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子菜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眼子菜又名鸭子草、 水案板、 水上漂(图8)。
图8 眼子菜学名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ett.科属分类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形态特征植株具匍匐状地下茎,在浅土中分枝生长,假轴分枝,即地下茎犹如主轴,从每节上生成地上茎。节上生根。叶二型,浮水叶互生,略带革质,阔披针叶、披针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7厘米,宽2~4厘米,全缘,先端渐尖或钝圆,基部近圆形,有平行的侧脉7~9对,叶柄细长,达4~10厘米;沉水叶为条状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渐狭,有柄,柄长6~10厘米。在浅水情况下,地上茎短,沉水叶少。托叶膜质透明,披针形,锐尖,半宿存,长3~5厘米,抱茎。穗状花序生于浮水叶腋,长2~5厘米,总花梗比茎略粗,长4~9厘米,果实钭倒卵形,长0.3~0.4厘米,宽0.3厘米,背部具3条脊棱,中间1条具翅状突起,两侧不显著,顶端近扁平,具极短的喙。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浮叶杂草。
1)休眠与萌发鸡爪芽在外界条件不利时,侧枝顶端节间缩短,不长出土面,养分向节上的膜状鳞片输送,致使鳞片长大变厚,成为贮存养料、保护顶端幼芽适应不良环境的“鸡爪芽”,同时地下茎节间也缩短,依次形成新的鸡爪芽,联结成为鸡爪状越冬或抵御不良的外界条件。
在深水、静水中,眼子菜营养生长繁茂,大量开花结实,消耗养分多,鸡爪芽形成迟、分布深、数量少,但个体大;浅水或经常脱水,则形成早、分布浅、个数多、长期干干湿湿不利于眼子菜的生长与鸡爪芽的形成。
鸡爪芽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25℃,田间以6月上旬出芽最快,约20天左右出齐,以水层5厘米萌发最快,10厘米稍次,20厘米显著减慢,水深1米虽能萌发,但生长慢,叶片薄而长,水深1米以上很难长出水面。
据测定,鸡爪芽鳞片重占总重的80%以上,如将鳞片剥去,眼子菜生长很小,且容易死亡。当受到干旱、日晒,鳞片逐层发黑干枯,鸡爪芽生命力即受到削弱,直至死亡。日晒后,鸡爪芽重量减轻一半,即很难萌发。在浸水情况下,埋土过深,缺乏氧气,也会逐渐腐烂,在湿润通气条件下存活较久。耕翻时受伤的鸡爪芽不易致死,如纵向切破,发芽后仅叶片破裂,而且由于切破鳞片,吸水加快,还能提前萌发;如尖端切除,节间伸长后侧芽仍可萌发;如下部切除,仍能生长幼叶,但长势很差。种子种子为小坚果,外壳较厚,吸水很慢,在积水的沟渠中休眠期较短,在湿润的土层中,休眠期较长,在研究中可用划破种皮的方法促使休眠解除。
种子萌发起点温度为20℃,25℃出现高峰。田间观察,5月17日水稻栽插,6月4日眼子菜种子始苗,6月8日高峰,较田间鸡爪芽萌发迟10天左右。种子萌发均在表土层,水层不宜太深,每翻动一次土层,均有一次萌发高峰。
2)营养生长鸡爪芽萌发后,长出4~5片叶时,开始长出第一侧枝,当第一侧长至4~5片叶时,如水分适宜,即生长第二侧枝。第一侧枝长出后,鸡爪芽养分大体耗尽,此时叶片由红转绿,是眼子菜一生中的薄弱环节,叶片指标为5~8叶,是化除及人工拔除的最好时机。
水层对侧枝的扩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以水层5~10厘米生长最好,过深,生长较慢,水分不足,侧枝很难扩展。气温20~25℃,最适宜生长,30℃以上受到抑制,水温40℃以上开始死亡。田间以6月生长最快,5月、7月生长较慢。遮荫对眼子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水稻的密度及长势对眼子菜生长影响很大,据在不同密度水稻行间接种鸡爪芽试验,栽后1月,水稻株行距3寸寸、尺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下同。×3寸,5尺2眼子菜叶片103张,5寸×5寸,178张,7寸×7寸,193张,9寸×9寸,327张,空白未栽稻401张。3)开花结实眼子菜出苗后30~45天开花,6~9月为盛花期,10月基本结束,一般田间开花结实较少,结实率也低,在沟渠中大量开花结实。由于种子吸水较慢,成熟后在水面漂浮可达5~6天之久,可以漂流很远。
分布与为害眼子菜分布全国,是湖荡、沿江沿河及低洼积水稻田的重要杂草,生长迅速,根盘错节难以清除。严重发生田块,降低水温1~4℃,与水稻争肥争水,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据测定,当眼子菜覆盖度达30%以上时,水稻减产即达10%~20%以上。
中草药:眼子菜的功效与作用
眼子菜
(《救荒本草》)
【异名】牙齿草、牙拾草(《滇南本草》),水案板(《分类草药性》),鸭吃草(《种子植物名称》),金梳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板凳、弹木叶、扎水板(《四川中药志》),案板芽、水黄连(《陕西中草药》),檀木叶(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眼子菜
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匐茎;茎细长,近直立,直径约1毫米。浮生叶略带革质,披针形或披针状卵形,长4~13厘米,宽2~3厘米,全缘,先端钝或尖锐,基部近圆形;叶柄长6~11厘米;托叶尖锐,长2~5厘米。穗状花序长2~5厘米,着生于长3.5~8.5厘米的花茎上;花被4片,绿色,镊合状排列;雄蕊4,无柄,花药向外开裂;雌蕊4,无柄,分离,1室。小核果斜倒卵形,长3.5毫米,宽2.5毫米,侧面略扁平,背面半月形,腹面近圆形,具3个龙骨脊,顶端近扁平,不成喙。花期6~7月。
生于静水池沼中。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本植物的嫩根(钉钯七)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此外,尚有小叶眼子菜的全草,在四川亦同等人药.植株各部均较上种为小,沉在水中的叶线形,长6厘米;浮在水面的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厘米,宽4~10毫米。花茎长1厘米;穗状花序长0.5~1厘米;果实长1.5毫米,背面的龙骨脊呈鸡冠状,顶端花柱部分星喙状。花期5~6月。
分布东北、华东及长江流域各地。
【采集】3~4月采收,晒干。
【药理作用】水案板是一种有效驱蛔药,曾用小鼠灌胃测定其半数致死量,服药量达12.5克/公斤/日(相当于目前最大量16倍)皆未见死亡,故其毒性很低。
