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俄国达成千万吨的农产品合作,俄国为什么要变卦呢?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同时人口数量也众多。由于人口基数大,因此中国游客数量也非常庞大,最近几年中国人非常喜欢去附近的国家旅游,尤其是韩国、泰国、日本以及俄罗斯。正是因为距离近,来回交通便捷,所以这些国家成为中国人境外游的首选之地。
说到俄罗斯大家一点都不陌生,这个千百年来的邻居,一直跟我们保持着友好合作的状态,我们之间就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双方一直秉承着互惠互助、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因此,我们两国之间保持着多方面的贸易关系,每年我们不仅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大豆,还会进口一些肥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每年都会种植大量农业作物,不过想要发展农业一定需要超多肥料,国内的肥料供应又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在这种供不应求的局势下,我们便选择从俄罗斯进口。而俄罗斯的“乌拉尔”公司在国际是享有盛名的钾肥出口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俄自然而然地就达成友好合作的关系。由于中国市场庞大,对于钾肥的需求量极大,因此每年都会从乌拉尔进口钾肥,双方已经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
不过,好景不长,我国宣布与俄国达成千万吨合作之后,不料5天后俄企居然坐地起价?原来,今年我们与乌拉尔签订2千万吨肥料订单后,乌拉尔居然变卦了,认为这样价格售卖给我们非常亏,于是便决定提高价格。要知道既然敲定下合同是不能进行修改的,宣称我们给出的价钱不符合他们预期,这样的理由根本不成立。此外,他们还表示道:如果不同意提价,那合作到此为止。
对于这样的企业也真的是前所未有,要知道顾客就是上帝,他们却没有很好地遵守合作准则。我们面对这样原则性问题自然不会容忍,毕竟有一就有二,一旦让他们尝到甜头,那么以后这种情况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受损伤的就是我们,所以面对俄企涨价的请求我们并不会答应,也不能开先例。不过,在我们多次进行协商之后,他们依然不听劝阻,于是我们只能宣布停止合作,寻找下家。
当我们宣布与俄国达成千万吨合作,谁曾想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一直都是“乌拉尔”俄企的一个大客户,不知道失去我们之后,他们会怎样弥补填补这个空缺?当然,这次损失的并不是我们,而是俄企,这样赚钱的机会丢失掉,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亏损之中。
中国从哪些国家进口钾肥
巴西、印度、东南亚等国家。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是加大中国自有钾盐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强周边国家钾资源的利用,加强中国与国际其他进口国的进口谈判手段等。但是中国自有钾盐在2010年以前供应能力难以突破350万吨,正在开发的泰国、老挝等国的钾资源在2015年前尚不能形成规模,最大替代能力仅能达到300万吨。因此,中国钾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进口的束缚。目前受生物能源发展的影响,全球钾肥需求每年多增长100万吨以上,导致全球钾肥供应趋紧,钾肥供应商已经掌握了这一脉络,即使中国与巴西、印度、东南亚等国家达成攻守同盟,也难以逆转涨价的趋势,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钾肥进口的被动局面。
拓展资料
中国耕地本身缺钾,而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又属紧缺矿产资源,长期依赖进口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国钾肥需求量一直以高于氮肥和磷肥的速度增长
据业内人士分析,钾肥不像其他肥料原材料,全球紧缺,而且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约旦和中东地区,被少数国家所控制,价格基本处于垄断地位。近年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农业发展较快,对钾肥的需求每年都在上升。
据介绍,目前中国钾肥主要有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万向公司即将推出的是硝酸钾,除可供钾元素外,还可供氮,是无氯钾、氮复合肥。目前这种硝酸钾在我国施用较少,这种称为世界紧缺的“绿色钾肥”在欧洲国家较为盛行。
中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之一,钾肥消费量占世界钾肥消费量的20%左右。从历年消费情况看,钾肥投入总量由1980年的38.6万吨(折纯,下同)增长到2005年的720万吨,年均消费递增率达到12%。经过艰苦努力,中国钾肥年产量达到了260万吨(K2O)左右,仅能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30%左右,每年大概有500万~600万吨的钾肥需要进口。中国钾肥需求仍将保持年均100万~150万吨的增长速度,但2010年以前中国钾肥产量仅能达到300万吨,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
看到中国钾肥进口持续增长,国际钾肥供应商形成了一致联盟,逐年提高钾肥价格,2005年钾肥谈判在1000元人民币/吨的基础上增加了40美元,2006年又增长25美元/吨,2007年进一步增长了5美元/吨,2008年增长了400美元/吨。直接导致中国钾肥零售价格大幅度增长,2007年底已经达到2800元/吨,比三年前翻了一番,2008年仍在继续增长。解决钾肥供应和平抑钾肥价格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棘手难题。
