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统计法
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七、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1、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历史法、比较法、分类法、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法。
2、相对通用的研究方法而言,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是说,通用研究方法在所有学科和所有类型的研究工作或论文写作中都会用到,而具体的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学科专业或特定类型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或者有些方法即使是普遍的方法,如分类法、比较法、观察法等,但在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中也只是在特别需要时被用到。它们的应用应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
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收集和分析资料 ;4,实验探究
二,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实验并记录;5,分析实验现象;6,得出结论.
经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科学方法是,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它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和必要条件。
经常用的科学方法有:等效法、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饰演推立法、转换法、类比法、图像法。
科学方法有哪些?
1、历史法
为了全面而深人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科学研究不仅要考察对象的现状,而且要考察其历史。历史法以文献资料记载的关于对象的历史形态及其运动形式为依据,通过对历史形态及其运动形式的分析,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行的实践和预测未来的趋势。
历史法也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在历史发展中的位置,以帮助确立发展的策略。一般而言,历史法在社会科学学科和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用较多,因此在用历史法做研究时,应注意同这些学科研究中应用较多的逻辑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
2、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后来逐渐成为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对比,从而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认识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有对研究对象的相同点的比较,有对它们的相异点的比较,以及同异综合比较。通常,一篇学术性论文采用比较法做研究,三种比较方法都可能用到。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是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世纪》书中的一章,也可以作为一篇单独的论文看待,文中即应用了上述三种比较方法。
文中对地域遥远,时间跨度达二百年之久,“地理环境各不相同,社会背景也千头万绪,其成果当然极不一致”的三个国家的二种革命做了相同点的比较,即三种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的趋向”。
“这三个国家在改革的过程中所遭遇重重困难,由于过去农业体制积习过深,政治上中央集权牵涉过广,所以不容易脱胎换骨,’等等。文中也有对三个国家、三种革命背景的不同点的比较,从而说明三种革命为何存在各自的历程。而文中综合异同的比较,则详细阐明了三个国家、三种革命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20世纪以来,比较法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社会学、历史学、文学、民族学、法学等许多学科中,形成了比较学的分支,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研究等。
比较法的应用须注意是有条件的,即被比较的对象之间要有一定的可比性:或类型相同,或性质相近,或本身就是同一类事物,等等。此外,比较需要遵循相同的标准,要从本质和全局对对象进行比较,避免流于表面或片面的比较。
3、分类法
分类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它依据一组事物相同的属性(共性)把它们归为一类,又依据事物各自不同的属性(特殊性)把它同其他事物区分为若干类。例如:若干动物依据身体构造、功能、外观、生活习性等区分为鸟类、昆虫、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而某一部分具有毛皮、具有四肢(大多数)、用肺呼吸、智力较尚、用乳汁喂养幼仔的动物则可归入哺乳动物类。
分类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有助于使大量繁复的材料条理化,使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使研究者具有专业预测的依据。例如:门捷列夫用分类的方法发现了尚未发现的物种;达尔文通过生物分类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物种,以后得到了证实。
应用分类方法,应注意一定要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多种属性,分类时一次只能米用一个标准(即一种属性),以避免造成分类体系和层次的混乱。
4、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广泛适用的感知活动和认识方法,它被应用于科学研究,也成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天文观察为例,人类几千年来,正是通过不懈地对天空和星星的观察而获得和扩大了关于宇宙的知识,从而推动天文学的不断进步。希腊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不同于遍布^空的那些恒久不动的星星的行星,称它们为“漫游者”。16世纪前期,哥白尼继续这些观察,创立了“日心说”。当然,这些成果的取得并不排除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被应用。
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直接以人的感官(尤其是耳目)获取来自被观察对象的数据和信息,间接观察则需要借助科学仪器和其它技术手段。无论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在科学研究中提供的都是第-手资料。
自然科学范畴的生物学、临床医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化学,社会科学范畴的心理学、民俗学和文学或新闻的写作等,都是应用观察法较多的学科。研究者从观察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可以补充以前资料的不足,也能对以前的错误数据和理论起到纠谬的作用。
观察要力求避免由感官产生的错误。这就要求以理性的思维和仪器来弥补感官之不足。理性思维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敏锐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观察得到的有用数据也可能变得无用。此外,观察时间较长或次数较多时,应该做好记录,以免遗忘造成误差。
5、实验法
实验,最初是一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现在也在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被采用。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未知的事实或知识,或者验证某种假说。它人为地设置条件或模拟环境,借助一定的方式和设备,探求某种结论或规律。它是在实验者的监控下进行的,如有需要可在同—条件下反复再现某一过程。它使研究客体从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偶然性的影响中脱离出来,成为纯化环境下的研究对象。
1953年,美国年轻的科学家史坦利•米勒以人工的方法营造出原始大气层的状态,是一个极好的说明实验法例子。他让容器内充满氨气氢气、水蒸气及甲烷,然后混合的气体被加热,热量以水蒸气的方式产生,目的是要产生很高的温度,如同生命最初发生时^球上的高温-样。米勒假设在当时的状态下,原始大气层种必定有惊人的雷电风暴持续发生,因此他也造出一部分电荷通过容器。
实验持续几周后,原来澄清的溶液慢慢地变成了橘红色。最后,米勒分析实验后所得的溶液,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实验一开始仅含有初级简单的无机分子的溶液中,实验后竟然含有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是蛋白质的基本构造单位,而蛋白质是生命细胞主要的组成物。
毫无疑问,这类实验,对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实验法因研究对象和课题要求不同,可以有多种模式。但是对初涉研究领域的人来讲,它大致有这样几个步骤供参考:提出科学假说;选择研究对象;完成实验场地和材料的准备;选定最佳实验方式;观察、测试和记录数据;描述观察对象及其规律;概括成果,得出结论。
6、数学方法
数学具有鲜明的抽象特征、逻辑特征和应用特征,在对有关对象做定性分析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初应用于化学研究,随后逐渐在较多的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定性分析探求事物性质及其形,定量分析探求事物的数量以及其变化,后者是前者的精确化。数学则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工具。
数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有若干分支,优选法、统筹法、规划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是较常用的方法。
7、系统法
系统法是基于系统论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分析、综合方法,而是强调从整体与局部及整体与外部环境的有序联系上展开研究,把对象置于所在的整体系统中加以考察,以获取最优化抉择。在宏观课题的研究上,系统法是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有效方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