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航天蔬菜基地上,技术人员种植的黄瓜、西红柿、长豆角等航空蔬菜陆续开始采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采摘游玩。
上过天的种子,
今天,
记者一行前往赵家桥村一探究竟。
2022年首次试种最初面积只有6亩,现在,航天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30亩。赵家桥村村委会副主任陆健飞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走进了位于中国航天科普馆旁边的航天蔬菜种植基地。
所谓航天蔬菜,是将普通蔬菜的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返回地面后进行培育长成的蔬菜。眼下正值果蔬收获旺季,向着大棚里看去,生瓜、茄子、西红柿一排排整齐列队,长势喜人、生机盎然。
一进大棚,指着地上一堆刚收获的西葫芦,陆健飞笑着说:好多人问我航天蔬菜有什么不一样,反正在我这种‘门外汉’看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比较大。一般的西葫芦重量在半斤到一斤,颜色呈青白色,而用航天种子种出来的西葫芦,重量通常在五六斤左右,外皮呈墨绿色,看起来更似长条南瓜。
除了敦实的西葫芦,硕长的黄瓜也十分抢眼,到了黄瓜采收的尾季,藤条上的黄瓜一半已经过熟,颜色渐黄,另一半正值壮年的绿黄瓜则显得格外壮实,如小臂一般长、腕口一般粗的黄瓜比比皆是。随后,记者品尝了一根航天黄瓜,其口感与普通黄瓜差别不大,一样爽脆、清香。
我们也没有对这些太空种子特殊对待,一般的蔬菜怎么种,航天蔬菜就怎么种,引水、除草、扎杆,都是一样的流程、一样的方法。一位负责采收的村民告诉记者,每年,太空种子抵达赵家村后,会经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由村里的农活好手负责栽种和采收。
目前,航天蔬菜种植基地栽种着青椒、茄子、豇豆等七八种航天育种而来的蔬菜,每到收获季,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研学、游玩、采摘。大部分人对航天蔬菜都有好奇,见到了还不算,更想尝一尝味道,每次一个蔬菜品种成熟之前,打电话来预约参观的团队很多。陆健飞告诉记者。
许多人不解,听起来科技感满满的航天种子,怎么会撒在赵家村这样一个小村庄,其实,这背后还有一段不追歌星追科星的佳话。30年前,当时担任独山港镇黄姑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姚爱英发起了学科星的活动,以该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寄去了一封慰问信,以及黄姑中学师生的181.2元捐款,两个月后,该院寄来回信,从此,在一封封书信往来间,两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数十年间,杨利伟、梁思礼等几十位航天人都曾走进乡村校园。这段情谊,也促使中国航天科普馆最终在独山港镇赵家桥村落成。2022年9月,中国航天育种中心研究员钦天钧向赵家桥村赠送了航天种子,赵家桥航天科普育种基地扬帆启程,此后,太空种子每年都如约而至。
去年6月,中国航天科普馆建成开放,半年时间内,这里吸引了近5万游客参观游玩。据介绍,目前,航天蔬菜育种基地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作为航天科普基地内研学区的一部分,结合中国航天科普馆及周边的航天元素,通过种植、参观、采收等方式,让游客进一步感受航天魅力。
航天蔬菜基地才刚起步,现在种植面积比较小,运作模式也不够成熟,大量地进入市场去交易的话还‘不够条件’,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慢慢打响独山港镇航天蔬菜这个特色农业品牌。陆健飞说。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