国际钾肥价格形成机制?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出口量占比超80%
目前,全球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地。2021年,全球钾肥产量最大的是加拿大,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0%,前五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德国)总产量占比超过80%,全球钾肥生产市场高度集中。
从全球钾肥出口市场来看,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钾肥出口量稳居全球钾肥出口量前三位,另外还有以色列、德国等,2021年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的钾肥出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80%。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进口量占比超60%
从全球钾肥进口市场来看,主要是巴西、中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地区,上述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对钾肥进口需求较大。2021年,上述五大国家的钾肥进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钾肥进口钾肥高涨
综上分析,全球钾肥供给市场高度垄断,并且需求市场的集中度也较高,根据IF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80%的钾肥消费量是由进口来满足,由此也导致全球钾肥市场的进出口贸易风险较大。
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推动各国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钾肥需求走高;到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及白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促使立陶宛于2022年2月1日起禁止白俄罗斯钾肥过境,导致部分钾肥货物流通暂停。白俄罗斯、俄罗斯两大主要钾肥供应市场均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因素,出现部分国际钾肥合同供应延迟或中断的情况,由此导致全球钾肥供应市场收紧,推动钾肥价格持续走高。
参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钾肥进口价格趋势,自2021年7月开始,中国钾肥(含氧化钾60%)进口单价超过3.7元/千克,环比6月份增长了33%,之后持续维持在3.7元/千克以上的高位。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钾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进口俄罗斯化肥有哪几种
中国进口俄罗斯化肥有以下几种
俄罗斯特诺姆化肥
俄罗斯阿康肥
俄罗斯阿康液体肥
安诺夫复合肥料
俄罗斯原装菲特拉姆水溶肥
俄罗斯双马硫酸钾复合肥俄罗斯进口复合肥挪威狮马牌花肥有机肥
俄罗斯康婷液体腐殖酸肥料水溶肥料
俄罗斯红钾大量元素水溶肥
俄罗斯黄腐酸钾全水溶肥
矿产品消费与贸易
(一)矿产品消费
俄罗斯属发达的工农业国,人均矿产资源需求量不如最发达国家高,但要高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长达8年的经济危机,使国内矿产需求不振,消费量降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近年来的连续快速增长,矿产品消费量也普遍回升和增长。
俄罗斯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量达68460万吨油当量。在其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居首位,占55.2%,其次为石油和煤炭,分别占19.0%和14.8%,核电占5.4%,水电占5.5%(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
2008年俄罗斯石油消费量为13040万吨,较2007年增长3.1%,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3%,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消费量4202亿立方米,较2007年减少1.6%,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9%,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煤炭消费量为10130万吨油当量,较2007年增长8.1%,居世界第四位。
俄罗斯金属矿产的消费量2005年以后多数呈下降趋势或变化不大(表2-25),如铜2005年为79.20万吨,2008年降为73.08万吨; 铅2005年为7.67万吨,2008年为6.16万吨; 锡2005年为0.66万吨,2008年为0.28万吨; 铝基本上维持在102万吨左右; 镍维持在2.64万吨; 只有锌稍有增长,2005年为16.49万吨,2008年增至22.15万吨。
表2-25 俄罗斯主要矿产品消费量(万吨)
资料来源:BritishPetroleum Compay,2009; 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9。