【性味】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微涩,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苦,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止血,消肿,驱蛔。治痢疾,黄疸,淋病,带下。血崩,痔血,蛔虫病,疮疡红肿。
①《滇南本草》:”止赤白痢,大肠下血,妇人红崩,漏下恶血。”
②《分类草药性》:”治火眼,女子白带,经水不调,并治臌胀,痒子。”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血,治痔疮出血。”
④《四川中药志》:”消气臌胀,疗黄疸,瘰疬,痔疮,并治小儿螬气腹痛。”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渗湿利水,通淋镇痛。治急性结膜炎,牙痛,黄疸,疮疖痈肿。”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蛔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赤白痢疾日久者:眼子菜、山查各等分,砂糖二钱同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黄疸病:眼子菜一两(生),煎水内服。
③治热淋:眼子菜二两(生),煎水去渣,煎甜酒服。
④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眼子菜一两,红椿根皮五钱,槐角五钱。装入猪直肠中炖吃。
⑤治常流鼻血:跟子菜一两,绿壳鸭蛋二个,以眼子菜加水煮汁,汁煮蛋花,一次服用。
⑥治火眼:新鲜眼子菜叶数张,贴于眼皮上,干后即换。(②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疮疖:眼子菜鲜叶适量,搀烂外敷。(《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驱蛔
取水案板全草晒干研粉,6~8岁小儿取15克加开水调成糊状顿服;或以15克药粉加水150毫升,煮沸半小时,连渣顿服。两法共治89例,排虫率为48.3%。药量减少则疗效下降,即使增加治疗天数,疗效亦无明显提高。用药期间,部分小儿诉轻度腹痛,但多数于数小时后自行消失;少数患儿服药后有1~2次稀便,余无其他副作用。
提醒您:眼子菜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眼子菜的形态是怎样的?
眼子菜:眼子菜又称鸭子草、野娃草、水案板、牙齿草、竹叶草、水上漂。是眼子菜科多年生水生漂浮草本植物,具有匍匐根状茎,茎细长。
叶有两型,浮水叶略带革质,具长柄,宽披针形、披针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全缘;顶端渐尖或钝圆,基部近圆形;沉水叶条状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渐狭,叶柄较短。穗状花序生于浮水叶的叶腋,花小型,黄绿色。小坚果宽卵形,背部具三脊,侧面两条较钝,基部有两个突起,花柱短。根茎和种子繁殖。
眼子菜长在稻田、池塘及河流浅水处,是为害水稻的一种常见杂草。
滑头草又名地黄瓜有什么药用价值
【异名】:白蒂黄瓜、铧嘴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曲角堇(《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黄瓜香(《贵州民间药物》)。眼子菜、水案板、水板凳、金梳子草、压水草。【拉丁名】:Viola
grypoceras
A.
Gray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堇菜的全草。生态环境:生长于水边草丛中或林下湿地。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及西南等地。
地黄瓜(紫花堇菜)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苦,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化瘀。治咽喉红肿,疔疮肿毒,刀伤出血,跌打损伤。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疮肿疔毒。治黄水疮,无名肿毒,又可止刀伤出血。”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红肿疮毒。”
③《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止血,化瘀,消肿。”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内服:煎汤。
红底水鸭草是什么样的
像水葫芦。红底水鸭草在种植时,是水葫芦一样的。红底水鸭草又名眼子菜、水案板、水上漂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它的根茎发达,白色,直径1.5到2毫米,多分枝,常于顶端形成纺锤状休眠芽体。
水案板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Shuǐ an Bǎn
【英文名】Herb of Floatingleaf Pondweed
【来源】
药材基源: 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amogeton natans L.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浮叶眼子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发达,白色,常具红色斑点,多分枝;茎少分枝,直径1-2mm。叶两型;沉水叶常为叶柄状,条形,长10-20cm,宽2-3mm,很少有发育不全的叶片;浮水叶有长柄,卵状长圆至椭圆形,长4-10cm,宽2-4 cm ,先端争尖或钝圆,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全缘叶脉多条;托叶条状披针形,长约5cm,膜质而多脉。穗状花序于茎端腋生;梗长5-10cm,比茎略粗;穗长3-5cm,有较密生的花;花小,花被片4,绿色。小坚果倒卵形,长3-4cm,宽2.5-3mm,外果皮常为灰黄色,背部有脊,侧脊不明显,先端有短喙。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或浅河。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化学成份】干全草含钙(0.43-1.38%)、磷与微量的锰。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湿利水。主治目赤肿痛;疮痈肿毒;黄疸;水肿;痔疮出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