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物毒性作用包括哪些类型和含义

(1)(1)(1)(1)含义含义含义含义:

药物毒性作用通常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部分,往往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是体现的危害性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2)(2)(2)(2)类型类型类型类型: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过敏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是可预知,应该尽量避免。

致癌性致癌性致癌性致癌性:是长期用药产生的毒性,主要通过损伤遗传物质产生肿瘤,也可通过非遗传物质损伤途径产生,还可以是迟发效应。

生殖毒性生殖毒性生殖毒性生殖毒性::::针对育龄人群,用药后对生殖系统、与生育相关的神经或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毒性效应。

发育毒性发育毒性发育毒性发育毒性:特指孕期用药,药物直接对胚胎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的致畸毒性。多代生殖毒性评价,涉及药物对子代生殖系统的影响。

致突变与遗传毒性致突变与遗传毒性致突变与遗传毒性致突变与遗传毒性:用药后对遗传物质引起的损害。某些药物可损伤人类的遗传物质而发生突变作用,从而产生对人类本身及后代的影响。

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仍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望采纳

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名词解释药理学

什么是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

副作用:是指药物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因为一种药物可以有多种作用,当利用它的一种作用治疗疾病时,所表现出来的其他作用称为副作用。因其副作用与治疗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例如,在用阿托品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其抑制腮腺分泌的作用,而使病人出现口干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常可通过合并用药使其减小或消除。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有时用药量不大,但是病人存在着某些遗传缺陷,或患有其他疾病以及对此种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出现的一些严重症状,就称为毒性作用。如长期大量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所引起的听神经损伤,也叫药物中毒性耳聋,就是药物毒性作用的结果。

过敏反应:也叫特异质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只发生于对某些药物非常敏感的病人身上,而一般人,即使应用较大剂量也不会发生这种反应,说明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起到了致敏原的作用,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也可以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者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例如阿司匹林引起的荨麻疹、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耐受性:指少数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低,甚至用到中毒剂量才产生治疗作用而不引起中毒的一种特性。为防止耐受性产生,应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可与其他药交替使用或采用间歇服用的方法。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在精神上产生依赖性,停药后会出现主观上的不舒服,但没有严重的精神和全身症状,病人会要求继续应用该药来避免停药时的不适。依赖性继续发展就成为成瘾性,中断用药时可引起戒断症状,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口水,呵欠连天,出汗,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防止的办法是不要长期或超剂量使用安眠药及成瘾性镇痛药,严格掌握他们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

抗药性:也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对于药物的抵抗性。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病原体反复多次与之接触后反应性降低,以至病原体能抵抗该药而不被抑制或杀灭。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剂量要足够,疗程要适当,避免长期使用,可与其他药合用,从不同环节控制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

一、直接损伤作用

如强酸或强碱可直接造成细胞和面板粘膜的结构破坏,产生损伤作用。

二、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

受体是组织的大分子成分,它与配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效应。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通常有立体特异性,化学结构的微小变化就可急剧减少甚至消除毒物的生物效应。但在毒理学反应中不能过分强调立体选择性的意义。因为活性差别不仅可延伸到结构的不同毒物和几何异构体,还决定于是否具有手性结构特点的毒物。研究表明,许多毒物的有害作用是直接与干扰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关。最突出的例子是失能性毒剂,如毕兹就是阻断了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而产生失能作用。

三、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

易兴奋细胞膜的维持和稳定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毒物可以多种方式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例如,有些海产品毒素和蛤蚌毒素均可通过阻断易兴奋细胞膜上钠通道而产生麻痹效应。

四、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

许多毒物所产生的有害作用,是通过干扰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以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例如,铁在血红蛋白中的化学性氧化作用,由于亚硝酸盐形成了高铁血红蛋白而不能有效地与氧结合。毒物引起ATP耗竭有许多不同的途径,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 扰可能是最常见的原因。另一类是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传递的药物。如全身性毒剂氰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它们可分别抑制呼吸链中的不同环节,从而使细胞耗氧量降低,因而作用物氧化受阻,偶联磷酸化也无法进行,ATP生成随之减少。