(二)矿产品贸易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矿物原料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国。据俄罗斯联邦统计的资料(表2 -26,表2-27),2005年俄罗斯出口总额为2088亿美元,其中矿产品为1408亿美元,占67.5%。如果将表2-26中所列的金属、宝石及其制品一项加进去则是1778亿美元,占85.2%。这个比例1995年只是70%多一点,这些年来几乎是逐年增长的。
俄罗斯主要出口矿产品为天然气、石油、煤炭、钢铁、铝、镍、铂族金属、铜、金、金刚石、钾盐、磷酸盐、矿物肥料、石棉和硫(表2-28)。进口矿产主要是锰、铬、锑、铝土矿和氧化铝、铌钽等稀散金属。
表2-26 俄罗斯各类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转引自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 2006,Russian Federal Statistical Service,Moscow。
表2-27 俄罗斯各类产品出口比例(%)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转引自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 2006,Russian Federal Statistical Service,Moscow。
表2-28 俄罗斯主要矿产品出口量(万吨)
续表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转引自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 2006,RussianFederal Statistical Service,Moscow。
铅、锌、锡作为常用金属,在俄罗斯目前也可列入出口矿产行列,但它们矿山产量有限,出口量不多,对世界市场影响甚微。俄罗斯精炼铅出口量近几年明显增加,2006年为4.2万吨,2007年增至6.8万吨,2008年达7.6万多吨(表2-17)。锌的生产格局与铅类似,进口矿石和精矿,出口锌锭。1996~2002年俄锌锭出口量一直稳定在11.3万~12.1万吨的水平,2003年后由于国内需求量增加,出口量骤减,但近几年又大幅上升,2005年净出口量近4万吨,到2008年锌锭净出口量竟达11.75万吨,几年间翻了两番。
锡的出口量2003年曾经达到1.4万吨的水平,同样因近年国内需求旺盛,出口量锐减,2006年锡的净出口量仅250吨。2007情况发生逆转,净进口精炼锡313吨,2008年净进口量达1540吨(表2-20)(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在所有出口矿产品中,能源矿产、钢铁和铝是俄罗斯出口创汇的三张王牌。2005年能源矿产出口额高达1182.4亿美元,钢铁为178.8亿美元,铝及铝制品57.4亿美元,分别占矿产品出口总额(1778亿美元,指表2-26和表2-27中矿产品与金属、宝石及其制品两项之和)的66.5%、10.1%和3.2%,这三类矿产品合计约占矿产品出口总额的4/5(表2-29)。
表2-29 2005年俄罗斯能源矿产、钢铁和铝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转引自http://unstats.un.org/unsd/comtrade
在能源矿产中,从近几年的出口实况来看,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相当高,石油在55%上下,天然气30%多,煤炭这个比例近年走高,目前在25%左右(表2-30)。
2008年俄罗斯出口原油和石油精炼产品超过3.5亿吨,出口天然气2030亿立方米(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俄罗斯出口的能源矿产中,大约85%的原油,95%的油品,85%的烟煤输往独联体外的国家,主要是西欧国家,如英、法、德、意、荷诸国。
表2-30 俄罗斯2000~2005年能源矿产出口量及其占产量的比例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
金属矿物原料及其加工产品在俄罗斯矿产出口创汇中的作用仅次于能源矿产。其中钢铁和铝是最主要的创汇商品,分别占2005年矿产品出口总额的10.1%和3.2%。铁矿石出口量2006年达2369万吨,较上年增加35.3%,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为22.8%(马建明,2008a)。最新资料表明(Г.А.Машковцев и др.,2009),俄罗斯现在铁矿石年需求量达1.15亿吨,而年产量仅1亿吨,缺口拟靠进口弥补。原铝产量 2008年达到418.71万吨,出口量为367.86万吨,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俄罗斯镍、钯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铂出口量居世界第二。这几种优势金属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极高,2008年95.3%的精炼镍产量和全部铂、钯产量均用于出口。精炼铜出口量200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2008年精炼铜的出口量又从前一年的27.46万吨猛降为20.69万吨,在世界精炼铜出口国中占第十位。精炼铜的出口量占了产量的22.3%(表2-14)。
