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化肥产量高(八十年代化肥价钱)

80年代美苏工业技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

由于管理落后,技术水平低,苏联的经济效益比美国差,效率比美国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浪费大。如,苏联钢的成材率只有70%多,比美国低10%,仅此一项每年要比美国多损耗1,000多万吨钢;在钢一钢材一机器的过程中,每年比美国多损耗钢3,000多万吨。苏联1吨钢只出半吨机器,金属消耗比美国高50%。由于消耗高,苏联钢产量虽超过美国,而金属工业品却比美国少。苏联每年有20%的化肥在运输、储存中损失掉了。化肥施用不合理,效果差。结果苏联生产每单位农业产值的化肥耗量比美国高40%,生产每单位粮食产量的化肥耗量比美国高60—100%。苏联每年浪费4亿吨标准燃料。加之技术落后造成的能耗高,每吨标准燃料只能生产国民收入375美元,美国则能生产608美元。苏联每年在采购、运输和加工中损失的木材占木材产量的一半。苏联每1,000立方米木材只能出25吨产品,而美国则能出100多吨。苏联建筑业每单位产值的水泥耗量比美国高得多。苏联其他物质消耗也高于美国。

产品质量差。苏联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除少数产品(主要是军工产品)的质量赶上或超过美国外,大多数产品质量都不如美国。产品质量差是苏联经济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苏美经济实力对比中苏联的一个明显弱点。如苏联金属质量普遍不如美国,特别是钢的强度低。这使苏联生产机器设备的安全系数过大,加大了机器设备的重量和体积,一般比美国的重20—25%,金属切削机床重70%。苏联90%的水泥是400号以下的低标号水泥。苏联生产的化肥有20—40%不符合技术标准,有效成分比美国低。

再如 汽车 工业,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前期,苏联因大量引进西方技术而得到较大的发展,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与美国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如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已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苏联只有少数企业才有。苏联的汽车发动机尽管有了较大改进,仍未达到美国的性能标准。与美国比;苏联生产的汽车功率不足,维修次数多,需要的保养时间长。苏联生产的货运汽车多为中型通用车。美国生产的货运汽车则向两个方向发展,除小型车外,多为大型专用车。

苏联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差距更大。一个苏联钻井队钻井1万英尺要用14个月,而美国只要34天。苏联的地震勘探设备最多能探测7千英尺,而美因至少可达1万英尺。美国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也比苏联先进。

森林工业在苏美两因都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美国的森林工业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苏联森林工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如木材的机器采伐量只占全部采伐量的五分之一弱。

机器制造工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作用。苏联机器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在多数产品和技术工艺上比美国落后,在采用电脑管理、自动化生产系统上普遍不如美国。苏联的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企业主要采用金属切削工艺,使用金属切削机床效率低、消耗高、浪费大,每年仅金属切屑就有800万吨之多。

在建筑业中,美国已大量使用以合成材料等为主的第三代建筑材料,苏联基本上还在使用以钢材、水泥、混凝土和砖为主的第二代建筑材料。

苏联棉花产量超过美国,但在纺织原料中用合成纤维代替棉花的水平比美国低得多。美国的合成纤维占纺织原料的60%以上,而苏联只占20%。美国化纤产量是苏联的3倍。

苏联学者也指出了苏联经济结构的这种落后性,认为:“使用金属和木材的高水平说明,我国工业主要还是在利用天然材料及其开采和加工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

苏联原材料工业的比重比美国大得多,加工工业比重则比美国小,原材料利用效率差。

苏联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原材料占苏联 社会 总产品的一半以上,对原材料部门的投资占苏联国民经济总投资的27%。苏联40%的生产固定基金和40%的劳动力集中在原材料工业。仅采掘工业的固定生产基金就占全苏生产固定基金的21.4%。相比之下,美国采矿、采石部门的固定资本投资只占全部固定资本投资的4.4%,美国采掘部门的就业人数只占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的1.1%左右。

现在苏联有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超过了美国,但在这20多种工业品中,多是作为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原料和燃料,如铁矿石、铁、钢、钢材、石油、水泥、化肥、木材等

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重要的是最终产品的对比,关键是利用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的效率和效益。苏联由于管理落后和技术水平低,不能把对美国的原材料优势转化为最终产品优势。结果与美国比,形成一系列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多,而最终产品少的低效率情况。

八十年代化肥产量高(八十年代化肥价钱)

80年全国粮食大增产,是集体的还是单干的?能澄清历史事实吗?

