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板结了怎么解决?
1、植株根系呼吸受阻
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的情况下,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多以主动运输方式,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吸收。
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发育
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处于这种状态的植株根系会因缺氧而导致活力下降。
3、造成植株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状的表现,不一定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
四、土壤板结的解决途径
1、深耕、旋耕相结合
科学适度深耕应为35公分左右,有利于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和作物根系生长。
2、改善粘滞土壤
采用参沙客土和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彻底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3、有效促进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秸秆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分解、软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适当使用土壤改良剂
使用土壤改良调理剂,改良剂中的硅、钙、铁等二价阳离子与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能快速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同时调节土壤的固相、液相、气相比例。
5、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化验依据,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增施有机肥,减少纯化学肥料施用量,合理施用有机活化营养套餐肥料嘉美红利、赢利来、内钾德等,这样土壤不仅不会板结土壤,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能避免板结的发生。
扩展资料:
造成土壤板结的因素
1、耕作方式
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很多人选择旋耕作业,这样的耕作能够达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省时省工的好处,因而普及较高,但是旋耕的深度往往太浅,农田土壤质地太粘,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公分,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化肥的过量使用
(1)在肥料使用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化学肥料的危害作用。过多、过频的使用化学肥料,导致秸秆还田量减少,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钾肥与铵态氮类肥的使用,一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2)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塑料产品的使用
在设施棚室中,由于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4、机械镇压、翻耕
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5、不合理灌溉
由于人们不合理抗旱,采用大水漫灌,再加上气候干燥等因素,使得大部分水分短时间内被蒸发,造成土壤表层板结,也可能造成洪涝的水沉现象,导致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土壤板结。
6、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水土流失
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田地里的土壤板结是怎样引起的?该怎么解决?
施肥不合理导致的,土壤施肥就跟人吃饭一样,大化肥好比馒头,得多多土壤板结俗话说就是土地变硬了。我先来说说土壤板结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有几大原因。
一 是由于风沙、暴雨水土流失。土地表层的细土颗粒在风吹雨打后被带走,由于土壤结构的破坏导致土吃才能吃饱,微量元素肥好比蔬菜和肉,要搭配着吃,你不吃,容易营养不良,微生物菌肥好比糖盐酱油醋,不光是好吃不好吃,关平时养花浇水施肥样样不少,可还是把花草养成了营养不良的样子,这时候可以看看我们的盆土,是不是已经变得硬邦邦甚至龟裂了呢?
土壤作为植物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养护不当土壤反而会成为养不好土壤板结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土质成分配比不合理。要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板结,就必须设定合理的基质配比。我的经验做法是,配比1/3的粘土,1/3的沙子,1/3的锯末或长期使用化肥,秋天不翻耕:过去我们讲秋天深翻深耕,现在秋收后大部分地方不进行深翻深耕,甚至有些地方秋天不耕,第二年硬茬播种,导致土壤板结。应提倡秋天深翻深耕,加厚活土层。氮磷钾化肥施用,像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生成难溶性沉淀,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便出现板结。以及浇水过多或者长时间干旱不及时浇水,都会可能造成土悟空问答中会出现有类似于相似的提问,例如:这条提问和土壤板结会产生哪些危险?应该如何治理?基本类似于相似的。重复回答意义不大,不妨辛苦大家来访阅读。故在本提问,不作回答。
改良粘土土壤板结的有效办法有哪些?
【改良办法】:
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如利用作物秸杆有机肥,以及优质商品有机肥,最好施用高含量的微生物菌剂。
减少化肥的施入量,提高农民对各种肥料作用的认识,对化肥的用量要结合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配方施肥,这样既控制了盲目施用化肥的用量。也减少了不合理的投入,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进一步推广旱作农业,实行喷灌,或提倡利用夏季多储雨水,充分利用地上水。有条件的也可利用深井水。
打破陈旧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推广秸杆还田,免耕覆盖,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以保土壤结构不遭破坏。
【粘土土壤板结的原因】:
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
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500px,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
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据统计1951年没有化肥,以玉米为例亩施农家肥在2000kg以上,亩产96.5kg, 70年代亩施化肥48.1kg,平均亩产239.3kg,比1951年亩增产142.8kg,平均每千克化肥增产2.97kg,2000年以来亩施化肥提高到80kg以上,亩产在390kg,比1951年亩增产293.5kg,平均每kg化肥增产3.67kg,产量没有明显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低。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风沙、暴雨水土流失。
遇到风沙、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板结。
【危害】:
根系能力下降
土壤板结会导致透气性下降,这样就会使得根吸收到的氧气减少,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根系的有氧呼吸减弱甚至进行无氧呼吸,然后就是根系提供的能量减少,这样就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导致缺素症
缺素症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
土壤板结应该怎么改善?土壤板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1)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
①土壤质地太黏,耕作层较浅。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厘米,使得土壤中的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浇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②有机肥严重不足,稭秆还田量较少。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③长期偏施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氮肥过量施入,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的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2)解决土壤板结的措施
①客土。若土壤太黏,采用掺沙和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彻底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
②增施有机肥。稭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把有机质含量提高到3%以上。
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化肥施入土壤不仅不会板结土壤,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避免板结的发生。
④适度深耕。深耕的深度应为30厘米左右,有利于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和根系生长。
⑤深耕与镟耕相结合。深耕不必每年进行,结合镟耕,隔3-5年深耕1次,充分解决镟耕深度不足、耕层变浅的问题。
⑥推广施用生物肥料。进一步改良土壤,减少板结。以上就是辣椒土壤板结的原因和改良措施,希望对大家以后种植辣椒有所帮助。
土壤结块怎么解决
一、土壤结块的原因
1、由于土壤质地太黏而造成。土壤板结一般是土壤盐渍化的伴生结果,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或单一偏施无机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破坏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从而土壤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土壤微团聚体分散系数上升,致使耕层土壤发僵,土体粘韧板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土壤板结。
2、因为有机肥不足造成的。施用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也可以引起土壤有机质下降、板结。
3、塑料制品的过多使用,加上用后又没有彻底清除,塑料胶状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二、解决措施
1、土壤质地太黏而造成的,可以向土中掺沙,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
2、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众所周知,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组成,它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
3、增施微生物菌剂,加大有益微生物的投入。板结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条件失衡,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有一定的破坏,导致土壤环境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发生严重。
4、平衡施肥。
除了注意平衡氮磷钾肥的比例,以及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外,后期追肥时,建议配合或单独施用富泰威宜冲旺或冲动海藻水溶肥,两类水溶肥中的有机因子亦可增加土壤团粒的形成,起到打破土壤板结的效果。
5、要减少或杜绝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用了也要彻底清除,不可滞留土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