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春小麦和冬性小麦、春性小麦有什么区别?
冬小麦和春小麦是根据播种季节划分的两种栽培类型,冬小麦是指在秋季或冬季播种的小麦,春小麦是指在春季或初夏播种的小麦。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或春性小麦是根据小麦品种的感温性(或称春化特性)来确定的品种类型。冬(秋播)小麦在北部冬麦区播种时一般为冬性小麦品种,在黄淮冬麦区播种多为半冬性小麦品种,在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多为春性小麦品种,因此冬小麦在不同地区种植时,可能播种的是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或春性小麦品种,而春播的小麦则都为春性小麦品种。
春天种小麦能高产吗?
春天种小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小麦,春小麦和冬小麦相比,生长发育的周期短,从播种到成熟仅需要95~120天的时间,在北方有一些地区只能进行一季种植,多采用在春季播种。只要管理水平到位,仍然能达到高产的水平,下面我就来说说春小麦要想高产,在管理中需要哪些具体的管理手段。
一、春小麦生长发育及需肥特性
1、春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春小麦的生育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短、三少、一早”。
三短:所谓达到三短,一短是春小麦的生育期短,开篇我们就说了,春小麦从播种至成熟收割仅仅需要95~12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从苗期开始计算,生长发育的时间仅仅占冬小麦的三分之一;二短是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的营养生长期一般需要79天左右的时间,而春小麦仅仅需要20天左右;三短是分蘖期短,小麦的分蘖期在营养生长阶段,因此,春小麦的分蘖期也非常短。
三少:一少是主茎叶片少,一般冬小麦可以形成10片以上的主茎叶片,而春小麦形成的主茎叶片一般都在10片以下;二少是分蘖少,春小麦的分蘖期较短,因此分蘖成穗率也较低;三少是次生根少,由于春小麦的生育期短,因此具有根系浅、次生根少的特点,在后期容易出现脱肥和缺水现象,容易引起早衰。
一早:一早是指春小麦的穗分化早。
2、春小麦的需肥特性
和其它作物一样,春小麦要想获得高产,需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在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最大,也叫做肥料三要素。总体上说,春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拔节至孕穗期;第二个高峰期为开花至乳熟期,第一次的吸收量稍微比第二次高一些。对于磷肥的吸收从出苗至乳熟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拔节期间开始剧增,乳熟期达到最大值。
微量元素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也有重要作用,缺钙会使春小麦生长停止;缺镁则会造成生育期的推迟;缺铁会导致叶片失绿;缺硼会造成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缺锌、钼会导致植株矮小和白化,甚至会引起春小麦的死亡。另外,硫也对春小麦面粉是否劲道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小麦的生长及需肥特性,为春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看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二、春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春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总结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压青苗,防病虫保粒重”,下面我们对这些技术要点的细节分别来了解一下。
1、“两足一早”的管理技术要点
所谓的“两足一早”就是种植春小麦的底墒要足,施用底肥时候要足量,播种时期要早。
(1)底墒要足
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后进行秋耕晒垡,在冬季要进行冬灌,保持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2)底肥要足
结合秋耕,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并要保证和土壤混合均匀。在播种前增施氮、磷、钾化肥。当前农民朋友在施肥时普遍重氮轻磷,这导致麦田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已经成为制约春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另外,春小麦对磷的敏感性要远远大于冬小麦,春小麦在三叶期就开始穗分化,这一时间段,又正值离乳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对养分有大量的需求。如果底肥不充足,就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如果在这一时间段缺肥,即使追肥也不能弥补脱肥造成的损失。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当地气候条件,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在施用一定量有机肥的基础上 ,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或尿素5~7千克、氯化钾10千克。
(3)播种期要早
春小麦由于生育期较短,因此适期早播对增加穗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宜播种的时期为: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4℃,白天土壤化冻6~7厘米后即可进行播种。我国大部分春小麦的播种时期在3月中下旬,至清明前结束,因此在许多地区有四月不种麦的说法。
2、“两浅一密”的管理技术要点
两浅指的是在施肥和播种时要浅。农技专家做过专门的实验,施肥深度为7~10厘米时要比施肥深度为15~20厘米每亩增产25千克左右。因此,施肥深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利用双箱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即前面播肥后面播种;播种的深度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浅播由于春季地表温度高,因此出苗快,因此容易形成壮苗。
另外,我们从春小麦的生长特性知道,春小麦是以主茎成穗为主的,因此,种植密度要合理,每亩播种量一般以15~17千克左右为宜。为了防止苗的拥挤,尽量选用播种机播种,可采用15~20厘米等行距条播,或宽窄行条播。
3、“巧用肥水”的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在三叶期,种子本身携带的养分已经用尽,而此时却是穗分化和分蘖期,对养分的需求比较敏感,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苗期,最好结合早灌水追肥,每亩随水追施尿素8千克左右,如果底墒足,可以适当推迟浇水和追肥的时间,可推后至拔节期在进行追肥。
高产春小麦最重要的管理就是重视拔节期的追肥,可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春小麦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时间,提高粒重;同时促进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转,提高春小麦籽粒的重量。一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千克,抽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10千克。
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和天气、病虫害情况,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工作,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杀菌(杀虫)剂混合液,补充肥料,防病、防虫,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4、“压青苗”的管理技术要点
压青苗是春小麦管理工作中抗旱、保墒、增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能够促进根系蹲节、壮杆防倒伏和加速分蘖成穗的作用,在肥水密度大和生长过旺的麦田实行压青苗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明显。
如果幼苗长势过旺,干土层过喧要及时压青苗;如果幼苗长势较弱,地硬,土壤水分含量达且土质黏重的土壤不能压青苗。压青苗的最佳时间在二叶一心到三叶期进行效果最好。拔节后不能进行压青苗工作,以免造成基部茎节压折,造成产量的损失。
5、防病虫保粒重
在春小麦的生长中后期,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结合“一喷三防”管理工作,确保增加粒重。
(1)春小麦病害的防治
春小麦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药剂主要有三唑酮和烯唑醇等;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主要有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和甲基硫菌灵;防治纹枯病的主要药剂有井冈霉素和三唑酮等。另外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2)春小麦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后期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黏虫和吸浆虫等。
防治蚜虫的主要化学药剂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氧化乐果等;防治吸浆虫成虫的化学药剂有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等。黏虫的化学药剂有敌百虫、灭幼脲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注意药剂的用量和浓度,最好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严禁随意用药。
春小麦的高产和田间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就要根据春小麦的生长特性及需肥特性等,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那么,在天气情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就能实现高产的目标。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种植收割地区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口感不同、种植地方气候不同。
1、种植收割地区不同
春小麦是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
2、种植地区不同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地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比较寒冷的地方种的就是春小麦,长城以北比较温暖的地区中的是冬小麦。
3、口感不同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4、种植地方气候不同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什么是春小麦?什么是冬小麦?
分类: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什么是春小麦?什么是冬小麦?两者有什么区别?它们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资料请详细一点.拜托!
解析: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简单的说,冬小麦是可以过冬的,春小麦不能.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冬小麦和春小麦怎么区分
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春化阶段适宜温度在0~5℃,需经历30~50天,其中只有在0~3℃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为强冬性品种。没有经过春化阶段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
半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在0~7℃条件下,经过15~35天,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
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经历时间也较短。一般在秋播地区要求0~12℃,北方春播地区要求在0~20℃,经过15天的时间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扩展资料:
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