八O年时在全国基本上还没有分田到户,绝大多数地方还是集体所有制,这一年粮食大增产,不用说是集体。全国分田到了户的时间是1982年。

80年还是集体化,责任制是81年冬天开始,82年才分户种,那时的杂交稻普遍推广,威优六号组合亩产上千斤,那时没有荒芜半寸土地,农民也少外出打工,劳力充足,南方三熟制,两季水稻,加一季油菜或小麦,旱土小麦套大豆,大豆套红薯,真是五谷丰登养畜成群。

80年中国还没有实施包产到户,知识青年全部回城是1979年的事。真正包产到户是1982年开始的。这是 历史 。是一代人的记忆,改变不了的。

80年还是走集体,人民公社,大队,小队。那年是行政和各部门大部分干部和职工,到了五十岁全部退休,子女可以顶职,基本上把毛主席领导下的老干部全部退休了,分田到户是1981下半年,1982年才单干,

可能是集体的吧!我记得我们这里是一九八二年开始联产承包!开始分责任田!

八零年代市场应该还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应该还是集体所有。当时全国绝大部分可能还是集体所有制,没有搞联产承包到户。

八零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增产应该还属于集体功劳。

不好意思,记不清了,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1980年,我江西老家还是集体,很多地方是1982年,上级派工作组下来才单干的。

答:我是5O后老农民,我可以见证,8O年全国粮食大丰收,不是分田单干,干岀来的,而是依靠生产队集体,领导下干岀来的,为什么?

因为,改革开放,是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才开始的,并且,三中全会一直通过,要在农村实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改革。

也就是说正式向全国,推行联承包责任制,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的,经过一年多的农村体制改革,在一九八0年,全国夺取了第一个,改革开放大丰收年。

哪么什么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把队里的土地,划分为多个等级,按照等级,每块土地生产队,要规定粮食亩产量,让社员自愿承包土地,这样就省去了,生产队集体管理,劳动力成本了,让社员自我管理自己。

具体做法是:如果你承包的土地是一级地,假设生产队给你,定的是每亩交八百斤公粮,哪么二级土地要比一级土地,每亩土地要少向生产队,交几十斤公粮,然后,再经过生产队结算后,你没有交够公粮任务,你就得自己想办法,买粮食补交上公粮任务,否则,生产队要罚款的,如果你交够了公粮任务,剩余的粮食,就是自己种地,所得到的收入。

因此,在一九八0年那个时期,生产队集体领导还没有解散,全国粮食丰,与分田单干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与化肥施用量增加,和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积极性有关系。

分田单干,实上是在全国学习小岗村以后,在农村推行的一项体制改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联户承包,责任制政策,我们这里是在一九九九年,进行第二轮联户承包,责任制时期,上级开始要求我们,解散了生产队集体领导,才走上了分田单道路。

由此可见,79年,80年,81年,82年,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大丰收,是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的结果,不是分田单干的结果。

毛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若干问题等指示,在毛主席的号召下49年至76年修建农田灌溉水库8万多座,治理淮河,黄河。为了提高粮食增产,69年开始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进口化肥。为了保障化肥的正常供给,72年中国开始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化肥生产企业,75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发成功开始普及,这些逐步完善的农业革命为以后的粮食增产丰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十年的农业革命终于初见成效!这也是78年以后粮食增产丰收的真正原因。

八零年其实还没有完全的分田,只是在81和82年的时候才真正的分田到户,其实在那个年代国内化肥才刚刚普及没有多久,化肥短缺的确是当时事实,在八零年粮食增产是土地集体制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年份,属于土地集体制终结的年份,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宣传了有关政策,土地要分田到户。

那个时候最后的一年就是干劲十足,也是很多农民开始预演以后自己有土地后怎么做,那个年代集体制准备改革,农民准备拥有了自己财产,比如说家禽家畜和土地这些,那个时候成为农民开始完全为自己打算,至于那一年粮食增产,其实有好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心和积极性提高了。

