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怎么种植
茯苓种植方法是段木栽培。
1、种植前的准备:
(1)苓场选择及处理:
苓场应在种前3~4个月确定。苓场以背风向阳、地势干燥、排水方便、坡度在15左右的酸性(pH值为5~6)黄色砂质壤为最好。要翻垦过冬,深挖30~50厘米,消除石块及树根,四周开好排水沟。有白蚁的应进行清除,并用农药消毒*壤。接种前10天再进行一次翻地,打碎泥。
(2)备料:
从当年树木开始落叶至次年新芽萌发前这段时间均可砍伐备种获苓的松树(径粗以10~20厘米为好),剔去较大的树枝,留小枝及树叶,加快水分散失。松树经几天挥发后,用板斧纵向从苑至梢削去宽约3厘米的树皮,削的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间隔3厘米(即保留3厘米的树皮)再削一道树皮,如此使树干被削皮6~8处。
这种处理方法叫削皮留筋,目的有三:一是加快树料的干燥(水分和油脂从被削部位溢出);二是便于获苓菌丝在形成层生长,进而蔓延侵入木质部,留筋部分成为菌丝的传菌线;三是留筋部分对菌丝有保护作用,抵抗干旱、暴雨等不利影响。
再把树干锯成60~90厘米的料筒(段木),以“井”字形方式把料筒堆架起来,筒与筒间隔10~17厘米,下垫石块,上盖草叶。
(3)菌种准备:
①母种培养按常规方法。②原种培养基配方:小松木钉(1厘米×1厘米×0.5厘米)25千克、松木屑40千克、米糖8.5千克、蔗糖1千克、石膏粉0.5千克或松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
③栽培种制备:生产上常用小松木片(厚0.5厘米、宽1厘米、长10厘米)制作栽培种。制法是,先配0.5%硫酸铵(或硝酸铵)加1%的蔗糖的营养液,然后将松木片放入营养液中浸泡4小时左右,待木片吸足营养液后,取出装入广口瓶或菌种袋内,灭菌接种按常规,置于25~28℃培养室内培养30天左右即得。
2、接种:
栽培时先挖好窖池,窖深17~23厘米,宽40~50厘米,底部顺坡排列,长度视需要和地形来定。挖后将段木放入窖内,一般每窖放两根,大小搭配各一根,或小的也可以放三根,保持与地面平行,使留筋部位靠紧,周围用砂石填紧固定,把菌种放在段木端夹缝之间,并使料筒间出现夹缝。
放种时先用斧头把接种部位削出新口,每窖放1/2瓶,或1/4袋菌种,菌种面上盖撕烂的菌种袋、树叶或木片,然后覆盖10~17厘米,窖面堆成龟背形。
种植的管理:
茯苓接种后,一般7~10天即可发菌,3~6个月就可结苓,8~10个月第一批茯苓成熟,13~15个月还可采收第二批。接种后的管理工作应抓好以下几点:
⑴发菌检查。
⑵补种调种。
⑶护窖除虫。
⑷结苓培育。
茯苓怎么种植 种植茯苓的流程
1、因为茯苓本身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所以它和其他药材种植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备好料,进行菌丝体培育,这样才有利于其正常生长。首先需提前准备好赖松木,因为茯苓菌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然后将茯苓分节或做成树兜用来做备料,每节大约在1m左右,将树皮去除放置在土地上,覆盖草料就可以了。
2、种植茯苓应选在排水条件比较好的砂土坡地为宜,这样更有利于排水。选好地以后就需进行深翻,首先将土质整细耙平,再进行推土壤消毒杀菌工作,一定要注意茯苓的种植地不能连作,因为会有较多的其他菌类影响其正常生长。等到接种前15天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有利于将土壤中的杂质与虫害彻底清除,从而保证茯苓正常生长。
3、一般茯苓可在春天与秋天进行接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菌种或新鲜的茯苓个种,另外在整好的土地上可顺着坡度进行开窖,然后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整齐。首先需将菌种与接种的人进行全面消毒,这样有利于避免细菌感染,等消完毒以后将菌种均匀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然后撒施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好轻轻覆土就可以了。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
;
回答
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来决定,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种植方法: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消毒杀菌,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后再种植。
一、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
1、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但是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由于7月份开始天气比较炎热,不利于茯苓的生存,如果在此时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2、茯苓种植方法
(1)准备培料
种植茯苓和种植其它药材有区别,因为它属于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备料。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因为茯苓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然后将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每节大概是1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
(2)规划整地
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场地选好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将土质整细耙平,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适时接种
茯苓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接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好,然后将菌种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细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将茯苓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再撒上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后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4)日常管理
1接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长出白色的菌丝体,要及时查看种植区出菌情况,如果有缺漏要及时进行补种。
2每隔10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有没有死菌或是异菌,如果有要及时的拔除,不然会感染到其它健康的菌种。
3要注意田间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多要及时排出,若段木露出地面要进行培土处理等。
(5)预防病害
在茯苓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主要是一些真菌的感染,比如果木霉、青霉等,一般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培土的时候在段木上盖上一层稻草或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或者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
二、茯苓适合哪些地区种植
茯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但不适合严寒的北方地区种植。如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都可以种植。但目前主要产区分布在大别山产区、湖南产区以及云南产区。
1、大别山产区
主要集中在安徽省的岳西县、霍山县、金寨县及湖北的英山县和罗田县,其中岳西县为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
2、湖南产区
主要集中在湖南省怀化靖州县,当地茯苓产量较小,主要依靠外地购买鲜货进行加工,当地也是茯苓加工集散中心。
3、云南产区
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永胜县、桦坪县、永平县等地,当地茯苓主要以鲜货形式销往安徽、湖南等地,干货加工较少。
茯苓种植适宜条件有哪些 茯苓种植条件
1、茯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广泛,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是最好种植在海拔600-9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干燥、阳光充足、坡度10-35度、微酸性的砂壤土层中。
2、茯苓一般种植的深度在50-80厘米,可以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它为好气性真菌,适合在通风性好的地方生长,不然会导致腐烂。
3、茯苓种植气候: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稍微耐低温,但是不耐高温。
4、种植茯苓区域:茯苓生长宜海拔300—800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