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两优900的介绍
Y两优900是以超级杂交稻骨干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交选育的感光型强优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是通过进一步塑造动态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而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4年9月30日,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12014年10月10日下午3时,国家农业部水稻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在溆浦对外宣布: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900高产攻关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102.6亩示范片,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结果为平均亩产1026.7公斤。这标志着,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取得成功,并创下目前所测超级稻示范片百亩片均产最高纪录。
Y两优900超级稻产量世界第一,决不第二。你知道为什么吗?
愿意:
在袁隆平指导下的“Y两优”系列超级稻一马当先之时,国内其他竞逐者也在扬鞭奋蹄。 2012年,农业部宣布,由浙江宁波农科院马荣荣团队育成的“甬优12”超级稻品种创下了最高产田块亩产1014.3公斤的新纪录,同时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963.65公斤。
金秋时节。
9月29日,农业部宣布,袁隆平院士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Y两优900”在湖南省隆回县创造了最新世界纪录:百亩片平均亩产988.1公斤,比第三期超级稻亩产高出61.5公斤。
此前,国内的马荣荣、谢华安、李开斌等多个团队均宣称创造过世界纪录,每亩超过900公斤甚至高达1000公斤以上。
实际上,这是一场孤独的竞赛。在其他国家,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坎。后来居上的中国超级稻
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率先启动,拟通过15年左右时间增产50%、产量达到12吨/公顷,折合800公斤/亩。
1989年,由洛克菲勒与福特基金会出资、菲律宾大学提供土地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亦提出了超级稻计划,计划到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 受技术路径选择等原因影响,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超级稻计划未能完成。
Y两优900的介绍是什么?
Y两优900是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邓启云研究员选育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不育系Y58S为母本、创世纪公司籼粳交选育的感光型强优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选育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是通过进一步塑造动态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而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是继亩产926.6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之后涌现的又一重大超级杂交稻创新成果。
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用品种“Y58S(♀)×R900(♂)”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由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提出品种审定,2015年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34。
该组合主要针对平原稻区、湖区等广阔的肥沃平原而开发的高度耐肥抗倒型的Y两优系列广适性超级杂交稻。继2012年在湖南、安徽、湖北等省小规模示范取得突出成功后,2013年被全国各地广泛引种示范,示范地区扩展到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等12个省区100个以上县市,基本涵盖了我国籼稻主要种植区域。2015年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34。
请描述Y两优900超级巨穗稻的特点、产量和栽培、施肥要点。
编辑特征特性1、 株叶形态好:株形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微凹,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光能利用率高。2、 高度耐肥抗倒:植株较矮,株高约115cm,重心较低;茎秆粗壮、坚韧,后期茎叶功能强,高度耐肥抗倒。3、 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中等,生长旺盛,特大穗型,灌浆动力充足,后期枝梗活力强,结实率高。平均每穗总粒数325.8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5克。易脱粒、不落粒。4、 抗逆性强:耐高温和耐低温能力都比较强,田间表现有较强的抗病性,后期落色好,结实率高而稳定。5、 米质优良:整精米率70.4%,垩白度1.0,透明度2级,胶稠度89mm,直链淀粉含量15%,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商品性极佳。栽培技术编辑该组合主要适合于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和湖区栽培,具有弱感光性,在华南稻区栽培生育期明显缩短,可做早、晚双季稻栽培;在华中稻区生育期与两优培九相当,可作一季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750g,稀播以培育壮秧。秧龄25天左右,插植规格5×9~10寸,每亩基本苗4~6万,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在幼穗分化3~4期看苗追施尿素3~5 kg、钾肥5~8kg作穗肥,施肥总量根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栽培习惯以每亩14~18公斤纯N为宜,可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抽穗扬花后实行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切忌脱水过早,以利灌浆结实;注意防治病虫害。在洞庭湖区还可作直播稻栽培,具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在桂南做晚稻栽培7月中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用种量不少于1千克。1、育秧移栽采用水育稀播壮秧方式育秧,秧田翻耕后每亩施用45%的复合肥30公斤做底肥,过4~5天再平整秧厢播种。一季中稻每亩大田用种0.75-1公斤,华南早、晚稻每亩大田用种量不少于1公斤;每亩秧田播种7.5-10公斤。秧苗2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每亩用尿素3公斤;移栽前3~4天,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根据Y两优900的特征特性,一季中稻插植规格采用宽行窄株5×10寸(华南早、晚稻5×8寸)为宜,每穴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4-6万,宽行设置为东西行向,用专用划行器划行或拉线移栽,移栽时浅插,分蘖节入土2~3cm。2、合理施肥施肥总量根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栽培习惯,一季中稻以每亩15-18公斤纯氮为宜,华南早、晚稻以12-15公斤纯氮为宜。氮肥施用的前后比例为基蘖肥:穗肥=6:4,氮、磷、钾的比例为1:0.6:1.1。肥料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类施用。基肥结合大田耕整每亩施农家肥250公斤,45%的复合肥40公斤;也可每亩施用菜枯肥50公斤,45%的复合肥40公斤。分蘖肥分1-2次施用。第一次,移栽后5-7天返青时施用尿素7-9公斤,氯化钾(含K2O为60%)7.5公斤;第二次,移栽后13天看苗情每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5公斤做平衡肥(不缺肥不追第二次分蘖肥)。穗肥分幼穗分化肥、促花肥和粒肥三次施用,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二期左右时每公顷施尿素6-8公斤,45%的复合肥10-1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做幼穗分化肥;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四期时每公顷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做促花肥。在抽穗90%后每亩叶面喷施“谷粒饱”1.5包做粒肥。穗肥施用的前提是群体叶色必须落黄,否则,应减量并延后施用;叶色提前褪色(幼穗分化2期以前)的多施,苗数偏少的多施;底肥施有农家肥的可少施。3、科学管水整田后抽好大田围沟,便于排灌和晒田。移栽后灌浅水,返青活棵到有效分蘖临界期间歇灌溉,即灌水1~2cm,自然落干3~4天后再灌水1~2cm,如此周而复始。每亩苗数达到15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群体叶色落黄。若达到规定施穗肥的叶龄而叶色未转淡落黄,则应继续晒田,不能复水施肥。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以确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4、综合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统防统治方法。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近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所加重,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失收,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病由飞虱、叶蝉等迁飞性昆虫传播,主要加强秧田期及大田前期的施药防治,达到“治虱防矮、治虫防病”的效果。高产攻关水稻品种“Y两优900”亩产达1079.2公斤,其他3个品种亩产在930公斤至980公斤之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