第二个原因是那一年风调雨顺,非常的适合种植,没有大灾害的出现,第三个原因化肥的使用,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成为了丰收的一年,主要是体现一种改革的新气象,虽然说当时土地还没有分到户,但是已经有政策宣传出来,这也是让农民内心有了新的气氛,其实粮食丰收没有什么,就像现在说13连曾,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其实也是有一种代表性的意义,当然集体劳动和为自家劳动,动力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干劲当然是在内心充满希望兴奋感的阶段,八零年丰收其实是有很多因素的,人心和化肥运用以及气候等等,并不是单独的原因能形成这些,八零年的增产其实是集体向私有转变的过程,所以增产其实也正常,每个人为自己付出才是拥有最大干劲的。

求关于肥料的一切一切!关于肥料的历史、谚语、典故。

我国肥料生产与施用历史

年代

化肥生产

肥料施用

1900-1949 由国外少量引进。后期兴办两个小氮肥厂。主产硫铵。 几乎全部依靠有机肥。

50’S 主要生产氮肥,磷肥开始兴办。年产约8万吨(有效养分) 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但氮肥所占比例不到10%。

60’S 氮肥以碳铵为主。年产化肥约200万吨(有效养分) 有机肥料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化肥所占比例约20%。

70’S 引进尿素生产线,氮肥产量居世界第3位。引进钾肥 有机肥与氮、磷、钾配合施用,化肥比例超过1/3.

80’S 化肥产量居世界第2位,年产1.3千万吨(有效养分)。尿素与碳铵并重。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 有机肥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化肥投入比例开始超过有机肥。

90’S 化肥产量居世界第1位,年产约2千万吨(有效成分)。复混肥生产开始兴起。

(年进口化肥500~800万吨) 主要依靠化肥,复合肥投入比例增大。钾肥仍要依靠有机肥。叶面肥种类增多。

1998 化肥总产量2955万吨,其中氮肥2226吨,磷肥667万吨,钾肥40万吨。(均为有效成分)

复混肥生产:磷一铵139.8万吨,磷二铵74.1万吨,硝酸磷肥77万吨,三元复合肥115万吨,混合肥372.6万吨。(均为实物)

进口:809万吨(有效成分)。用外汇25.2亿美元。其中磷二铵550万吨,氯化钾511万吨。

主要依靠化肥,秸杆还田增多。省间、城郊与边远农村间肥料施肥用量严重不平衡题号 谚 语

001 耕地没巧,粪要上饱。

002 生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

003 粪肥土,土肥苗。

004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005 七十二行 农为首,百亩之田肥当先。

006 大海不嫌水多,庄稼不嫌肥多。

007 庄稼行里不用问,除了人力就是粪。

008 鱼靠水活,苗靠肥长。 油足灯亮,肥足苗壮。

009 肥多禾壮,奶多儿壮。

010 春前一道粪,粮食堆满囤。

011 粪大水勤,粮打千斤。

012 一堆粪,一堆粮;一个粪蛋蛋,一碗米饭饭。

013 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014 庄稼要好,犁深肥饱。

015 菜没盐无味,田没肥无谷。

016 多施肥料苗儿壮,苗旺自能多打粮。(蒙古族)

017 做买卖比本钱,种庄稼比上粪。

018 尿是银了,粪是黄金。

019 粪是庄稼宝,少了长不好。

020 粪是地里金,猪是家中宝。

021 庄稼佬闻见粪香。

022 爱粪如爱金,才算庄稼人。

023 要想吃香的,离不了脏的。

024 粪多锣卜粗。

025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026 作田无粪,瞎子无棍。

027 种地无巧,手勤肥饱。

028 积肥无巧:烧、熏、挖、换、扫、割、沤、堆、拾、捞。

029 积肥如积粮,千船肥料万担粮。

030 肥料对你笑,看你找不找。

031 肥料处处有,只怕不动手。

032 扫集垃圾做肥料,生产卫生两全好。

033 若要田里有,粪箕不离手。

034 家里土,地里虎。 一车灶土一车粪,压住秧脚好扎根。

035 闲土三年也肥沃,七年墙土赛草枯。

036 土放三年成粪,粪放三年成土。

037 粪倒三遍,不打自烂。

038 骨粉作基肥,效力大无比。

039 沟泥、河泥、水杂草,都是省钱好料。

040 挖塘泥、挑河泥,防旱防涝又积肥。

041 豆子饼劲大,棉籽饼劲和长。

042 一年牛粪三年猛。

043 牛粪冷,马粪热,羊粪能得二年力。

044 见青就是粪。

045 沤青肥,无他巧,一层土,一层草。

046 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紫云英)。

047 一年红花草,三年地脚好。

048 多上粪,庄稼好,还看施肥巧不巧。

049 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傣族)

