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斑病是什么症状?
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黄瓜正值采瓜盛期,叶片却出现小黄点并枯死,如何防治?
黄瓜是我们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当前在我国的蔬菜产区都有大面积的栽培。前几天有农友求助:正值盛瓜期的黄瓜叶片出现小黄斑,而且几天后就整株枯死,造成减产严重。刚开始这位农友以为是黄瓜角斑病,但用药后没有任何效果,因此就不知道该如何防治了。
经过在田间仔细的观察和询问近期的农事操作,发现是我们菜农朋友俗称的“黄点病”所引起的,也就是黄瓜靶斑病,由于发病病症初期和角斑病、叶枯病很相似,因此,很容易混淆,导致用错药,延误了防治时间,造成减产。因此,要想保产量、保效益,只有找准病因才能对症防治保产量。
一、黄瓜靶斑病发病后有哪些症状?和角斑病、叶枯病有什么区别?
由于菜农朋友容易把靶斑病和其它病害混淆。因此,要想防治,首先就是要了解黄瓜靶斑病的表现症状及与它们的区别。
1、黄瓜靶斑病的表现症状
黄瓜靶斑病是真菌性病害,最典型的症状是会在叶片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的水浸状黄色斑点,在病斑中央有一个像靶心一样的白点,这也是靶斑病得名的由来。而且病斑有凹凸感,也就是说,在叶片上是凸起的一块,然后边缘是黄色轮纹状的晕圈,后期容易出现穿孔。
2、黄瓜靶斑病与角斑病和叶枯病的区别
靶斑病与叶枯病的区别:发病初期,叶枯病的表现症状是一个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小白点,而且边缘没有黄色晕圈,靶斑病只要一发生,边缘都有黄色轮纹状晕圈;靶斑病是凸起的,而且前期的时候并不变薄,后期才会随着病斑的扩大变薄。叶枯病病斑不凸起,但容易穿孔。需要注意的是叶枯病经常伴随着靶斑病一块出现,因此,认准究竟是哪个病害对于防治就很关键。
靶斑病与叶枯病的区别(A:靶斑病 B:叶枯病)
靶斑病与角斑病的区别:靶斑病和角斑病的在发病初期,叶片上都会出现水浸状的斑点,然后不断地扩大,不同的是角斑病叶背部会有菌脓渗出,干枯后留有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穿孔。而靶斑病不管是初期还是后期,病斑中心都会有一个病点,湿度大时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这也是区别两种病症最直接的方法。
靶斑病与角斑病的区别(A:角斑病 B:靶斑病)
二、引起黄瓜靶斑病的因素及传播途径是什么?
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孢子能够在土壤中越冬,等到温度和湿度适宜时,会随着空气、雨水进行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棚室和健康棚室距离较近、农事操作等都会诱发病菌的传播。
只要是管理到位的棚室,靶斑病并不会轻易发生,但当我们田间管理不合理时,如棚室内温湿度不合理、土壤板结等,都会引发靶斑病的爆发。
1、温、湿度管理不合理
在进行大棚的温、湿度管理时,我们许多菜农朋友不重视温、湿度的精准控制,甚至不用温、湿度控制计,开头提到的这个农友就是典型的不用温、湿度计,而是凭借体感温度进行放风口的开启或关闭。
黄瓜靶斑病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真菌病害,适宜发病的温度在28~32℃,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只要温度达到这个范围,空气湿度饱和的情况下就极易容易发生。尤其是在浇完水后,一闷棚,黄瓜植株特别容易感染靶斑病。发病严重的棚室,一周左右的时间落叶率就能达到90%。
2、根系弱导致的植株抗逆性差
正常的黄瓜植株的茎基部粗度大约在1~1.5厘米,而我们许多棚室的茎基部粗度只有0.7厘米左右,茎秆比较纤弱,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根系的生长环境弱所导致的。如施肥不当引起的土壤板结、盐渍化或酸化严重、耕作层浅等。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
根系只在土壤表层生长不下扎,形成我们常说的弹簧根。没有好的根系,植株的抗逆性就会变差,病菌就容易侵染。我们种菜的朋友都有一个经验,但凡土壤条件不好的棚室,病害就容易侵染。
土壤环境不好根系弱形成“弹簧根”导致植株抗逆性差,致使靶斑病病菌容易侵染
3、前期结瓜量大导致秧子早衰
在进入盛瓜期后,我们许多菜农朋友舍不得疏瓜,导致一、二茬瓜留瓜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土壤环境不好,植株根系发育畸形,就会导致植株长势弱。再加上结果初期,产量过大,加剧了植株的早衰,也会造成黄瓜靶斑病迅速蔓延。
黄瓜靶斑病发病快,严重的棚室发病一周时间大部分植株就都已枯死
三、黄瓜靶斑病的预防措施