另一种机理是ATP的过度利用和抵偿,如乙基硫氨酸的肝毒性即与此有关。细胞内ATP 的缺乏将危及甚至终止细胞主动转运过程,细胞的特定隔室里的离子浓度如Na+、K+ 、Ca2+浓度将发生改变,各种生物合成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将减少,肝细胞不能有效地形成胆汁。

五、与生物大分子结合

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逆的。如底物与酶的作用是可逆的,共价结合形成的加成物是不可逆的。

(一) 与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分子中有许多功能基因可与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共价结合,除了各种氨基酸分子 *** 同存在的氨基和羟基外,还包括丝氨酸和苏氨酸所特有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等。这些活性基团常常是酶的催化部位或对维持蛋白质构型起重要作用,因而与这些功能基团共价结合最终会抑制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出现组织细胞毒性与坏死,诱发各种免疫反应和肿瘤的形成,还可出现血红蛋白的自杀毁灭和酶的抑制。另外,有些毒物与组织蛋白中的氨基、巯基、羟基等功能基团结合发生酰化反应,从而影响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如光气中毒。

(二) 与核酸结合

毒物母体直接与核酸进行共价结合反应较少见,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活性代谢产物与核酸碱基进行共价结合,使碱基受损,基因突变、畸变和癌变等。

DNA加成物的形成可引起细胞毒性、诱变作用、改变蛋白质- DNA相互作用和肿瘤的启动等。如芳香胺可引起碱基置换型改变,活化ras癌基因。许多作者研究了DNA加成物与致癌性的因果及数量关系发现:1、多环芳烃类和烷化剂的加成物形成能力与整体致癌作用存在着相关;2、加成物形成与体外细胞转化及肿瘤诱导呈正相关;3、敏感动物种系与耐受动物种系相比,靶组织中加成物水平较高。例如,糜烂性毒剂硫芥等可与DNA结合发生烃化作用而引起中毒。

(三) 与脂质结合

这方面研究较少。脂质最易产生共价结合的部分是:磷脂酰丝氨酸、胆碱与乙醇胺。如,氟烷与乙烯叉二氯的活性代谢物可与细胞膜乙醇胺共价结合,从而影响膜功能。

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知识点——一般毒性作用

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化学毒物的时间长短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可划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1.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其试验目的是求出化学物对试验动物的致死剂量(一般以LD50表示)以及其他毒性引数,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急性试验动物最好选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包括齧齿类和非齧齿类进行,实际工作中多选用大、小鼠,雌雄各半,通常选择初成年动物,LD50的测定一般要求计算试验动物接触受试物后14天内的总死亡数。

2.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1)亚慢性毒性是指人或试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化学毒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其试验目的是获取亚慢性毒性的引数如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估测阈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设计提供依据。

(2)慢性毒性:是指人或试验动物长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其试验目的是确定长期接触化学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最小有作用剂量或阈剂量和对机体无害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阐明化学毒物慢性毒作用性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为制定化学物质的人类接触安全 *** 标准如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以及进行危险性评估提供毒理学依据。

(3)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最好选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包括齧齿类和非齧齿类进行,雌雄各半,动物年龄一般为初断乳的动物。

(4)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即动物每摄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中毒症状;脏器系数;血液指标;生化指标)、病理学检查和特异指标(反应受试物的中毒特征)。

外来化学物质是从哪些方面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

有麻痹神经的,像神经毒气

有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缺氧窒息的,比如CO、NO、NO2

有重金属元素与体内的蛋白质反应导致蛋白质变性产生毒素的

有直接腐蚀机体,导致内出血。

有放射性元素导致体内蛋白质变性或器官受损伤

方面很多的,这只是部分

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化学物质的啊,化学物质的性质有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比较基本的应该就是氧化性和还原性了吧,不过考虑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当然也不一样啊~