050 底肥金,追肥银银,肥多不如巧上粪。

051 要想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052 千层万层,不如脚底一层。

053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054 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

055 追肥追得当,谷子堆满仓。

056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烂。

057 山田冷,下石灰。

058 石灰是个宝,种田少不了。

059 早浇萝卜晚浇菜。

060 粪灰一混,肥效减半。

061 肥效有迟速,分层要用足。

062 要想吃香的,离不了做脏的。

●农耕俗语典故一●

农耕劳动是繁重而枯燥的,一句“脸朝黄土背朝天”让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城里抬不起腰来,但是,农村绝对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哪一句句俗语典故,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整田如绣花

若要田里功夫做得好,必须冬天犁得早,一来烂泥,二来死草。醴陵人把下田干农活称为做功夫,是非常讲究技术的。一丘田平整出来留一掌养田水,要求平整如镜。一则放水时利于全丘灌到,再则头禾秧短,插在高处容易晒死,插到水洼里又容易淹死,生长不一,抽穗就不会整齐。说是“犁田要深,耙田要平,锄头底下看收成”,又说“整田如绣花”,所以绝对是件细致活,而且本邑主张绿肥过冬,一冬红花草子养得绿油油,来年春上 一季犁将草翻入泥中,放水一泡,就是难得的肥料。不想种绿肥的就更是要隔年冬里就犁田起板,所谓“犁田过冬,虫死泥松”。否则等到哪种称为“马钉”的本地野草长成气候,晒不死浸不死,踩到泥里沤不死,就会落得“种谷落了泥,耕牛拉断犁”的后果了。整田至少要分三道工序,先是用犁翻坯、泡坯,再用横田铁耙将泥坯划烂,用竹木遛耙将泥浆耙平整,最后用木楼梯平平地拖过去,将浮泥压成一掌水平。耕整出来的田块静静的摆在田垄之间,根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上好的原坯,等着农人去绣作、雕刻。

两土一合,几年好禾

这句俗语总应该有些年纪的人才听过,其实也是在生产队时代吧,哪时没有化学肥料,粪肥也供不应求,种田的主要肥料靠秋冬上山铲些 杂草点火烧成“火土灰”,肥料成分氮、钾为主,肥性有限。也许是无意中,却发现了这种调理土地肥力的办法。生产队里有人家建新房了,剩下了旧屋是用黄土筑墙的,将墙推倒砸碎,铺到田里,正好补充被连年耕作损耗的矿物养分,当然又是几年好禾。这也是没有肥料的年代迫不得已的办法。记忆中厨房的地面也是泥土的,赤脚踏得久了,变成黑黝黝的一层,踏上去粘粘的,那东西却是极好的肥料。生产队长一声令下,都回去用锄头锄下哪层薄薄的地皮泥来。这样的肥料还有做饭烧柴产生的灰烬,腊月二十六大扫除时从厨房墙壁、屋顶扫下来的塘煤灰。这样的宝贝当然不能乱用,是一定要留着下到晚稻秧田中去的。须知“不是肥田不栽秧 ,不是肥土不种姜”,更何况大家都清楚“秧好就是半年禾”啊。

只要肯动手,肥料到处有

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农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积肥。数千年来,基本靠土杂肥耕种。醴陵人民在长期耕作中形成“四勤八有”的积肥经验。农耕谚语说得明白:“早起三日当一工,勤捡野粪五谷丰”,“猪多粪多,粪多粮多”。除开粪肥,重要的就是“火土肥”:冬季里把草皮锄翻,晒干了,点燃后不使明火,变成炭屑夹杂的火土肥。此外就只有绿肥了。至于品种繁多的化肥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有的事情。