对于黄瓜靶斑病的防治,一定要重视前期的预防,因为一旦病害到了中后期,防治的难度就相当大。
1、黄瓜靶斑病的预防
药剂预防:预防可选用含有效成分为粉唑嘧菌酯+喹啉酮的药剂,10~12天喷一遍。只要药剂喷打严实了,病害就不容易起来。
合理负载:要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留瓜,尤其是结瓜盛期的初期,以免过早出现早衰导致植株抗逆性降低,使得病菌的侵染有机可乘。
合理的温湿度控制:黄瓜在结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6℃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左右。当温度超过28℃时,就要及时通风,降温的同时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2、黄瓜靶斑病发病后的紧急防治
在盛瓜期如果已经感染了病菌,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防治:
第一步:清除残枝病叶—在发病初期就要把植株中下部已经失去光合作用功能的叶片全部疏除清理出园,因为叶片上存在大量的病原孢子,这样做可以切断传播源。
第二步:加大疏瓜力度,减少负载—盛瓜期治疗靶斑病还有一个关键的措施,就是给植株减负。因为当靶斑病大面积爆发后,叶片功能下降。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疏瓜,导致植株负载过重,就会加速枯萎,即使能存活下来,植株长势也会非常弱。在疏瓜时,顶端的小瓜,可以适当的保留一个,因为靶斑病是从下往上走,在下面治疗好了之后,龙头就长得特别快,这样可以提早采瓜。
第三步:喷施杀菌剂—及时喷施治疗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如唑类,在治疗时,同时要加上细菌性的杀菌剂如喹啉酮。建议的药剂春雷·喹啉铜+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粉唑嘧菌酯,连喷两次,间隔3~5天1次,而且喷施的时候着重于叶片的背部去喷施。因为靶斑病传播的速度很快,因此,要把用药的时间间隔适当的缩短一些。
第四步:喷施叶面肥复壮植株—治疗靶斑病,清除病原是基础,复壮植株长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植保的时候,加上红糖和醋,叶面喷施一次。能够迅速被黄瓜植株吸收,提供碳源,加快秧子恢复。
做好以上这四步,黄瓜靶斑病就能很好的控制。
黄瓜靶斑病重在预防,如果已经发病,由于发病蔓延的速度很快,加大放风量以降低和湿度的同时,要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在夏季能够为居民降暑消渴,是居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黄瓜种植过程中极易受到靶斑病的危害,黄瓜叶子极易被腐蚀变黄,导致产量降低,这令许多瓜农非常苦恼。其实这种病害是与黄瓜生长的环境和温度有关系,只要及时进行防治,就会降低这种危害。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做一个参考。
靶斑病非常常见,有了这种病害的黄瓜叶片会出现圆形的斑点,这些斑点中间是白色,外面是黄色,这些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如果严重出现这种病变,黄瓜的叶片就会全部坏死。这种病害一般是在黄瓜刚刚结出果实的时候产生。因此各位瓜农要提前进行防治,提前在黄瓜开花结果的时候,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预防。这个时候正是黄瓜大量生长需要养分的时候,所以各位瓜农需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保证黄瓜能够正常的吸收养分。黄瓜变得强壮,可以更好的抵御靶斑病。喷洒农药的时候要注意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并且定期、定量的喷洒。这样黄瓜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快速生长。
另外,在黄瓜种植过程当中要注意温度的变化。细菌非常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生长,因此要时刻保证黄瓜生长的环境干燥并且空气流通。这样细菌的繁殖就会大大降低,靶斑病的问题会得到改善,黄瓜的产量才会增加。瓜农要时常打开黄瓜大棚,促进空气对流,让病毒无处生存。
靶斑病这种病害在用药方面需要合理配比,在喷洒药物的时候,黄瓜的每片叶子都要均匀的喷洒。已经感染的黄瓜叶子要及时摘除,减少损失,并且要为黄瓜叶片提供充足的光照,减少病虫害的产生,降低损失。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得到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