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 释出时间:2009-2-6 11:43:35 药物作用的机制有以下5 种: 1、特异性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抑制酶的活性:有些药物通过抑制某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 3、影响代谢过程:多种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磺胺药、胰岛素、抗生素、噻嗪类利尿药及丙磺舒等。 4、通过理化特性: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特性而发挥作用,如挥发性 *** 、渗透性利尿药和泻药等。 5、通过化学反应:有些药物通过直接的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如络合剂及制酸药等。

化学物质的性质变化有哪些,?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化学物质的基本物性资料有哪些

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折光率,有的物质还有闪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燃烧热等等

肝素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治疗己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预防血液透析时体外回圈中的血栓形成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

您好,答题不易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有哪些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1419.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12:15
下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12:24

相关推荐

  • 甘氨酸螯合铁不与其他营养素争(甘氨酸亚铁和甘氨酸螯合铁)

    甘氨酸亚铁和氨基酸螯合铁的区别? 人总是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珍惜我们美好的明天 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接近梦想,越挫越勇,吃尽酸甜苦辣,能够抵御寒冬,也能够拥抱春天,这样的才叫生活。 甘氨酸铁螯合成物在鸡饲料有什么作用 甘氨酸螯合铁的主要作用为:①促进微量元素消化吸收,提高生物学利用率;②防治疾病,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③减少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延长饲料的保质期…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13日
    00
  • 降低农药化肥使用率 农药化肥减少使用的重要意义

    蔬菜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方法,都是什么? 现明确提出几个方面减少蔬菜化肥含量的方式,供各位参照。 一,采用抗病品种 采用抗病品种是减少蔬菜病发的基本,但一定要挑选合适本地生产制造的增产,抗病性虫,抗旱性强的改良品种。 二,提升种植管理方法 1.有效轮种倒茬。如茄豆类蔬菜蔬菜与葱姜蒜类蔬菜轮种,不但可分明地缓解病害,并且有高产实际效果。 农作物种植技术性 2.消除…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5日
    00
  • 2024枣树展叶期管理技术

      整枝   抹芽 从4月下旬开始,对萌发的新枣头,如不需要作延长枝和结果树组培养,应从基部抹掉,时间越早越好。   摘心 从5月中旬开始,枣头尚未木质化,一次枝仍为绿色时进行。除留作培养主枝、延长枝和侧枝的以外,对其余树枝,都要根据空间大小进行摘心。对有空间可培养大型枝组的枣头,可在7~8节时摘心。从5月下旬开始,当枣吊第8~9片叶展开后,将生长点摘除。此…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27日
    00
  • 氨基酸有用吗(人体自身合成的氨基酸能否满足生命需求?)

    氨基酸有用吗 【味精、鸡精有害?】 真是搞不懂,为什么大家对味精、鸡精那么忌惮,担心吃了会损害健康。 味精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二十种氨基酸之一,绝大部分食物蛋白质当中都有。钠是食盐的有效成分,俺们天天吃。 而且,作为调味品,味精鸡精用量是非常小的。稍加一点味道变鲜,加多了反而有苦味,不用担心过量问题。 至于高温下产生有害物质,就更加不靠谱了。谁…

    肥料资讯 2022年8月26日
    00
  • 调节法 认知调节法

    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 1、呼吸放松调节法:通常情况下,呼吸是通过口腔和胸腔完成的,但呼吸放松调节法中提倡腹式呼吸,它是一种以腹部作为呼吸器官的方法。首先,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好或坐好,身体自然放松;其次,慢慢地吸气,吸气的过程中感到腹部慢慢地鼓起,到最大的限度的时候开始呼气;呼气的时候感觉到气流经过鼻腔呼出,直到感觉前后腹部贴到一起为止。 2、音乐调节法:音乐调…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4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