早禾不吃清明水

说的是早禾浸种的时机,指导春耕生产的经典资料就是哪一张薄薄的巴掌大小的春牛图。春牛图就贴在神龛下方的墙壁上,哪里只记载着一个个的节气。却可以摸索出地方的气候,以及下种耕种的时机。遇上清明前不久的晴天,赶紧将种谷拿出来晒两 天,总得赶在清明节前就下水浸种。湖南通用的民俗就是“清明浸种,谷雨下泥”。醴陵的俗语加上一个“前”字,这浸种的时间就提 前了一至两天,地方精耕细作竟至如此细致程度。但是清明这节气本身并不是固定在每年的这一天,在操作中又有这 样一句“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浸种的具体时间。还不好理解,就有更加形象的:“桐子叶,马蹄大,浸种下泥无妨碍 ”,“桐花落 地,种子下泥”这下清楚了吧,这完全是经验,是年复一年的积累,种谷下水说的是浸种,浸种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种。选种的法子是用黄泥研细加入清水调成泥水汤,利用比重的原理使 秕谷、二壮谷都 浮起,用捞箕捞出,剩下的就是粒粒靠得住的壮实谷种。捞出的粃谷放到三合土打制的地坪中,按生产队的户头分成十八小堆,队长站在左边一堆颜色更加黄一些,堆得更加大一些的粃谷上哨子一吹:“分粃谷啦,这堆是我的莫动,其他的总你们拣”。这不又是一个典故?

头禾粘粒米,二禾插到底

说的是头禾秧苗短小,况且头禾收成的关键在于尽量增加有效分蘖,故讲究插秧要浅,利于尽快返青分蘖。而晚稻讲究“二禾子不要粪,全靠秋风秋雨送”一则说明晚稻更多依靠风调雨顺,雨水足,加上气温高,稻子才能长得好,另外,秋风一到,虫害减少,丰收就有了几分把握。同时也说明晚稻插下去就要禁得起风雨摇摆。所以二禾子讲究插到底。一来防秋风吹得秧苗脱泥随水飘走,再者防成熟期倒伏,影响收成。

早一把,晚七根,糯谷田里打单身

说的是插秧的量。早稻气温低,禾苗分蘖少,基本上是一根秧长成一根苗,为保证有效穗数,所以早稻插秧每兜就是一把。而晚稻完全不同,气温高,秧苗的分蘖能力就强,一根变三根,插七根下去,到收割时就是二十根以上,满满实实一大把。相形之下,糯谷的分蘖能力更好,而且苗架一般较粳稻为盛,禾叶较长,苗数过多密不通风反而不易成熟。所以只需插一根即可。到八十年代推广晚稻杂交水稻,一根就是一兜,在秧田里就已经分蘖成四五瓣,插到大田里再分成四五根,足够保证每亩有效穗数了。到九十年代早稻杂交水稻又逐步推广,这下早稻也只要插一根了。这句俗语就彻底失真了。还不仅如此,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又发明营养土抛秧技术。秧苗就育在塑料小杯中,到了插秧季节,一块块挑到田头,抓住秧苗扯出来往田里抛洒就是,根本不要脱鞋袜下田了,这下连插字也省略啦。

春争日,夏争时,凡事愁早不愁迟。

说的是水稻插秧时机的掌握。早禾栽植,大田气温低,禾苗返青慢,一两天内先后栽植并无多大区别。而晚稻栽植正值盛夏,万物生长迅速,前一个时辰栽的秧与后一个时辰插的秧也有明显区别,耽搁一天后,即使是同一丘田里,先后所插的秧颜色就绝然不同。况且,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几乎同时进行,号称“双抢”,抢收抢种,农人忙的屁股不粘地。所以,又有俗语说“插田如上阵,打禾如抢宝”“插田扮禾衔饭走”“双抢季节冇闲人”。醴陵人讲究“不插五一禾”“不插八一禾”,是总体上要求五月一日前将早稻插完,八月一日前将晚稻插完。所以还说“插田插到小满边,竹篙点火夜插田”。

头道如摩墨,二道如捉贼

说的是水稻中耕的技巧,醴陵人称为勑田。秧苗下田,早禾过一周,晚稻三天,禾苗长出新根开始返青,就需要勑田。精耕细作讲究至少勑田两道。头道勑田的作用是踩死比禾苗活的快得多的野草。所以这田要勑得仔细,否则追下去得肥料就喂了野草。二道勑田要等到禾苗快长满垅时进行,此时的稻田因为终日水浸,缺肥少氧,新根往水面上生长,此时要及时踩沟,将向上的虚根踩断,禾垅中踩出沟来,降低水面,并及时补充肥料。二道勑田时,禾苗已经开始装苞,此时主要伴生杂草--秕子已开始抽穗。若二道田勑得早,禾苗与秕子长得相差无几,我所学的第一个农业技术就是通过辨认秕草叶子中间微微发白的叶脉来区分并将秕子拔除。所以,这句俗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头道缛田补兜,二道除秕踩沟”.我们老家的冷浸水湴田勑起田来又有一番景象。那种深泥脚田里不时有泥潭,踏下去淹到齐腰也不奇怪。所以,我们头道勑田基本上是一只手拿一把备用秧以补缺苗,另一只手代替脚在禾苗周围缛草,抓到一把草就按到泥水里,再用脚踩进泥巴深处。一路勑下来,根本不必伸直腰站起来。而二道勑田时,禾苗已经长高,再用手去缛,禾叶就要划到脸上,所以只好用脚,况且也不必头道的精细。但是,虚空一脚,站立不稳,就会找一根勑田棍拄在手中以协助平衡。再头上戴一顶竹篾为骨,寮叶为身的斗笠,蓑衣,完全就是一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架势了。

