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我们国家种植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的常规稻,而常规稻的优良性状又不尽相同,有的粒大饱满、有的抗旱耐旱、有的产量高、有的抗虫害,如果让他们杂交,使得各自的优良性状都集合在一颗水稻上,那么就会得到一株完美的水稻,这也就是杂交水稻的构想,这种水稻性状明显优于父母两代的情况也被称为杂种优势。
这个构想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在水稻上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因为水稻是雌雄同体且自花授粉的植物,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来实现水稻杂交,那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工去除雄蕊,再进行异花受粉,但是由于水稻花太小,一株水稻上有上百个花朵,想要大规模操作并不现实,所以想要给水稻做杂交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把杂交水稻做成功,就是因为他偶然在田间发现了几株雄性不育的水稻,这种水稻的雄蕊发育不正常,无法自交产生果实,只能借助别的水稻花粉来授粉产生杂交种子,这种雄性不育的水稻可谓弥足珍贵,它可以免除人工去雄的繁杂操作,使得水稻杂交变成可能。找到雄性不育系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可谓相当艰难,要从数百万颗水稻里一一筛选,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这种天然雄性不育的水稻十分稀少,想要异花授粉进行大规模制种还不现实,还需要扩大不育系的数量,所以袁隆平院士便提出了三系法,它们分别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就是指雄性不育的水稻,它只能作为母本,保持系是指性状和不育系相同,但花粉正常且能和不育系杂交,使其继续产生不育系的水稻,而恢复系是指具有优良性状且花粉正常,能够与不育系进行杂交,使其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种子的水稻,并且后代具有了可育性。
而保持系与恢复系水稻都是纯合子,所以他们通过自交便可获得,这就是三系法的基本原理,它可以将不同水稻的优良性状整合到一起,最终体现在杂交水稻上。但三系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不仅耗费资金更耗费时间来种植大量保持系,并且也限制了杂交组合的多样性,后来随着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的发现,袁隆平院士又提出了两系法杂交,去掉了三系法里的保持系,直接使用具有优良性状的父本恢复系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从而产生杂交水稻种子。
这是因为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的育型,是受到光照和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产生可育或不可育的水稻,从而实现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自身繁殖和杂交制种,使得杂交变得简单且组合也更多。1995年两系法的成功,也使得我国的水稻亩产上升了5%-10%左右,正是由于杂交水稻的成功,我国现在水稻的亩产量已经突破了1000公斤大关,2022年11月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更是突破了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这已经是1958年时候的4倍之多。
袁隆平院士不仅解决了我国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了世界多国,造福了全世界人民,而这也是他给予我们最为珍贵的礼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