俄罗斯出口的非金属矿产中,除了人皆共知的金刚石(每年出口额为8亿~12亿美元)外,矿肥占有突出地位。据报道(刘燕平,2007e; Е.М.Аксенов и др .,2008; М.И.Карпова и др.,2009),俄罗斯钾肥的施用量仅是1990年的1/10,尤其是磷,降至1/20。1985年俄罗斯钾肥产量占世界的18.0%,施用量占10.7%,近年来钾肥产量不断增长,2005年产量占世界的22.0%,而施用量反而大大下降,2005年钾肥施用量仅占世界的0.9%。目前俄罗斯每公顷耕地矿肥的施用量在世界上占第95位,还不如莱索托。每年所产矿肥(2007年为1760万吨)的90%左右出口到国外,主要是印度、中国、韩国、美国、巴西等国。俄罗斯是我国钾盐和钾肥的最大进口源,2005年从俄罗斯进口钾盐和钾肥427.67万吨(实物量),占我国钾盐和钾肥总进口量的46.6%(鲍荣华,2008)。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产硫国,2002年估计有近1/4产量供出口,2008年产硫710万吨(崔荣国,2008; 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石棉也是俄罗斯的长线矿产品,是世界最大的石棉生产国,2004 ~2006年产量保持在92万吨上下的水平,约40%产品供出口,流向亚洲和东欧,我国是俄罗斯石棉的最大进口国。
据联合国统计署的资料(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从2004年到2008年,俄罗斯商品出口总额以年均26.7%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4680亿美元。同期进口总额以年均37.1%的速度增长,达到2671亿美元。这样,2008年外贸顺差为2009亿美元,比2004年(1060亿美元)几乎增长1倍。与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有1500亿美元,与其余独联体国家贸易顺差为333亿美元,与西亚的顺差为279亿美元。
从2008年商品进出口实况来看(表2-31),矿物燃料是俄罗斯出口创汇的最大商品类别,占出口总额的65.7%,从2004年到2008年其出口额增长了3倍。主要归入原材料类的工业品居第二位,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12.0%。这两项相加在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达到77.7%。如果考虑到未归入上述类别的商品中会包含一些矿产品,矿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多半要超过80%。在2008年前十位出口商品排行榜(表2-32)上,出口商品几乎全是矿产品,足见矿产在俄罗斯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表2-31 俄罗斯2008年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表2-32 俄罗斯2006~2008年前十位出口商品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俄罗斯主要的出口伙伴是欧洲发达国家,按出口额排在前三位的是荷兰、意大利和德国。其他国家依次是土耳其、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波兰、芬兰和英国。
归纳起来,俄罗斯的出口矿产可分三种类型:
· 第一类矿产:储量大,品位一般较高,其原料基地开发程度高,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采矿和矿产加工),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钢铁、镍、铂族金属、铜、金、金刚石、钾盐和石棉等。这类矿产是俄罗斯的优势矿产。
· 第二类矿产:储量较大,但品位不高,原料基地开发程度不高或实际上尚未开发,但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因而进口原料,加工成产品后大量出口,如铝和钛。俄罗斯进口哈萨克斯坦的氧化铝,加工后大量出口铝锭。俄罗斯拥有大量钛资源,实际上不开采钛矿,主要从乌克兰进口钛精矿,由大型加工企业冶炼加工成钛材出口。
· 第三类矿产:储量大,但矿石质量差,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地理位置、环境保护、开采加工技术等),矿物原料基地开发程度低,产量不高,出口量小,如锌、铅、锡等。
进口矿产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俄罗斯境内迄今无矿物原料基地的矿产,这种情况不多,如分散元素铼; 另一种类型比较普遍,其资源条件与第三类出口矿产类似,表内储量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利可采的不多,需部分或全部进口满足国内需要。稀散和稀土金属基本上是这种状况,钽和铌就很有代表性,其储量据说分别占世界第一、第二位,但矿石品位低,难加工,每年要进口千余吨铌钽产品。黑色和铁合金金属矿产同样面临这种奇怪而尴尬的局面。俄罗斯黑色冶金原料基地相当可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矿石质量不高),很少有人问津,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要进口相当数量的锰、铬、钛甚至还有铁的商品矿石和精矿。锰矿石储量约有2亿吨,按说完全可以满足冶金需求,但商品矿石年产量不足2万吨(金属),或者说世界产量的0.1%,而年需求量目前为120万吨,缺口完全靠进口弥补。铬矿石储量也不少,但大部分品位低,年需求量目前达100万吨,国内产量勉强够一半,另一半不得不进口。钛储量巨大,占世界第二位,但迄今本国没有钛矿开采工业,仅从洛沃泽罗矿床的铈铌钙钛精矿中回收钛,冶金和油漆颜料工业所需的钛产品实际上全部靠进口。
我国钾肥的进口国主要是
从进口原产国看,氯化钾进口近一半源自俄罗斯联邦。今年上半年,自俄罗斯联邦进口氯化钾118.4万吨,下降44.5%,占全部进口数量的50%;进口平均价格为435美元/吨,上涨97.4%。
从进口流向看,黑龙江、北京和江苏为主要进口省市,分别进口66.4万吨、62.1万吨和42.6万吨和25万吨,分别下降28.4%、50%和17.4%。
从出口流向看,越南仍为氯化钾主要出口国家,今年上半年对越南出口氯化钾7.2万吨,大幅增长7.1倍,出口数量占全部出口的67.3%。
从出口货源地看,以广西、江苏和云南等新增出口货源地出口为主,出口量分别为4.9万吨、1.6万吨和1.1万吨,三者合计占同期中国氯化钾出口总量的7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880.html