春来多捉一个娥,秋后多产谷一箩

水稻生长环境长期高温高湿,各种病菌、飞虫繁殖旺盛。地方水稻虫害主要是螟虫。一季水稻到收割,螟虫已经繁殖三代:大螟危害秧田,二化螟即钻心虫,从内往外将茁壮的禾苗吃空。三化螟又叫下谷虫,将穗颈咬断,穗上谷粒脱落。对付螟虫,醴陵人民想了很多种办法。春捉娥,夏扑虫,冬锄草皮除虫卵。春天,禾苗返青,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燕子吃的是害虫,这是农耕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农人天生就对这种并不漂亮的鸟儿充满感激。以至老奶奶们听得懂燕子刚刚进屋时说的话:一不借油,二不借盐,只借得你屋里生个蛋。老奶奶还知道燕子每年白露晚稻收割了,不需要他们帮忙了,就会飞到遥远的南方去。这中间要飞过宽阔的大海,燕子飞累了,看见海面上有高高耸立的树桩,就落下去歇脚。原来,那是海里的大黄鳝,专门等着燕子哩。燕子实在有些乖,主家嫌他到处啊屎,弄得墙壁一线线白色的印痕,老人就会教你用两个竹篾钉子托一片瓦在墙上,燕子就会在瓦上做窝。燕子并不嫌弃主家贫穷,但是,在老家,燕子不来的这一家一定不是好人家。少时以为是迷信。现在想来,这种把窝做在人的家里的鸟儿,早已经学会象主人一样早出晚归。如果这一家要么几天不开门,要么早睡迟起,这燕子也实在难以适应哦。所以,燕子归来寻旧巢,实在是燕子和人都乐意的事情。后来,人发展太快,种的禾苗越来越多,单单靠燕子可不行了。到五十年代,用紫光灯在大田中彻夜长明,利用飞虫的趋光性,引诱飞娥过来,掉到灯下的水盆中淹死。再后来用特效的农药防治,效果很好。但是有较高的毒素残留,燕子也受到影响,日渐减少。近年提倡绿色农业,耕种禁用农药,又有恢复灯光诱扑、生物防治的迹象。这或许是燕子们的喜讯了。

我想了解一些关于化肥

化肥

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学肥料的简称。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化肥的有效组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度量化肥有效性的标准。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如:N、P2O5、K2O;CaO、MgO、S;B、Cu、Fe、Mn、Mo、Zn的百分含量。

闽东的化肥生产始于1958年福安的磷肥生产。60年代后期,福安、宁德、古田先后引进合成法生产碳酸氢按。1977年,古田化肥厂创造出螺旋流筛法,实现造气全烧碳化煤球,年产由70年代初期3000吨提高到5000吨。80年代初,一闽东合成氨厂开展全面技改:造气的料煤作精选净化处理,减少煤球杂质,提高合碳量;调节造气炉温度,选好催化剂,提高原料气转化得率和单炉发气量;调整氮、氢气间比例和合成塔内反应气体压力和温度,提高原料气向氨气的转化率,促进反应速度,增加氨气单位时间里的生成量;改造水冷器和热交换器使热能充分利用减少浪费。80年代中期,古田化肥厂进行技改,引用省化工设计院换热网络技术装置,通过变换循环热水向合成取热,并向精炼供热,实现能量逐级利用、节约能耗,吨氨成本减至114元,主要设备成为全国小氨行业第三代先进设备,合成氨从年产8000吨提高到1.2万吨。80年代后期,古田化肥厂继续完善改革各项配套工程,使碳酸氨按年产突破4万吨,含氮量>16.6%,含水量<5%,产品质量达国家二级品标准。

