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煤污病是什么?
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是桃树重要病害。北方桃园一般发生较轻,华东、华中桃区发生重。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肉变褐腐烂。果面先产生褐色圆斑,几天内扩及全果。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病果失水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或脱落。病花产生褐色斑点,延及萼片、花柄,此花不脱落,潮湿时有灰霉层。新梢出现凹陷的长圆形斑,边缘紫褐色,中央灰褐色。
病原
Monilinia laxa(Aderh et Ruhl.)Honey.称核果链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落地僵果可产生子囊盘,但园中发生少。其无性世代Monilia cinerea Bon.属半知菌。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和病枝上越冬。僵果内的病菌可存活10年以上。春季此菌产生大量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花果。整个生长期不断侵染,造成大量烂果。凡多雨、多雾天气、桃树过密、通风不良,发病就重。接近成熟期的果实发病较重。桃果皮薄多汁的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冬春彻底清理桃园,收集病果、僵果集中烧毁。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铲除菌源。
(2)加强管理。以改善通风透气为中心,注意排水,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抓花期防治,花前可喷0.3~0.1度石硫合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花后再喷1次。发病初期和采收前3周,可喷50%多霉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桃树褐腐病,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桃树褐腐病发病时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常从雄蕊及花瓣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变成褐色和干燥。最初是褐色的水渍作为斑点,逐渐扩散到萼片和花茎。当天气潮湿时,病花腐烂迅速,表面产生灰色霉菌。如果天气干燥,病花会枯萎收缩,并在上停留很长时间。
病花和病叶柄的蔓延会导致嫩枝和茎的损坏,形成椭圆形的褐色凹陷病斑块或有明显边界的菠菜,这些斑块通常容易流胶并形成一层灰色霉菌。当病点被限定时,上部分枝和芽死亡。有椭圆形溃疡斑,边缘紫褐色,中心灰褐色,稍中凹,边缘紫褐色。最初溃疡的污渍中经常出现胶水流。当病斑包围树枝后,它们就会在树枝上方死亡。
板栗腐病在第二年春天产生,主要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并从胃、扁豆或伤口(主要是伤口)侵入。栽培条件和品种。花期气候阴雨,易发生花腐病;阴雨季节果实接近成熟时病害严重;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高温、高湿的也会加重果实的病害,在桃品种中,所有果皮细腻、果肉柔软、汁液多汁的品种都易感病害;果实成熟后角质层厚、皮下软木程度高、组织硬的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更强。桃树高产栽培技术密度大,修剪不当,通风透光弱,栽培管理粗放,弱树、低海拔土壤和重土壤的可能性。
秋末冬初结合,彻底清除公园树木的病枝、死枝、死果和地上果实,集中焚烧或深埋,以减少主要传染源。硫磺混合石进行消毒,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桃园通风、透光、排水,减少园内水分,增加磷钾肥,提高树的潜力,提高抗病性,减少病害,避免桃子收获、储运过程中的伤害,减少储运过程中病原菌的感染;如果发现病果,必须及时收集和处理。
桃褐腐病应该怎样防治?
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防治方法:①彻底清除僵果,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②加强果园管理,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排水,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减轻病害有条件套袋果园,可在5月中旬进行,保护果实③发芽前喷5癇e石硫合剂,谢花后10天左右喷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苯菌灵可湿性粉剂30倍液,或0.3癇e石硫合剂,每隔两周喷一次,直至采前一个月停止喷药④果实贮运期尽量损伤,最好低温(0.5℃),并注意通风降低温度发病初喷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什么是桃褐腐病?
Monilinia laxa(Aderh.et Ruhl.)Honey
症状
桃褐腐病为害花、叶、枝梢和果实,发生时期很长,以果实受害最重。
春季花器最先受害,病菌侵害雄蕊、柱头、花瓣和萼片,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渐蔓延至全花。当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生出灰色霉层,若天气干燥则萎垂干枯。病花残留枝上,经久不落。
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发病,病叶变褐萎蔫,状如遭受霜害。
侵染花与叶片的病菌,通过花梗叶柄蔓延到果枝新梢,使枝梢受害出现溃疡斑。溃疡斑长椭圆形或梭形,凹陷或隆起,雨季常流胶,生出灰色霉层。溃疡扩展或相互融合环绕一周,病部以上即枯死。
果实自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受害,越接近成熟期受害越重。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如果条件适宜,数日内即扩展到全果。病果果肉软腐,表面土褐色,生出灰褐色绒状霉层,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如失水较快则干缩成僵果,固着于树上经久不落。落地病果翌春有的形成子囊盘。
病原菌(图1-41)
图1-41 桃褐腐病病菌
1.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2.子囊盘及子囊孢子
桃褐腐病菌无性阶段为Monilia cinerea Bon.。病斑上的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孢子座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丛生,极短,有时有分枝。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椭圆形,在分生孢子梗上成链状着生,16×12μm,枝条溃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较小,11—12×8—9μm。另外还产生一种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圆形,其作用尚未清楚。有性阶段为Monilinia laxa(Aderh.et Ruhl.)Honey,在僵果上产生。子囊盘紫褐色,有长柄,高30—50mm,柄暗褐色。子囊圆筒形,121—188×7.5—11.8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列。子囊间有侧丝。侧丝无色,丝状,有分隔,分枝或不分枝。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7—19×4.5—8.5μm。
发生规律
病菌在僵果和枝梢溃疡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国内尚未见报道产生子囊阶段。在通常情况下,初侵染最先侵染花,造成花腐。以后侵染叶、枝梢、果实,但有的地区或年份,很少发生花腐,而果腐严重。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经柱头、蜜腺侵入花器,经虫伤、机械伤侵染果实,贮藏期还能通过病果健果接触发生传染。
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0—30℃,最适萌发温度24—26.5℃。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25℃。果园病害流行温度21—27℃。高湿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潮湿,容易发生花腐。果实近成熟期温暖多雨多雾,容易发生果腐。树势衰弱、地势低洼、枝叶过密的果园发病较重。成熟后肉质柔嫩多汁味甜皮薄的品种受害重。果皮角质层厚、果肉质地坚实的品种一般较抗病。
此病除侵害桃外,还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防治方法
1.清洁果园
清除树上和园中地面的僵果病枝,深埋或烧毁,结合深翻将地面病果翻入土中,减少侵染源。
2.喷药
发芽前喷洒1∶2∶120式波尔多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采收前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
3.防治蛀果害虫,防止造成伤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