑺《本草经疏》:王瓜根,其能除湿热热毒,大约与栝楼性同,故其主治内疽消渴,邪气热结,鼠痿痈肿等证,皆与栝楼相似,而此则入血分诸病为多耳。
⑻《本草述》:《经》云,寒泣血,而《本经》于王瓜主治,乃以苦寒而致活血之用,盖观《本经》首云消渴、内痹,乃继以瘀血、月闭,则知此种所治之瘀血,盖因于热者也。即《别录》首云疗诸邪气热结,而《日华子》亦首主天行热疾,则其义益明矣。虽然,细绎其用,非专以通瘀为功也。如《别录》更云止小便数不禁,又云逐四肢骨节中水。夫小水及四肢骨节中水,与人身之血是二是一,故又以仲景《金匮》方治经水不利,带下小腹满,或经一月再见者,俱主以王瓜根散者参之,如其专于通瘀,何为有两利之功哉?绎《本经》益气二字,乃其功耳。先哲所云,气如橐YAO,血如波澜是也。
⑼《本经疏证》:土瓜根之治,大率皆似通而实不之候,故《别录》所载,既云妇人带下,紧接以不通,四肢骨节间有水,小便仍利;与《金匮》所谓经水不利,月事一月再行者,若合符节。即阳明津液内竭,大便不通之不容下者,以此导之,则亦可知其旨趣之所在矣。
⑽《本草正义》:土瓜根以视萎根,苦寒过之,故能通热结之血瘀,亦与《别录》言萎根通月水同义,非泛治诸虚不足以痹着瘀血月闭也。寒热酸疼,亦以热胜而血液不足,则为疼酸。所谓益气者,亦以热能伤气,去热即所以益气,又即《本经》萎根补虚安中之义。其能愈聋者,聋必耳中隆隆,皆气火上腾为病,苦降清火,斯内无震动而耳自聪矣。《别录》治诸邪气热结,五字作一句读,所谓邪气者,即热邪也。鼠痿痈肿,无非热结留血之病。带下之与不通,虽似病状绝异,然此之不通,仍以瘀热而言。带下则固多有湿盛热烁,灼成浊垢者,导其热,清其瘀,则带下自己,其止小便数,亦与萎根止小便利同一功用。
⑾《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
⑿《医学入门·本草》:“治噎膈。” 性状鉴别:本品呈长方体十字形,分3室,两端每室外边各有一圆形凹陷或成小孔状,室内中空。中间1室外围有1人宽环,长1-1.2厘米,宽6-8mm。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有时两端略呈亮灰色。全体粗糙,有众我的小突起。体轻,种皮坚硬,破开后,中间室内可见2片长方形的子叶,油性大。气微,味淡。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红棕色。①种皮表皮细胞为1列栅状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长短不一;角质层淡黄棕色或几无色,厚薄不匀,约至22μm;表面观呈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波状弯曲的角质细条纹,有的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②厚壁细胞为靠外侧的种皮厚壁细胞,多成片存在,细胞较大,壁较厚,黄棕色。③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较小,壁甚厚,红棕色,呈类方形、类圆形、圆形、圆多角形或类长方形,有的有少数分枝,直径25-68μm,长约至132μm,壁厚6-23μm,孔沟明显,胞腔内充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其中包埋有草酸钙方晶,也有1个石细胞含2个结晶。④星状细胞形状不规则,具数人分枝或突起,细胞直径11-27μm,壁稍厚者无色或淡棕色,较厚才棕色,木化,纺孔明显。⑤草酸钙方晶呈类主形、双锥形或类多角形,直径3-11μm,长至17μm。⑥色素块红棕以,大小不一,散在。⑦子叶细胞充满类圆形和类多角形糊粉粒,直径2-15μm;并含脂肪油滴和脂类物质。
王瓜长什么样呢?
王瓜: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纸质叶片,轮廓阔卵形或圆形,叶基深心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细脉网状;叶柄纵条纹,花雌雄异株。花梗短,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花丝短,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花萼及花冠与雄花相同。果实卵圆形、5-8月开花,8-11月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纺锤形,肥大。茎细弱,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
叶片纸质,轮廓阔卵形或圆形,长5-13(-19)厘米,宽5-12(-18)厘米,常3-5浅裂至深裂,或有时不分裂,裂片三角形、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具细齿或波状齿,叶基深心形,弯缺深2-5厘米,上面深绿色,被短绒毛及疏散短刚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茸毛,基出掌状脉5-7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茸毛及稀疏短刚毛状硬毛。卷须2歧,被短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或1单花与之并生,总花梗长5-10厘米,具纵条纹,被短茸毛;花梗短,长约5毫米,被短茸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全缘,被短柔毛,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长6-7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顶端径约7毫米,被短茸毛,裂片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约1.5毫米,渐尖,全缘;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长14-15(-20)毫米,宽约6-7毫米,具极长的丝状流苏;花药长3毫米,药隔有毛,花丝短,分离;退化雌蕊刚毛状。雌花单生,花梗长0.5-1厘米,子房长圆形,均密被短柔毛,花萼及花冠与雄花相同。形、卵状椭圆形或球形,长6-7厘米,径4-5.5厘米,成熟时橙红色,平滑,两端圆钝,具喙;果柄长5-20毫米,被短柔毛。
种子横长圆形,长7-12毫米,宽7-14毫米,深褐色,两侧室大,近圆形,径约4.5毫米,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1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