化肥

世界化肥市场总体呈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富余的局面。但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氮

肥过剩的地区是前苏联、东欧和中东等地区,缺口地区是亚洲和西欧。磷肥生产集

中在资源丰富的北美、前苏联、中国和非洲,缺口地区是亚洲、西欧和拉美等地区

。钾肥集中在加拿大和前苏联等少数有资源的国家。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缺口

地区,其中氮肥缺口10%,磷肥缺口30%,钾肥90%。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对化肥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006年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随着粮食价格上升,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农民种

粮积极性提高,预计2006年化肥需求将达5000万吨。 2005年1~6月份我国化肥出

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1~6月份全国化肥总计2411.98万吨,同比增长11.7%。其

中氮肥产量1752.49万吨,同比增长10.4%,磷肥产量544.1万吨,同比增长9.6%

,钾肥产量113.4万吨,同比增长高达54.5%。

2004年以来影响化肥生产和流通成本的能源、原材料、运输等诸多因素今年还将继

续起作用,因此2005年化肥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不小。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为稳

定化肥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植收益,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并起

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年的调控力度还将加大,化肥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将在一定程

度上被压缩。

2005年推动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化肥需求的增加、化肥生产成本增加、

结构性供给不足和国际肥价持续上涨;这些因素2006年还将继续起作用,因此200

5~2006年化肥价格将会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由于消费量的稳步增长,国内产能

供应缺口仍将存在,特别是钾肥、磷酸二铵和NPK合肥仍要靠进口来满足需求。我

国化肥的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需求增长空间。我国化肥面临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为

我国化肥生产企业改善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什么叫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作用叫做科学施肥。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是作物体内含量很少,而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如:硼、钼、锌、铁、锰、钢等。

微量元素肥料有几种类型?

(1)硼肥:硼砂、硼酸;(2)钼肥:钼酸铵;(3)锌肥:硫酸锌;(4)铁肥、硫酸亚铁;(5)锰肥、硫酸锰;(6)铜肥:硫酸铜。

什么叫复合肥料?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叫做复合肥料。

什么叫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土壤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微生物经过分离繁殖制成的各种生物性肥料,又叫细菌肥料。如“5406”抗生菌肥,硅酸盐菌肥,绿环生物肥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768.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2月21日 下午2:25
下一篇 2023年2月21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 平安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安树有平安、吉祥、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的寓意,因此,人们多用它来表达祝福。它能释放一种清新的气体,去除异味,净化空气,让人精神愉悦、心情放松。大型的平安树可以摆放在客厅、卧室、办公室等的角落处。小型的可以摆放在案几、办公桌、餐桌等处。   平安树耐阴,喜散光。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有着不同的要求。3~5年的耐阴,要有遮挡,6~10年的要充分光照。对土壤的…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7日
    00
  • 2024水稻稻绿蝽

      学名 Nezara viridula(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稻青蝽。分布在我国东部吉林以南地区。   寄主 32科150种以上,包括水稻、番茄、马铃薯、白菜、甘蓝、豆类蔬菜作物。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吸食汁液,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全绿型[forma typica(Linnaeus)]体长12一16mm,宽6.…

    肥料资讯 2025年1月29日
    00
  • 黑麦草和黑麦一样吗

         回答黑麦草和黑麦不一样,它们是2种不同的植物。黑麦草:属于禾本目、禾本科、黑麦草族、黑麦草属、黑麦草种,植株为多年生植物,秆高30-90厘米左右,基部的节上生有根须,质地较软。黑麦:属于禾本目、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小麦族、黑麦属,植株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高度可达100厘米左右,较为耐旱。

    肥料资讯 2022年6月4日
    00
  • 大荔冬枣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荔冬枣

      大荔冬枣的成熟时间为每年的8月至次年元月,但不同长势的冬枣,其成熟时间也不相同。大荔冬枣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特产,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克,果皮薄而酥脆,口感细嫩酥脆。冬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钾、钠、铁、铜等微量元素,但不宜一次性吃太多,因为一次大量摄入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      一、什么是大荔冬枣   1、大荔冬枣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枝…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7日
    00
  • 辣椒专用什么肥料

    专用辣椒肥料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辣椒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专用辣椒肥料: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从而促进辣椒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动物粪便、植物残体等,但施用前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免引起烧根等问题。 配合肥 配合肥是一种综合性肥料,可以…

    肥料资讯 2025年3月4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